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体验、交往——论基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教学论文,观念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的探究活动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其一,反思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行动和反思,因而课程本身是通过行动和反思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教学则是批判性反思性实践的展开过程;其二,反思性实践是在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世界中发生的,从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必须在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学习情境中与学生一起建构;其三,反思性实践是在相互作用的世界中、社会和文化的世界中进行的。这要求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体现社会实践性,必须在整个生活世界中展开教学活动,而且师生在活动中应是平等的;其四,反思性实践的世界是有意义的建构性的世界,而不是纯自然的世界。在课程学习中,对学生来说,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才对人生具有建构意义;其五,反思性实践表现为一种创造意义的过程。意义的创造并不意味着创造思维的结果,而是意味着对个体生成和发展的人生价值意义。
(二)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
当前,中小学教育缺失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中表现得相当突出,教学活动方式囿于对书本知识的接受、被动的学习,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使教学演变成一种训练活动。因此,把教学看作是学生生活方式重建活动,是教学观的又一重要转向,即从重视教学的知识获得价值,转向到重视教学的生活价值。
(三)教学是师生多向度的交往活动
教学作为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生活方式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度的交往活动。交往是儿童生存和发展必要的活动,没有交往就没有理解、没有体验和感悟,甚至可以说,没有交往,儿童就没有了完整的生活。课堂是学生人际互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现群体合作目标的基本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交往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发展,形成个性,即人性。
标签:基础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