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山地地形与农业综合发展模式_农业论文

河北省山地地形面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山地论文,地形论文,农业综合开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河北省山地有两期夷平面,四期阶地面,一期滩地面,一期床地面。这些面具有水平方向上“穿域性”、重直方向上“多层性”的特点。因其余地面坡度较缓,松散物质堆积较厚,保水保肥力较强,是山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以地形面的理论为基础,以“区位”、“层位”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将河北省山地的农业开发划分出五个大模式和十六个小模式。

关键词:地形面 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地形面是指海拔高度不同、地表缓倾斜或波状起伏、风化壳或松散物质堆积较厚的面。海拔高度不同是指从山麓到山顶均有分布。地表缓倾斜是指地面总坡度小于15度。波状起伏是指切割深度小于50m,切割密度小于3km/km[2]。风化壳或松散物质堆积厚度是指大于50cm。它包括地层面和地貌面两大类。前者由不同岩性的地层组成,如红色砂岩面和玄武岩台地面;后者由各种外营力形成,如山地夷平面和河流阶地面。在河北省山地,地层面分布较少,且多与地貌面重迭在一起,故本文的地形面主要是地貌面中的山地夷平面和河流阶地面。

1 河北省山地地形面

河北省山地共有两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一期河流滩地面和一期河床面。两期夷平面分别形成于晚白垩纪至古新世和中新世至上新世。前者叫北台面,多以山顶面的形态残留;后者叫唐县面,在山地中为宽谷面,在山麓地区为麓塬面。由于新构造运动的不均衡性,两期夷平面已变形、解体,形成了海拔3000~2500m、2200~2000m、1700~1500m、1000~900m、700~500m、400~300m等六个高度。自上而下分别命名为第ⅠⅡⅢⅣⅤⅥ级夷平面。四期阶在面分别形成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中期,自上而下分别叫作第四、三、二、一级阶地面,拔河高度分别为150~250m、60~100m、20~50m、3~10m。有的阶地也由于新构造运动而产生了变形。河流滩地面形成于明末以前的晚全新世,高出河床1~3m。床地面形成于清代以后。

由于第四级阶地多以零星的谷肩形式残存,可以忽略。其余阶地面与床地面的高差一般不超过100m,主要分布在谷底,温度差异不大,相对于大农业布局来说,可视其为一个面,叫作谷地堆积面,简称堆积面;相对于种植业来说,有所差别,仍需把它们分开。

河北省山地地形面的面积大约占山区总面积的30%。其中唐县面占13%左右,堆积面占15%左右,北台面占2%。

山地地形面一般均具有3个特性:一是区域性,即每个区域都有地形面分布;二是多层性,即每个区域的地形面都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三是穿域性,即不同区域的地形面相互穿插,呈复域分布。如北台面分布在山顶,海拔自3000m至1000m(个别可到700—900m)逐级下降,海拔越高保存的程度越好;唐县面分布在山腰和山麓,自海拔300m至1400m(个别可到1500m)逐级上升,海拔越低发育的程序越好。堆积面分布在谷底,自海拔100m至1500m逐级上升。其中,第一、二级阶地面可到海拔1800m,滩地面可达海拔2000m。北台面分布在山地的中心。唐县面和堆积面以古河谷和河谷的形式切割于北台面中,在出山口地区形成麓塬面。这三个特性为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奠定了“区位”与“层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2 地形面的农业立地条件划分

地形面是通过地理纬度、海拔高度、地面坡度与切割程度、松散物质堆积厚度来影响农业立地条件的,诸如日照、温度、降水与水资源、土壤、各种自然灾害等。其中的地面坡度、切割程度、松散物质堆积厚度,前面已给予了数量指标,在本文中已成为各级地形面的常数,因此,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就成了地形面中的主要变数。为此,我们把堆积面作为基带,用来划分不同的自然区,以体现地理纬度的差异(区位);把6级夷平面作为层带,用来划分不同的自然层,以反映海拔高度的不同(层位)。详细划分依据与指标可参见我们的研究报告①与另外两篇未刊论文②③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形面与一般所说的“垂直地带性”还不完全相同。地形面是指具有一定分布范围的面(在1:50万图上,面积大于0.07km[2]),它与种植业、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关系较为密切。河北省山区上述几业以及村落、交通、乡镇企业等,80%以上分布在地形面上,尤其是第一、第二级阶地面上。垂直地带性主要是气候、土壤、植被等沿山坡的垂直变化,它主要与林业关系密切。

3 山地地形面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

如前所述,山地地形面有区域性、多层性和穿域性的特点,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的建立必须服从这三个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区位”、“层位”相结合的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另外,既然是建立在地形面基础上的农业开发,所以也必须体现以地形为出发点的主导性原则,以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立地条件为一体的综合性原则和以农业综合发展为归宿的目的性原则。首先是依据前两个原则对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分区。然后选择典型地区,对不同区的农业组合类型进行了实地调查[1]。最后,根据上述指导理论与三个原则重新厘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分区,并建立了与各区相对应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其中,第一级叫区,是以堆积面的气候带(表1)和地带性土壤为划分依据,采用大农业类型及其所在的山地来命名;第二级叫亚区,是以夷平面的气候带(包括温度和干燥度)和土壤类型[2]为划分依据,采用气候带、土壤类型和所在的地形面来命名(见图1)。农业综合开发分区及各区开发模式如下。

