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摘要: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导入环节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探究
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正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导入环节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保证课堂的导入应始终与所授内容保持链接,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
2.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教师的导入时间一般占用3—5分钟即可,应简约明快,明确在导入时应对学生讲什么,要学生说什么,抓紧课堂时间。在形式上,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悬念、一则有趣的故事或一个清晰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在几分钟内引导学生进入新知探寻,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增强教学效果。
3.导入的素材和内容要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直观化。高中化学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事物导入课堂,便于启迪学生思维,顺利完成从“生活”到“化学”、从实际到理论的过渡,也加强了化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4.教师对待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教材不同,方法不拘一格。还要考虑课题的类型和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要求,甚至教学者自身的性格特点等,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力求导出兴趣、导出重点、导出新意,调动学生的心智,把学生引向新知,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二、导入环节的一些具体策略
1.直观导入
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迅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入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l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3.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4.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导入
在化学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作为导入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关注社会时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例如,在讲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节时,笔者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课堂,诺贝尔奖是科学界一年的大事,而获奖的又是一位华裔科学家,这种爱国情结自然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节课的内容和高锟博士取得成就的领域又是如此接近,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故事导入法,开门见山法,习题演练法,讨论法等,这里不一一赘述。
我们教师要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表达;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画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也能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子县职业技术学校 046600)
论文作者:李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化学论文; 环节论文; 有机物论文; 兴趣论文; 氨气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