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网络技术、通信设备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都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继电保 护是维护电力设施的重要一环,需要我们从多面进行探测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电的保护要依据速动性、可靠性、灵敏性、选 择性的要求。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本文从继电保护实施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为农网继电 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使能够进一步提高农网继电保护的稳定性。
关键词:继电保护;影响;预防措施
1 35kV以及以下的配网供电系统重要性及其需要的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是维持电力应用的必要装备,其整个系统所具备的发电、变电以及输电、配电与用电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并且以各自的有效运行 维护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电力系统中这几个环节的工作连在一起,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同步地维持着各种电力工作的开展,每一个环节故 障的出现都将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的呈现。对于35kV以及以下的配网的供电系统来讲,它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不仅仅关系着企 业的用电供给,还以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发挥着影响。本文下面具体分析一下35kV以及以下的配网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所 需要的继电保护措施:
35kV以及以下配网的供电系统具有一次及二次两个系统,一次系统的构造相对简单、直观,且比较容易维护,而二次系统则包含了众多的二 次回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这种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用来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监视、测量及控制、保护等工作,一般需要在配电变压器、 供电线路以及分段母线上设置。首先,就配电变压器所需要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讲,400Kva以下容量的变压器需要安装高压熔断器,400Kva到 630Kva的则需要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电流大于0.5s)、气体保护(油浸式变压器)等,800Kva与以上容量除了与400Kva之外的保护 之外要设置温度保护等。
其次,对于线路继电保护来讲,通常要设置过电流保护,而且在电流的保护时限在0.5s~0.7s之间及以下且没有特殊保护要求时,可不设电 流的速断保护,但重要配变电线路则要安装瞬时的电流速断保护,并在此种速断保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加设稍微带有时限的速断保护。对 于运行非并列的分段母线的保护要在其断路器合闸的一刹那投入电流的速断保护,并在合闸完成后自动将其解除,还要为较高负荷等级的配 电加设过电流保护。需要注意的是,若此过电流保护为反限时的保护,断路器合闸瞬动时可只做到对于电流保护的部分解除。
2 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引起的后果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自然条件(如雷击或鸟兽跨接电气设备)、设备制造上的缺陷、设计和安装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等诸 方面因素,使电力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发电机、母线、输电线、电抗器、电容器、电动机等)发生短路故障或异常运行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 免的。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形式的短路。其中以单相接地最为常见。此外,输电线路有时可能发生断线故障或几种故障同 时发生的复合故障。发生故障可能的后果是:
(1)故障点通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设备烧坏。
(2)系统中设备,在通过短路电流时产生的热和电动力使设备缩短使用寿命。
(3)因电压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产品质量。
(4)破坏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产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最常见的不正常工作状态是过负荷。所谓过负荷就是电气设备的负荷电流超过了额定电流。此外,发电机有功功率不足所引起的频率降低, 水轮发电机突然甩负荷所引起的过电压,系统发生振荡等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由于过负荷,加速了设备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损坏,甚至引起 事故扩大造成严重故障。总之,不正常工作状态往往影响电能的质量、设备的寿命、用户生产产品的质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贯穿于继电保护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整定计算和整定调试的全过程。而继电保护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继电保 护装置的可靠性和管理的合理性。其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又起关键性作用。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制定 出各种防范事故方案,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消除隐患,弥补不足,提高可靠性。
3.1 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要求
运行维护人员认真执行继电保护运行规程,对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进行定期巡视、检测、实验或更改定值,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监督( 维护好)交流电压回路,使保护装置不失去电压,按保护装置整定所规定的允许电流,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潮流进行监视。如发现可能使保 护装置误动的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继电保护部门联系,并向调度汇报,发现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所存在的缺陷及异常,及时采取现场措施, 并通知及督促有关部门。对继电保护动作时的掉牌信号、灯光信号等,运行人员必须准确记录清楚,及时向有关调度汇报。提前做好各种事 故预案及预案的演练,熟悉事故处理流程及原则,杜绝误判断、误操作。定期对装置的二次接线进行远红外测温。
3.2 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动作过程
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的动作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时.它的“出口回路”是被“启动元件 ”闭锁的.而启动元件开放闭锁一般比较容易。如用零序元件作启动元件的,或者用过流单元作启动元件的,简单说来,就是选择一种只有 在电力系统产生故障的状态下才会有的特征作为启动元件的启动条件。第二阶段判断,当启动元件满足启动条件后,继电保护装置的“主回 路”要对这个启动条件进行判断,此时保护装置的“定值”就是评判的标准。如果从电力系统电流回路、电压回路中传来的电流,电压或它 们的计算值都达不到所设定的“定值”,则保护装置就不会产生任何动作。而装置的启动元件在启动特征消失后便自动返回。如这些值达到 “定值”,则继电保护装置就进人发跳闸命令的最后一个阶段—“闭锁”阶段。第三阶段闭锁,闭锁就是在满足了保护装置的定值要求,而 去发跳闸命令之前对一些电力系统的一些附加条件自行判断,如果附加条件也能满足要求,则保护装置就会立即发跳闸信号。
3.3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定期 展开安全检查工作
由于继电保护装置在不断发展,且更新速度很快,此外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展开专业技能方面的培 训,而且还要增强素质培训,在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使命感以及责 任心,不断提升员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时,常出现的问题是临时性停电,从而影响继电保护的正常工作,因此,维护工作者应根据临时性定点的具体情况 ,对整个运行系统展开定期性检查,通常定期性检查工作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此外,在1~2年间隔区间需要展开一次整组性试验,使继电保护运行性能能够稳定发挥出来;然后在3-4年间隔区间,对出口回路、数据采 样回路等相关部分的运行性能展开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4 结论
35kV以及以下配网的供电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用电工作中,其具体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对整个电 力系统形成运营障碍。因此,电网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要求来为系统装载严谨的继电保护设备,从而保证供电系统对于各 种故障的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朱纯才.配电网自动化中的继电保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1(25).
[2]王晓猛,齐华丽.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
[3]郝文新.35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设计[J].山西建筑,2008(32).
论文作者:张喜平,高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电流论文; 供电系统论文; 继电论文; 回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