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态势下孙中山工运思想探析论文

国共合作态势下孙中山工运思想探析论文

【文史论苑 】

国共合作态势下孙中山工运思想探析

朱孝红

摘 要 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孙中山的工运理论也不断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内涵。这些不断促进中国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觉醒,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对中国共产党工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但终因孙中山先生还不能充分了解工人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工人阶级历史使命,而使得其工运思想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

关键词 国共合作;工人运动;孙中山;工运思想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很快发展成为以广大工人阶级为主的革命运动。在斗争中,上海工人举起了“罢工救国”的旗子,发出了“万众一心,共除国贼,以雪国耻”的誓言,并抵制了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的倾向。参加运动的其他各地工人,也大都以“工界”的名义提出了自己反帝爱国的政治要求[1]。“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逐渐实现由“自在”到“自为”的转变。中国劳工阶级队伍之后不断壮大,被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中国当时各政治派别所关注,孙中山还提出了对工人运动的看法与主张。

水利非税收入是水利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来源,2011年,辽宁省市县水利非税收入36.4亿元,其中19.8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使用率仅为54.4%。

一 、国共合作实现前孙中山对工人运动的关注

在“五四”运动以前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人阶级人数的增长,中国工人的斗争也在不断地发展。早期的工人斗争,大多数是为了反抗不堪忍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而进行的经济斗争。随着工人斗争的发展,工人群众的组织也有某些发展。早期的工人组织,一般只有民间流传下来的秘密结社组织(如老君会、哥老会等)。后来根据斗争的需要,工人的组织也逐渐增多[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已经逐渐具有了初步的共产主义觉悟,他们断言“将来的世界,必将是赤旗的世界”“劳工的世界”。“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相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开始关注工人运动。早在1906年,安源路矿六千多工人就参加了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川汉铁路筑路工人曾经响应资产阶级领导的“保路运动”,京汉铁路工人支援武昌起义。特别是海外侨工,对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活动,都曾在经济上和人力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很早就注意到社会主义及工人运动的问题。孙中山欧美流亡期间,看到欧美资本主义在劳资对立下所产生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工人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认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社会革命其将不远”[4]

当时,环形珠垫的编织方法是基于的周期运动,采用数学表达式的形式表示其周期运动的规律,下行线的运动表示为,上行线的运动表示为,即

二 、国共合作态势下孙中山对工人运动认识的深化

第二,成立国民党内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并积极大量吸收工人入党。1924年,国民党中央设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构——工人部,改变了国民党没有正式领导工运机构的状况。同时,积极吸收工农分子加入国民党,尤其在广州市国民党中十分之六都是工人。

第一,孙中山对工人运动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孙中山号召国民党员要很好地发动工人运动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及反对封建军阀。他提出让工人成为国民的前锋,积极参加国民革命,成立工团军,并号召国民党与工人共同奋斗。

1918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失败,这使他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开始反思革命力量的依靠问题。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发生了工人大罢工。在这次大罢工中,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民众力量真伟大”。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积极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充实新鲜血液,同时国民党中大量吸收工人加入。在国共合作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工运思想也逐渐成熟。

第四,创办工人运动讲习所,专门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1924年,支持在广州创办工人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工会骨干。讲习所课程着重开了中西方工人运动和苏俄工会等课程。讲习所极大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复苏高涨,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第三,注重工人的政治罢工,尤其注重把工人运动纳入反帝爱国运动中。1924年7月,广州沙面数千工人反对英帝国主义颁布新“警律”的政治罢工,广东革命政府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罢工坚持了一个多月,最终迫使英法租界当局撤销了新“警律”。

第五,注重制定劳工法令,从法律上保障工人权利。1924年11月,孙中山命令公布《广东政府工会条例》,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的自由,有言论、出版、集会、罢工的权利与自由等。它反映出孙中山对工运的重视,对工人斗争的积极支持。

ANP患者存在液体型腹腔高压即使未发生感染及脏器功能障碍时亦应视为PCD治疗指征,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9]。ANP并发APFC早期行PCD治疗是否可以预防ACS发生从而改善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 、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工运思想的历史评价

孙中山在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却从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看到了工人运动的巨大力量,并积极支持工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进一步觉醒。特别是孙中山提出“唤起民众”“扶助农工”的思想,对工人运动的再次高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斗争中也越来越呈现出进攻态势。孙中山支持工人阶级通过政治斗争取得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变。这些都对党的工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孙中山没有提出工人是革命的主力军问题,对工人阶级地位和工人运动作用缺乏更深刻的认识。特别对于苏维埃制度,孙中山因为在他的眼中没有中共领导“实现苏维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况”,尤其倡导“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孙中山关于解决工人问题的办法继续沿着“节制资本”的纲领,甚至主张用民族资产阶级去“唤醒”和“扶助”工人。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孙中山工运思想存在较多空想性而使工运理论缺乏系统性。

参考文献

[1][2][3]唐玉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工人运动史略[M].北京 :工人出版社,1985.13.10.10.

[4]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1.288.

中图分类号 D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3-0251-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项目编号 :TJSZZX17-034)的研究成果;2018年天津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朱孝红(1971-),男,河南商城人,天津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 :王 崇 】

标签:;  ;  ;  ;  ;  

国共合作态势下孙中山工运思想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