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解放军三0三医院麻醉科 530021)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腔镜手术中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实施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对照组63例则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护理,就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HR及SBP较对照组稳定(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腔镜手术中制定实施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较快改善手术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同时降低手术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适用于微创手术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腔镜;个性化护理;手术;术中应激;生命体征
腔镜微创技术的发现及发展,较大程度改善了常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等不足,易为患者所接受[1],临床常见有胸腔镜、腹腔镜及宫腔镜等,因为手术的特殊性,患者普遍认知不足,加之部分患者因疾病或年龄致使的生理机能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患者易在围术期出现应激反应,直接干扰手术及预后效果[2-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评估后制定实施手术护理方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5例,年龄31-73岁,平均(48.59±5.35)岁,均为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能够自主完成功能评定者;无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各类慢性疾病控制稳定者;知晓并就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常规护理,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手术的宣教工作,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手术过程中常规保温,术后送回病室,向患者家属做好术后注意事项、饮食行为等的宣教工作。
1.3.2、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①个性化评定:术前通过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与患者及家属直接沟通等途径对患者的基本生理及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做到护理方案的可靠性、针对性、实用性。
②个性化疏导:针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疏导,同时通过详述手术方式、切口大小、预后效果、成功病例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及接受能力。
③手术室护理:进入手术室后,耐心安抚患者,调节好室温,除手术区域外做好保温工作,同时患者均使用恒温处理后的冲洗液及输注液[4]。麻醉前在此提醒患者手术流程,鼓励并陪伴患者,缓解患者的无助感。术中配合医生完成腹腔镜手术,做好手术过程的记录。
④术后护理:手术结束送回病房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待麻醉苏醒后,指导患者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提高患者对预后的信心。
⑤并发症护理:就术后常见并发症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做好预见性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疼痛、切口、体温、呼吸、口唇颜色等状况,出现异常情况时做到及时有效应对处理。
1.4、评价指标
1.4.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就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睡眠质量等指标进行统计评定,其中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共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
1.4.2、术中生命体征情况:主要就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等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3、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常见有低体温症、感染、异常出血、急性肺水肿等。
1.5、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SQI量表比较术后24h评定结果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评定结果两组评定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情况比较:术前两组患者HR、SBP、SpO2等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HR、SBP均显著升高,SpO2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HR、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强度及风险均较高,同时护理服务的质量对手术效果有一定影响[5],腔镜类手术的微创特点使得术后康复期缩短,但相应的应激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较为常见,因而为患者提供的护理干预需提高患者生理及心理对手术及预后的适应能力。
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需求的提高,护理服务也逐步向整体化、个性化过渡,其中个性化护理模式是以个体化评估为基础,结合患者自身的状况而提供的一类护理服务,临床患者接受度及满意度均较高。本次研究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护理,为患者提供以生理及心理为基础的护理支持,结果显示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显著缩短了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心率及血压较为稳定,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护理。
由此可见,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的实施能够提高腔镜手术患者的恢复效率,提高手术及预后效果,在手术室及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洁,胡雪萍,卞春.PDCA循环法在腔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78-179,183.
[2]顾燕平.手术室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7,27(6):67-69.
[3]Fenandez MD,Luciano C,Valdivia-Salsa S.Impact of Acceta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surgical Recovery:Preliminary Findings[J].Span J Psychol,2012(15):1361-1370.
[4]雷春芳.术中液体保温护理在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98-99.
[5]武晓丽.手术室个性化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7):65-66.
论文作者:陈婉姑 张芝英(通讯作者) 苏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体征论文; 对照组论文; 情况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