Ⅰ.以林业、种植业为主的太行山中段区

该区北自滹沱河,南至省界,由Ⅲ级、Ⅳ级、Ⅴ级、Ⅵ级夷平面和堆积面组成。全区农业开发应是:各级夷平面以林业(包括园艺业,下同)为主。堆积面以种植业为主的林业——种植业的大模式。其中又分为3个亚区。

表1 气候带和干燥划分指标

(本表中气候带划分据河北省气象局[3])

图1 河北省山地农业综合开发分区

Ⅰ[,1]暖温带较湿润——半湿润,潮褐土,Ⅴ级与Ⅵ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00~800m,包括第Ⅴ级夷平面、少量第Ⅵ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其中海拔400-640m较湿润,其余半湿润。应建立第Ⅴ级夷平面以柿子、核桃、大枣为主,第Ⅵ级夷平面和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杂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Ⅰ[,2]中温带半湿润,褐土,Ⅳ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800~1600m,主要是第Ⅳ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海拔1400m以上半干旱。可实行夷平面以杂果(黑枣、杏、李等)为主,也可有少量牧业,第三级阶地面以干果(柿、枣、核桃)、杂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Ⅰ[,3]冷温带半干旱,棕壤,Ⅲ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600m以上,为北台期山梁面和滩地面,分布范围较小。可实行山梁面以马铃薯、针阔叶混交林或少量畜牧业为主,滩地面以马铃薯、蚕豆等喜凉作物为主的模式。

Ⅱ.以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主的太行山北段区

该区南起滹沱河,北至太行山、小五台山北缘。由第Ⅰ、第Ⅱ、第Ⅲ、第Ⅳ、第Ⅴ、第Ⅵ级夷平面和堆积面组成。全区农业开发应是第Ⅰ、第Ⅱ级夷平面以牧业为主,第Ⅲ、第Ⅳ、第Ⅴ、第Ⅵ级夷平面以林业为主,堆积面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模式。又分为4个亚区。

Ⅱ[,1]暖温带半湿润,褐潮土,Ⅵ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50~500m,包括第Ⅵ级夷平面和第一、二、三级阶地面,应实行夷平面与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蔬菜、水稻为主的模式。

Ⅱ[,2]中温带较湿润——半湿润,褐土,Ⅳ级与Ⅴ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500~1500m,包括第Ⅳ、第Ⅴ级夷平面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其中,东南坡海拔600—900m较湿润,400~1500m半湿润;西北坡海拔900m以下半湿润,以上半干旱。应实行第Ⅳ级夷平面以阔叶林为主,第Ⅴ级夷平面以杂果为主,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蔬菜、水稻为主的模式。

Ⅱ[,3]冷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棕粮,Ⅲ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500~1700m,包括第Ⅲ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其中,东南坡半湿润,西北坡半干旱。应实行第Ⅲ级夷平面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杂粮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Ⅱ[,4]寒温带半干旱,草甸土,Ⅰ、Ⅱ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800~2800m,主要是第Ⅰ、Ⅱ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级阶地面。其中,海拔2000m以下半干旱,以上半湿润至较湿润。应实行第Ⅰ级夷平面以牧业为主,第Ⅱ级夷平面以牧业和针叶林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莜麦、荞麦、胡麻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蚕豆,马铃薯为主的模式。

Ⅲ.以林业、牧业、种植业为主的冀西北间山盆地区

该区南自太行山、小五台山北缘,北至坝缘山地,东迄洋河与白河分水岭,西止省界,由第Ⅱ、第Ⅲ级夷平面和河、湖堆积面组成。海拔1200~1300m的唐县面在此区主要为宽谷——山麓面,分布零星,高出堆积面100m左右,故此处将其划在堆积面中。全区农业应实行第Ⅱ级夷平面以牧业为主,第Ⅲ级夷平面以林业或种植业为主,堆积面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模式。又分3个亚区:

Ⅲ[,1]中温带半干旱,栗褐土——潮土,堆积面亚区。

该区位于盆地的底部,海拔500~1300m。包括第Ⅳ级夷平面,第一、第二级阶地面和第三、第四级台地面。应实行第Ⅳ级夷平面、第四级台地面和第三级台地面后缘(即山麓洪积物复盖部分)以杂果(杏、李等),杂粮(谷子、薯类、豆类等)间作或杂果、牧业为主,第三级台地面前缘和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谷子、向日葵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怀来盆地的第一、二级阶地面,在海拔400m以上属于暖温带,还可以种植冬小麦。

