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主体运作的历史诉求
1.社会发展的必然:“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运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政治策略都是我国当前之所以取得繁荣茂盛的根本所在,让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以自己之力为社会做贡献是我们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同理,学校教育亦应如此,“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一所学校长胜不衰的源动力。让教师发自内心的工作,让学生甘心情愿的学习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根本。学校领导应该且必须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走近教师,才能让全校师生同甘共苦地为学校的长远利益着想。
2.教育规律的应然:“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由此可见教师的重要性。以“教师为本,学生为本”才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理念,而回顾应试教育阶段的教师管理,有以下几种消极管理模式影响着教师的主体性发展。(1)权利主义管理模式。(2)功利主义管理模式。(3)形式主义管理模式。(4)科层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呼唤专业化、人性化,上述学校管理中的非专业化,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自主性。因此,注重和教师的平等对话,注重师生的平等对话,加强民主管理组织化、经常化,营造培育学校、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学校精神,师生主体双轨运行的管理策略才能得以实现。
二、学校实践的愿景展现
1.领导的角色位移:(1)垂范。作为学校领导者自身要为教师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身教是“无为而治”的重要手段。(2)吸收。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有耐心倾听意见的习惯。(3)激励。人都有受激励的潜在需要,有意义的激励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校领导会根据时机或环境因素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恰切的激励能够使教师工作更加努力,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4)实践。引导教师亲身经历,真切感悟,让教师从参与学校管理实践中了解学校。(5)宽容。宽容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策略之一,宽容能使教师自省、自信、奋发、创新,在我校多年的实践管理中,积累摸索出了“五要”。五要:一要解放思想,让教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二要开放空间,让教师选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环境;三要宏观控制,根据“流程管理”,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正常运作;四要综合评价或发展性评价;五要人性化,以激励为主。
2.教师身份的再定位:在基本完成干群关系中的第一组平等对话的同时,更应关注第二组平等对话——师生关系平等。(1)师生关系交往缺失的反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应试教育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而学生被动接受灌输,没有怀疑,缺乏思考,成为教师权威的服从者。在这种被异化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性被泯灭。教师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师生之间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与当下的素质教育要求相差甚远。(2)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首先体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平等性意味着师生作为参加教育交往的主体享有均等的交往机会。主体交往的新的师生关系要求拓展师生的交往领域,应将交往空间拓展到整个生活,从根本打破师生交往的课堂局限。(3)实现主体间平等的相关措施。要实现师生间的主题平等,应首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质量要求。为此,我校做了“学生对生活的期望值”的调研活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填出自己期待什么样的生活的十个理由,发放问卷300份。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很高,对教师素质、师生的融洽度期望也很高,学校先前举办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主题班会活动,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手抄报等活动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校报、校刊也都为学生创设了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活动空间。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执勤、学生查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4)教师的专业发展。理想的格局,观念的转变,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我校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和暑假对教师的远程培训之外,主要依靠“课堂为本”方式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利用教学常规月活动和推门听课等方式促进师生的双主体运行,为了凸现课堂的实效与高效,活动中突出以下三点:首先,突出了课堂教学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教师置身课堂,从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效果;其次,注意以课堂为纽带形成协作的教师共同体(以集体备课方式完成);再次,注意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要与学生一起运用想象力来从事意义创造和分享的过程。
三、双主体运作的反思与前瞻
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受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的制约,由于还没有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恰当的契合点,堂堂能实现师生互动是不可能的。
由于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个别教师出现了矫枉过正现象,有的教师忽略了双基的落实;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激情行为评价失当;有的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活跃而缺少教育智慧……
学校实践的出发点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与新课改的执行是合拍的,相信只要遵循教育中的科学发展规律,定会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帮助。
师生主体双轨运作,犹如人用双腿走路,是缺一不可的。强加的标准和考试不足以改革学校,应重振教师队伍,使教师成为课程、教学、学校发展的主人,改变学生的真正力量在于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你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同样,我们认为:“你给教师一次机会,教师也会给你一个惊喜”。干群平等、师生平等是学校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论文作者:刘子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师生论文; 主体论文; 学校论文; 平等论文; 为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