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凡
第九师联拓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 834601
摘要: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应用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时,必须掌握其关键技术,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并采用相应优化和完善施工方案。提高控制技术的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融入工程实践的同时,保证工程质量,更好地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前言
施工导流技术与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实现对上述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要对去技术要点进行掌握,还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与步骤进行,从根本上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这不仅对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的顺利进行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1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概述
1.1施工导流
所谓施工导流是为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开挖与随后施工所采取的降低水位措施。从目前施工导流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分为全段导流和分段导流。全段导流是指借助施工围堰将河床一次性截断,之后再经由排水机械设备将主河道的水流倒入到指定位置。具体而言,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的上游和下游的位置分别筑建一道围堰,形成施工断水区域,以此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会受到水流的影响。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全段导流施工越来越常见,就上海地区来说,主要作用于众多的河道疏浚与护岸工程。分段导流则是分阶段的将整个河道分隔成不同的施工段进行处理,适应于分期工程各不同结构的分项工程。相对来说,分段导流应用在更为复杂的地理环境上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根据工程区域施工需要,对地形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充分利用工程有利条件,并且注意考量河道水流的冲击性和河道自身的运输状况等,进而规范化、合理化的设置各个段的导墙,以便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改变水流路径,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1.2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起的永久性的或暂时性的维护结构,从而能够建造出牢固的水利设施。基于以往围堰技术建设实际情况,确定对其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主体工程而永久存在,例浦东国际机场的围垦围堰工程;其二是作为临时性维护建筑,需要在工程结束后将其拆除掉。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利用钢板柱、钢管桩等施工材料来建设围堰,使之满足于出于施工状态,将围堰内存有的积水清除干净,之后进行基坑开挖。最终将围堰拆除掉。基于对近些年我国、我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分析,确定有土石建成的围堰和混凝土建成的围堰两种类型。其中,土石做成的围堰,自然是以土石为主要原材料,按照基坑是否淹没来确定围堰是否过水,进而在具体的位置上进行围堰建设。而混凝土做成的围堰,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来选择设置为横向还是纵向,进而利用混凝土来有序的搭建,使之具有较强的抗冲防渗性能。
2水利水电施工导流方案设计
2.1分段围堰导流
这一围堰导流方法是借助于被束窄的河床、明槽、缺口、坝体等来促使河道当中的水流可被引至河流下游位置,其主要是被应用在一些河床宽度较大、水流量偏大、工程建设周期长的工程项目当中。在开展实践施工作业时应用分段围堰导流技术,施工人员必须要先应用围堰来把河床上所固有存在的建筑物分为多阶段开展施工作业,而后依据具体状况,来逐期逐段实施施工,直到最终实现了对于整体工程项目的完工。在河床围堰处理阶段,必须先截断河流,借用河床当中所修建完成的水工建筑物来促使河水被引导至下游,进而便可达到分段围堰导流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全段围堰导流
这一技术方法是顺着河床水闸、大坝等主体工程轴线,进行拦河堰的修建,并由此促使河流被一次性截取,促使河道水流经由临时兴修的排水建筑向下游流去。这一围堰导流方法大多会被应用在枯水期水流量相对较小之时,亦或是河道相对比较狭小的河流当中,依据导流排水建筑类型,可将导流通道分为涵道导流、明渠导流和隧洞导流等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实践施工阶段,施工方需依据现场情况,来选用适宜的围堰导流方式,进而确保施工质量能够得到良好保障。
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围堰技术
3.1围堰技术
围堰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主要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主工程施工阶段,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时,在构件干凝前,如果被水流浸泡可能导致坍塌问题,因此需要设立围堰进行保护。围堰一般和施工导流同时使用,但只在需要将水流引至下游时应用,以保证水利施工场地的干燥。由于围堰会致使河道水流流速加快、增加水流对设施的冲击力,因此需要重视围堰技术的应用,提升其抗冲击水平。
3.2围堰技术方案选择
在应用围堰技术时,也应首先酌定工程方案,尤其是围堰的施工地点、工程量以及围堰横断面。以围堰横断面为例,其影响因素包括导流通道和大坝枢纽,根据施工要求,方案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围堰迎水面的边坡不宜陡于1:2,基坑侧边坡不宜陡于1:1.5,首先应用砂质粘土填筑基本架构,之后应用钢筋混凝土等强化刚度和抗冲击能力,为防止迎水面边坡受冲刷,常用片石、草皮或草袋填土围护。具体进行方案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施工要求,确保方案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行性。
3.3常用围堰技术
常用围堰技术包括土石围堰、钢筋混凝土围堰、草土围堰、木笼围堰等。土石围堰的主体材料一般为沙土、石块,常用于横向围堰工程,该种围堰对材料的要求低,且施工工艺简单,按实际需求还分为不过水围堰、过水围堰,当汛期来临时,过水围堰依然能够使用,但需要对其进行加固保护,避免被水流破坏。一些水流较为湍急的地点通常不能使用土石围堰,其应用于流速在0.5m/s以下、河床土质渗水较小的地点。钢筋混凝土围堰一般应用于一些大型工程,其造价较高,但是性能十分优越,能够在湍急河道中应用。具体来说,施工人员首先用钢结构部件连接板桩截面两侧,将其中一侧以10°左右的倾角打入土中,之后重复该过程,使相邻桩实现紧密连接,要求相邻桩连接缝隙不大于0.2cm,为求实现牢固防护,钢筋混凝土围堰还可以通过应用地下连续墙工艺加以强化。施工人员应用钻机自地面向下以泥浆护壁钻挖成不连续的孔壁,再连通成一道连续孔壁,在孔壁中放入钢筋混凝土构件,之后在孔壁周围注入液体混凝土,使其自然凝结、成为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围堰能够抵抗较大的水流冲击,但造价高,如果并非长期使用,不宜采用该围堰。草土围堰是一种古老的河工技术,其抵抗水流冲击的能力较弱,一般应用于流速在2m/s以下、河流深度不大于4m的小型河流,采用草和沙土逐层累积的方式、利用重力实现自然稳固,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已经较少采用,但如果施工地点缺少沙土、混凝土等,也可以应用草土围堰,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确保顺利实施工程项目,在应用导流技术及围堰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切实掌握其技术要点,并针对性的制定施工方案,同时还应该在施工现场对其强化管理,并针对性优化、完善施工方案,切实加强控制技术质量。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结合工程的实际,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性,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刘艳洪.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14).
[2]王勇.基于实例分析水利工程的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06)
论文作者:胡浩凡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围堰论文; 技术论文; 水流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河道论文; 河床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