Ⅲ[,2]冷温带干旱,栗褐土,Ⅲ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300~1800m,包括第Ⅲ级夷平面和第一、二级阶地面。宜实行第Ⅲ级夷平面以针叶林或莜麦、荞麦、胡麻等作物为主,第一、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马铃薯、谷子、豆类为主的模式。

Ⅲ[,3]寒温带干旱,草甸土,Ⅱ级夷平面亚区。

该区海拔1800~2300m,主要是第Ⅱ级夷平面。宜采用林业、畜牧业为主的模式。

Ⅳ.以林业、种植业为主的燕山山地区

该区南自海拔50m的山麓,北至滦平、承德、平泉一线,西与东均至省界。由第Ⅱ、第Ⅲ、第Ⅳ、第Ⅴ、第Ⅵ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组成。全区除第Ⅴ级夷平面在平泉、宽城两县东部和青龙县北部分布较多,第Ⅵ级夷平面在遵化、迁西、迁安、卢龙、抚宁、青龙县南部分布较多外,其余均零星分布。尤其是兴隆、宽城、承德县城与白旗乡之间地区,几乎都是岩石裸露的大于15度的坡地。河流阶地面也是在第Ⅴ、Ⅵ级夷平面地区分布较广,其余地区零星分布,甚至缺失。所以,下面的模式主要适用于第Ⅴ、Ⅵ级夷平面分而较多的地区。另外,该区以雾灵山为代表的第Ⅱ级夷平面,仅以山峁面的形式残留。因面积很小,未单独划出一区而并入第Ⅲ级夷平面中。全区宜采用第Ⅲ、Ⅳ级夷平面以林业为主,第Ⅴ、Ⅵ级夷平面以林、果业为主,堆积面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模式。又分为3个亚区:

Ⅳ[,1]暖温带较湿润,褐土——潮土,Ⅵ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50-400m,由第Ⅵ级夷平面和第一、二、三级阶地面组成。宜采用第Ⅵ级夷平面以林、果业(板栗、苹果、梨、桃等),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谷子、豆类、甘薯等)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Ⅳ[,2]中温带半湿润,褐土,Ⅳ、Ⅴ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400~1400m,由第Ⅳ、Ⅴ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组成。宜采用第Ⅳ级夷平面以阔叶林为主,第Ⅳ级夷平面以果林(红果、杏等)为主,第三级阶地面以果、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该亚区还有少部分第一、二级阶地面在海拔400m以下,近于暖温带,也可种些冬小麦。

Ⅳ[,3]冷温带半干旱,棕壤,Ⅲ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海拔1400-1700m,由第Ⅲ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级阶地面组成。宜采用第Ⅲ级夷平面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莜麦、胡麻、蚕豆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谷子为主的模式。

Ⅴ.以林业、牧业为主的冀北山地区

该区南自滦平、承德县城、平泉一系,北至坝缘山地;西迄白河与洋河分水岭,东止干省界。由第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夷平面和堆积面组成。全区宜采用第Ⅱ级夷平面以牧业为主,第Ⅲ级夷平面以牧业或林业为主,第Ⅳ、第Ⅴ级夷平面以阔叶林、果林为主,堆积面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模式。可分为3个亚区:

Ⅴ[,1]中温带半干旱,褐土,Ⅴ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200~900m,包括第Ⅴ级夷平面和第一、二、三级阶地面。宜采用第Ⅴ级夷平面以阔叶林或果林(红果、杏等)为主,第三级阶地面以果、杂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Ⅳ[,2]冷温带干旱,棕壤——褐土,Ⅳ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900~1500m,包括第Ⅳ级夷平面和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宜采用第Ⅳ级夷平面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第三级阶地面以果林(红果、杏等)或果、粮间作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水稻、蔬菜为主的模式。

Ⅴ[,3]寒温带干旱,草甸土,Ⅱ、Ⅲ级夷平面——堆积面亚区。

该区海拔1500m以上,以第Ⅲ级夷平面为主,还有少量第Ⅱ级夷平面。滦河、小滦河谷地里有第一、第二、第三级阶地面。宜采用第Ⅱ级夷平面以牧业、针叶林为主,第Ⅲ级夷平面以针、阔叶混交林或莜麦、荞麦、胡麻等种植业为主,第二级阶地面以玉米、谷子、马铃薯为主,第一级阶地面以玉米、蔬菜为主的模式。

上述各区的滩地面上不宜栽种多年生的高杆作物。海拔1000m以下的滩地面上,只要水源充足,均可以种植水稻、蔬菜。常年有水的床地面上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水库上游高、低水位之间的滩地和床地面上适于芦苇生长,可发展副业。

1995-03-25收稿

注释:

①吴忱等,河北省山地地形面农业立地条件研究报告。(单行本)1993。

②马永红等。河北省山地地形面的气候类型及开发意见。(单行本)1994。

③张秀清等,河北省山地地形面土壤、植被分布。(单行本)1994。

标签:;  ;  ;  ;  ;  ;  

河北省山地地形与农业综合发展模式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