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趋势”_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文明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趋势”_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文明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生态论文,走向论文,新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环境、资源是当代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它们相互关联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保持环境与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在中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从政府到企业、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学者普遍关注的热门问题。近几年,国内围绕可持续发展出版了一些著作和发表了许多文章。在诸多研究成果中,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刘宗超博士的新著《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以下简称《生态文明观》)一书是值得重视的。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作者十多年研究积累的结果。此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开拓了一全新的视野。作者以其文理兼备的知识功底和大时空的哲学思维,从“地球表层信息增殖范型”独到的研究,到“全球生态文明观”的提出;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从生态文明战略性的远瞻,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在这一系列时有高峰突起的大时空跨跃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未知与创新的新世界。我们虽然不敢肯定,作者许多独到的创新性的见解都是真理,但却可以肯定地说,他为我们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思维研究这一问题开拓了一个新时空。

现代人类面临的困境,从哲学层面来把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正是天人对立观支配下的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过度征服和掠夺,才导致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人类文明进化的困境。所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目前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之一。要研究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哲学层面必然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文明观》一书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上,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此书走出了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单纯逻辑推理的研究思路,以作者特有自然科学知识,将与人相对应的自然,具化为对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在哲学上高度抽象的自然概念,相对于具体的自然存在,无论其有何巨大的包含性和无限性,但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的自然,仍是一个具体的、有限的自然。具体讲,也就是与人类直接相互作用的地球表层系统的存在。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化为人类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时,自然就从哲学的领域转变为运用科学知识可以研究的对象。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作者对地球表层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研究中,作者发现地球表层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类似于生命的自组织系统。这个自组织系统的进化过程,不仅是一个物质能量的增殖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信息增殖的过程。“地球表层系统无论是退化还是进化都是系统与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导致新信息出现的结果。由信息增殖所形成的不断更替的链条, 是地球表层系统向高层转化的必由之路。 ”(第74页)。现代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当代人类社会中出现的信息高度增殖,正是存在于地球演化中的“信息增殖规律”,在人类社会中的再现。但是,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一个信息高度增殖的文明体系的同时,却以破坏地球生态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为代价。地球表层是抚育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的发源地,生态系统信息增殖机制的破坏与紊乱,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也威胁到了全球生命的存在与繁殖。

正是在上述对地球表层系统演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观》一书提出了对工业文明的反思问题。工业文明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以日益延伸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人类及地球表层网络成地球村。人们普遍期望工业文明将继续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主流模式引导世界各国发展的新潮流。但是工业文明果真能在全球普遍实现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工业文明的基础是有足够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以及科学技术能不断地开发出足够的替代资源。然而资源缺乏和科学技术在限定时间内难以开发出足够的替代资源这一事实,却无情地动摇了这一基础。由于短缺资源向工业化国家富集,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缺乏生态伦理价值取向的惟经济行为,则又导致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对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此基础上,《生态文明观》一书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价值取向、以信息文明为手段、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的新人类发展观,并以此“新发展观”对现行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及运行模式、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环境与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提出了把以当代人类为中心的发展调整到以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为中心的发展上来,是从根本上确定当代人类的发展及其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代中国正跃跃欲试向工业化挺进。从新的文明发展观看当代中国的发展时,当代中国则面临着一个未来文明模式的选择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不单纯是工业化问题,而是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文明的成果,在一定工业化基础上,跨越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发展的问题。针对我国十二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这两个层面,应该提出不同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为全人类提供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另一条发展之路,以五千年中国的文化财富和现代创新实践来建构一新的文明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观》一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理论上的创新者,而且还是一位勇于和善于深入社会的实践者。作者在读博士和作为博士后研究期间,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曾先后进行湖北钟祥市生态效益农业模式的策划;郑州有机复合肥生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太康棉麻集团改革与发展规划;罗浮山名胜风景规划等实际工作。这些策划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此书的第七章中。这些研究成果,不论是对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文如其人”。作者自1982年以来,曾先后获理学学士、地学硕士、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多年来曾发表物理学、地理学、生理学、生态学、哲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论文六十余篇。作者以横跨文理的广阔视野和扎实的系统生态学、自然地理学、非线性物理学功底,从哲学、经济学综合的角度研究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一书可谓是作者近十多年理论研究生涯的缩影。像这样一本集文理、哲学与经济、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学说著作,确实是少见的,可以说是一本值得沉心阅读的精品。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刘宗超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标签:;  ;  

生态文明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评“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趋势”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