山东鑫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各大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效益将是一个阶段的主题,所以本文主要对建筑安全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以下通过几个要素对建筑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安全;经济
1.安全
安全是天然要求。安全是对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天然的要求,一个不具备安全性的建筑,不可能具有使用的价值,适用、经济、美观、绿色、智慧等等其他要素更是无从谈起。在人类活动的初期,人类对建筑功能的需求接近单一,仅仅局限与蔽身遮雨,安全成为人类对构筑物、建筑物的首要要求,尤其是当人们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灾难性经历,让人类对建筑的安全需求持续增加。正如被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称为“作为悲剧的建筑理论”和“灾难的建筑原论”所蕴含的观点,“悲剧改变建筑,生产拯救建筑”,建筑的几次里程碑式的发展与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灾难息息相关。比如1666年的伦敦大火将当时由木结构房屋构成的伦敦变成了砖石城市;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促进了阻燃材料、钢结构研究的飞跃性发展;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大量的伤亡动摇了人类对神的信仰,认为神可能已经抛弃了人类。于是,被神抛弃的人类转而去依靠“建筑”的庇护,因此,以“坚固”为主要特征的工业产物—钢铁、混泥土、玻璃等材料大行其道,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
正是这些基于“安全”出发的灾难性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安全”在建筑属性中的重要性,并不断在建筑安全的领域不断探索。满足建筑安全的本质即是建筑结构的安全,建筑结构安全性实现包括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结构建造的安全性以及最终目标,即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这些因素决定于结构设计与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以及在建筑使用环节对建筑结构的正确使用、对建筑本身的合理维护、与正确检测等等。
2.适用
适用是基本要求。适用是从建筑功能的角度提出,相比建筑的安全性要求,适用性的内涵与涉及到的内容则相对广泛。在早期,基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历史时期与文化背景,人们对建筑的适用要求有着不同的定义。古罗马御用工程师、建筑师维特鲁威说过,“当正确无碍的布置供使用的场地,而且按照各自的种类朝着方向正确而适当的划分这些场地时,就会保持适用的原则”,反映出不同的人类对建筑的不同需求;林徽因说过,“实用者,切合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适合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当前,人们对建筑的使用性,更多的关注建筑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功能,保证内部设备、实施的正常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包括建筑室内满足使用需求的合理的建筑面积、空间布局、满足使用所需的技术设备、良好的室内环境;以及围护结构的墙面开裂、门窗气密性、屋面的渗漏,以及设备设施系统的耐久保养等等,都直接与建筑的正常使用,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早期建筑的功能需求相对单一,对建筑设备及设施要求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尤其是绿色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不断更新,建筑的适用性则显得愈来愈加重要。
3.经济
经济是阶段要求。经济是以最少的建筑成本获取最大的建筑效用。在建筑实施过程中,依靠有效的手段,或通过一定的技术方式,利用最小化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投入、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程度的建筑安全、适用性,乃至美观、绿色与智慧等其他更多建筑特性。英国建筑经济学家P?A?斯通在其《建筑经济学》一书中提及,经济的家住并不一定是组廉价的建筑,而是一种美观的,而且在建造费用、运营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都便宜合算的建筑,因此,全款分析建筑消耗、合理平衡建设成本和消费成本是提高建筑经济性的关键。随着人们对建筑需求的不断提升,除了从空间结构的构造组织、建材应用的角度考量建筑经济性,建筑经济性业逐步涉及到与建筑相关更加广泛的内容,尤其是在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建筑材料保温性、改善建筑体形系数、提高建筑材料的气密性等一系列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投入,更要从建筑经济性角度进行深入考虑,在建筑的空间组织、技术组织、结构设置、能源与资源利用,以及建筑循环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确立经济性的原则、方法。
4.美观
美观是个体要求。美观是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基于满足建筑安全、适用的基础上,不同个体对建筑提出的更进一步的需求。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建筑也成为人们传达对文化的理解、对信仰的寄托的重要载体,人类的生活、生产需求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形式也客观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顿在20世纪运用美学理论,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称为建筑美学的创始人。随着现代建筑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新的建筑设计理论不断被提出,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建筑的美观设计不仅仅关注建筑的自身造型,同时需要思考建筑的内外空间与环境、建筑自身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从社会、民族、观念、信仰,以及技术、材料、工艺,以及安全、适用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让建筑从感官上让给人以舒适体验。
5.智慧
智慧是发展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有智能化建筑的概念和思维不断提出,人类对建筑的智能化建设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智慧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持续进步,新时期的建筑再次迎来升级契机。让建筑可以学习、思考,可以与人类自然的沟通,交流,可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支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现实。全国智标委表示,建筑的高效运转和节能环保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智能建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而楼宇自控在其中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建设期的节能大约占25%,运营期的节能维护和运营管理则可达到总节能能耗的75%,楼宇自控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是则体现在后期的管理上,如果能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则能使建筑物节能率提高20%-25%。
这对智慧城市建设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据。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属性,而是历史性的被赋予了更多的“大脑“功能,可以说智慧建筑具备了一定的智力水平,相比常规的普通建筑,其更加“聪明”。
结语:
建筑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元素,建筑性能特征将直接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也将影响城乡建设的质量品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效益将是一个阶段的主题,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社会大众的获得感。以此思想为指导,建筑的“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将在很长一个阶段成为对建筑活动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张剑,黄吉欣. 建筑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手段[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86-90.
[2]张仕廉,桑锋. 建筑安全管理本质安全化系统模型研究[J]. 建筑经济,2009(06):74-77.
论文作者:陈书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建筑论文; 人类论文; 经济论文; 美观论文; 智慧论文; 需求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