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杰1 赵晓峰2(通讯作者)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07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073)
【摘要】 呃逆由于是膈肌、膈神经或者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所产生的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常因饮食、情绪等因素所诱发。导师针刺配合拔罐,以理气健脾、温中散寒、培本固元之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针灸;拔罐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319-01
1.病案
患者,男,2015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呃逆9天,加重4天。患者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未予重视,4天前加重,自觉胸中憋闷,甚则喘息,喉中痰液随呃逆而出,遂求治于本科室。就诊时患者呃逆不断,不能连贯对话,精神萎靡。家属述患者平素时有胃胀,喜热恶凉,最近因呃逆睡眠较差。舌淡红苔白腻(舌根处黄),有齿痕,脉滑。
诊断:呃逆
治疗:针灸、拔罐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天枢、建里、下脘、中脘、膻中、章门、气海、内关、人中、印堂、上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操作:人中向上斜刺0.3寸,行雀啄手法;印堂向下平刺0.5寸,上星向上平刺0.5寸,膻中向下平刺0.5寸,其他穴位均直刺0.8-1寸,其中足三里做温针灸3壮/次。起针后于中脘、天枢、气海处拔罐,留罐大约5分钟。
治疗1次后患者述呃逆即明显减轻,2次后症状消失,后为求巩固,治疗3次。1月后电话随访诉呃逆未再复发。
2.讨论
呃逆(hiccup)是膈肌、膈神经或者中枢神经等受刺激后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所产生的疾病。如果持续发作48h以上,为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1]。呃逆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为“哕”,《素问·宣明五气》曰:“胃为气逆,为哕。”《景岳全书·呃逆》:“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可见呃逆的主要病机是胃气上逆,但其病因除了与胃本身的功能强弱有关外,亦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肺主气,通过呼吸而参与调节气机;肝主疏泄,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之效;脾主运化,与胃相辅相成;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又主全身之阴阳,乃“胃之关”,肾的纳气功能减弱则不能制约胃气,致其上逆动膈[2]。所以肺脾肝肾的功能失常也可累及于胃,导致胃气上逆。本病案中的病人平素喜热恶凉,又时有胃胀,再结合舌脉,当属脾胃阳虚。又因患者年龄偏大,肝肾亏虚,肝肾功能亦有减弱。所以此病当从脾、胃、肝、肾,调理气机来治。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针之有宽胸利膈的功效;中脘是胃的募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中的腑会,配合下脘、建里,共奏降逆和胃之功;天枢是胃经穴,又是大肠募穴,有理气和胃之效;章门为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又为肝经穴位,有疏肝理健脾的作用。病人呃逆多日,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质量,所以取气海、足三里以健脾益气、培本固元;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太溪为肾经原穴,取之健脾胃、益肝肾;人中、印堂、上星均是督脉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之可安神定志。内关为心包经络穴,络于三焦经,《灵枢·经脉》言手少阳三焦经“是主气所生病者”,所以内关配合肝经原穴太冲,共奏调理气机、理气和胃之效。艾灸是热刺激和药物的有效结合,配合拔罐疗法,可以起到温中散寒、调理气机的作用。
呃逆是临床常见病,但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容易复发[3]。针刺疗法简单、便捷,然而单纯针刺,其疗效亦不理想[4]。导师针刺配合艾灸、拔罐疗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郑方.慢性呃逆的诊断与治疗[J].应用疼痛学杂志,2007, 3(1):47.
[2]陈锦伦.呃逆病因病机及治法刍议[J].光明中医,2012,06: 1078-1079.
[3]刘艳,翟颖,徐广屏.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01):83-84.
[4]张小兰,姜艳.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J].吉林中医药,2008,28(6):439.
论文作者:王佳杰1,赵晓峰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顽固性论文; 患者论文; 拔罐论文; 针刺论文; 气海论文; 天津论文; 印堂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