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土建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土建施工过程中, 技术是发展工程发展和工期控制的前提条件, 优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策略有利于推动土建施工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简析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技术要点等方面的内容, 提出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策略;
0 引言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土建工程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其中, 其中包含的施工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土建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整个土建工程意义重大, 技术和管理是土建施工两个重要的基础, 两者相辅相成。笔者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并提出优化策略。
1 当前土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缺乏组织性
当前,在部分建筑企业,特别是小型的施工建设单位,施工组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在施工工程中,由项目承包商总揽技术管理工作,缺乏与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严重缺少必要的技术交流。管理组织体系片面地以承包商为中心,致使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组织性。通常会出现施工材料堆放、安置不合规范,施工材料防护不符合施工标准要求等状况。不仅影响了项目建设的成本管理,同时管理工作的无序组织也会对建设周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土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1.2 技术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不完善
目前的土建企业并没有完全按照制定的建筑施工的规范来执行,并没有根据土建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来规划应急安全处理措施,且大部分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意识淡薄,在设备操作工程中,仅出于方便、节省时间等目的而擅自改变操作方案,违反操作规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针对施工现场的安排、布置而言,大多数土建单位并没有建设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现象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整体工程的建设质量。
1.3 管理人员监控工作不到位
在诸多建筑工程建设现场,均存在着管理人员重视施工建设,而忽视过程监管的现象,无论是施工人员或是管理人员,并没有按照单位施工建设的具体标准来规划自身的工作。管理制度的设定仅仅是流于形式,在本质上并没有落实于实际工作中。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从业人员的不标准操作,技术管理人员并没有引起重视,对施工各个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管,以致事故不断产生,不仅延长了工程建设的周期,且影响了整体项目的建设质量。
2 土建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2.1 基础设施施工技术要点
总体而言, 基础设施施工的顺序主要是:确定位置→放置走线→挖掘基槽→制作垫层→绑扎钢筋→设置模型→定位螺栓→养护和浇筑→土建回填, 在开挖基槽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分别挖掘的原则: (1) 挖掘再进行支撑, 不能过度挖掘。在基槽控制的位置, 就应当保留0.3m左右的土层, 在完成基层探测这个环节结束后, 应当采取人工方式进行槽底的平整, 清理障碍和建筑垃圾。 (2) 应当按照本地的施工要求和土地质量情况实行放坡, 保证存图位置运输到特定的位置, 管理好挖出的余土。 (3) 应当与有关单位进行基槽验收的笔记。在当前混凝土建设的过程当中, 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整体性。在设计施工流程的过程当中, 应当保证流程的完整性, 采取更高级的技术进行水灰比例的配料, 在浇筑的过程当中应当分别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 对于表面不必要的浮浆进行调整和处理,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和混合, 保证其强度均匀。
2.2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地板的位置和钢筋位置确定较大面积的直径有限的网片, 在基础附近进行大块股价的绑扎, 绑扎进行加固以后, 在完整的基坑过程中进行安装, 也可以采取现场实地进行绑扎。在对于钢筋网片进行平行固定时, 可以从采用对于模板进行支架的方式, 对于固定螺栓进行支撑。对于无法固定模板自家的位置应当安排钢筋马镫,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 应当遵循首先安装地板、其次安装立壁、然后架空这一顺序, 最终安装上部的钢筋网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边坡防护技术要点
在地质条件优越的位置, 地下水的位置在基槽较低时, 挖方的边坡边坡方向则应当在边坡进行支撑式的直立壁, 但是应当符合当地对于深度的要求应当符合边坡防护的技术要点规定。一旦开挖的深度超过技术要点规定的深度时, 应当考虑将直立壁和放坡进行支撑。在基槽挖好以后应当将基础施工和地下工程结构进行建设施工, 在施工期间, 根据需要选择检查坑壁的稳定性, 一旦出现基坑深度或者晾槽过深的问题, 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措施调整, 比较常见的方式主要包括坡面挂网法、坡面拉网法、帆布覆盖法、塑料膜覆盖法等。
3 优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3.1 提升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性
针对土建施工而言,施工技术的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作,它的管理范围不仅包括涉及到施工过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同样也囊括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物质资料、施工材料、设备、过程管理等各个方面。传统无序、无组织性的管理并不能满足当前土建施工的标准。因此,必须提升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性,构建完备的管理网络。明确各项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将技术管理贯穿于施工初期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为土建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提供充分的管理基础。
3.2 建设完备的技术管理制度体系
技术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理论标准,要优化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必须建设完备的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将涉及到土建施工的各项技术资料标准进行完善与优化。建设权责结合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其责任要求。在施工初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的沟通,确保施工人员明确图纸要求,清楚施工标准,进而能够做到有序施工,规范施工,从整体上提升土建施工项目建设的质量。
3.3 优化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1)在土建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制定技术管理计划,做好技术管理的准备,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明确建设的技术要求、建筑特点、建设周期及对其他施工条件、环境实施考察。根据实际情况,审查施工方案,依照工程建设要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材料、物质、设备、技术基础。同时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尽可能为土建施工提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基础,保障土建施工的顺利、有序进行。
2)设计项目施工的组织准备。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的设计是施工前准备阶段的重要技术文件。因此,必须强化对设计人员的整体培训,提升其整体素质,提升其责任意识,明确其职责要求。
3)为优化过程的技术管理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操作的几率。针对能够使用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环节尽量采用新型技术设备,加大对土建施工的技术投入,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将技术人员对施工建设质量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
3.4 强化对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大型项目建设中所必需关注的问题,它是建立在工程质量管理之上的方面。由于土建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依托、材料基础、施工环境也在发生着相应地改变。为优化土建施工的技术管理,提升整个工程建设的水平,必须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面监管,及时发现土建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现场的防火、防电等方面出发,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小组,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类问题,规范施工人员对设备的操作标准。同时,对每一阶段施工设备的参数设置进行严格的监察,将工程建设的实体与设计图纸进行相关对比,对施工误差进行严格处理,密切各个工序之间的配合与联系,切忌将安全隐患传递至下个工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工程施工初始阶段, 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基础性的施工, 对于设备管理和工程装饰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在工程施工的中期, 重视结构安装在施工中的主导位置;在工程施工的后期主要重视道路施工和收尾施工的问题。无论在哪个施工阶段, 土建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都是必不可少的, 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保证施工工程的安全施工、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谷鹏, 姜健.浅析土建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及策略[J].四川水泥, 2014, 11:48.
[2]鲁俊男, 谷鹏.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方式探讨[J].四川水泥, 2014, 11:49.
[3]姜健, 彭芃.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四川水泥, 2014, 11:50.
[4]傅琴琴.探讨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加强工程进度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3, 30:314.
论文作者:徐国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8
标签:土建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论文; 位置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