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同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对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提下,建筑工程的绿色化改革也随之发展。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我们不应停滞不前,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积极的创新,既要满足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又要向高性能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技术;建筑工程;创新;应用
1.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建筑企业对于混凝土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再加上人们对于环保理念的日益提高,使得建筑行业逐渐朝生态环保方面的施工技术上发展,受此影响,现代混凝土技术也被引入绿色环保理念,以便从根本上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改善作用,加入环保理念的混凝土技术,能够引领整个建筑工程更进一步发展。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整个工程必须要全面研究,从建筑材料上进心严格挑选,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整个建筑工程体现出生态环保的价值。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固体废渣等,也需要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整个建筑工程符合环保理念的施工条件。在城市高层、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主要便是利用混凝土技术进行,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直接将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对于现代混凝土技术,必须要加大投入研究,加入生态环保理念,使混凝土技术能够适应现代城市建筑的施工技术需求,以便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中良好利用。加大混凝土技术的创新力度,使混凝土技术能够取得突破性发展。
2.建筑工程中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创新
2.1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固体废渣利用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固体废渣,绝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都是集中放置施工产生的固体废渣。而在建筑工程中运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可以实现固体废渣的有效应用,在以往的处理方式中会利用填埋运走的方式处理活性较强的粉煤灰或是矿渣,造成资源浪费,破坏周边的环境。利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对混凝土进行生产搅拌可以融入固体废渣,会影响到混凝土自身的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提高在施工阶段的资源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搅拌前需要分析好固体废渣的成分,做好分析研究工作,再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同时也需要加入外加剂,砾石以及沙石加以搅拌,高效利用好建筑工程中的固体废渣,有助于解决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问题,还能够节约建筑材料。
2.2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的绿色混凝土技术
绿色混凝土适应了人们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使用绿色水泥的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技术的节能环保,绿色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无需高温煅烧,因此减少了能量的损耗,更加节能,配制成混凝土后在性能上比普通混凝土更加优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保型混凝土则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比如通常混凝土偏碱性,可以防止环境对钢筋混凝土腐蚀,却破坏了适宜周围生物生长的酸碱环境,通过研发降低碱度的混凝土的同时,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甚至添加生物生长必须的营养成分,使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为其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进一步减少了混凝土结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新型的透水混凝土应用于城市街道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增加人口密集地区的透水透气面积,维持地区地下水位,使地面对于环境温湿度的调节作用得以恢复,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噪声污染,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光催化混凝土可以吸收人口密集区产生的氮氧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形成酸雨,也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将某些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添加入混凝土中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氮氧化合物,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因此光催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3预拌混凝土中的相关技术
预拌混凝土技术近些年来开始普及,在具体施工中,根据高分子合成原理,分析新型减水剂,新型减水剂能够有效提高减水率,从大量研究中发现,预拌混凝土技术能够将减水率控制在30%,节约了粉煤灰的流失量,是现阶段一种比较流行的新型环保技术。
3.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人们的生活结构及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城市化进程飞快,但是,城市却进入了用地紧张的困境。出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缓解用地紧张的目的,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是必然结果。在当今高层及超高层建设项目中,施工单位大多使用高性能和高强度的混凝土,这也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混凝土技术之一,能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3.1新型混凝土技术应用及要点
新型混凝土技术应用指的是“C100 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由粉煤灰、硅粉、矿粉等组成的、立方体抗压标准值在100MPa 以上的高强混凝土(95%)被称为“C100 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到超高层建筑中。因其耐久性和强度较佳、强吸附能力等特征,在配置时要用较多量的水,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同时,要从施工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混凝土原料。
3.2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应用及要点
为适应各种建筑施工项目,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被优化。其工作原理是:控制。在成分上进行控制,同时优化生产工艺,使用高效的胶水剂和矿物细粉等材料以此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使得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均符合标准。应注意以下要点:控制一,对原材料的控制。高耐久性混凝土与其组成材料直接相关,在使用之前应通过试验来确定设计与施工配合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保证饱和吸水率不能超过2%。控制二,对坍落度、扩展度进行控制。浇筑过程中避免离析泌水等现象的出现,保证具有良好的粘聚性,通常抗压强度等级应该在C40 以上,同时弹性模量和混凝土等级都比较小。
3.3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应用及要点
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对一些技术指标加以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各项性能符合实际施工需要。在实际项目的应用中,应对各项工作性能加以控制,应注意要点:首先,若混凝土粘度较大时,仍需控制其对高层建筑泵送的影响。其次,浇筑成型后,初凝以后,因水泥自身特性出现了水化现象,会把混凝土本身的水分吸收掉一部分,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失水,进而产生张力;假如张力比抗拉强度大,则会有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假如水灰较低,则其自收缩就会特别高。最后,假如粗细骨料总量较低、胶凝材料总量过高,这时混凝土各方面性能将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有机纤维掺入其中,改善其各方面性能,以满足施工需要。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不断被提高,使得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人们开始关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进而十分注重对混凝土技术的研发,以此满足建设项目的各项需求。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单位既要对混凝土原料的选择足够重视,也要积极研发和使用新型混凝土技术,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推进我国建筑事业可持续发展。当下,许多新型混凝土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伴随科技发展,混凝土技术也必然不断被提升,因此,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增强混凝土技术研发意识,积极投身到技术研究热潮中,支持新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为我国建筑事业向前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涛,孙养梅.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创新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7:86.
[2]罗有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3:102+105.
[3]孟书灵.现代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创新及其运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85.
论文作者:曹松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废渣论文; 固体论文; 耐久性论文; 建筑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