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那坡县人民医院 广西百色 5339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486-01
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夏秋季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可有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1]。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数患儿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神经源、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2014年我院共诊治3017例手足口病患儿,由于住院床位紧张,有2457例患儿只能在门诊治疗观察。因此,门诊患儿的观察护理及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患儿2457例中,男1332例,女1125例。3岁以下(含3岁)1490例,3岁以上967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个月。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或肛周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皮疹或疱疹,189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门诊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2 患儿管理与护理
2.1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设立预检分诊台、发热诊室及门诊手足口病专病诊疗区域。病人来到门诊时,门诊导诊或预检分诊室护士要主动询问了解患儿病情,做好预检分诊等第一关卡工作。观察患儿有无发热、手足、臀部、口腔粘膜有无斑丘疹、疱疹,并测量体温,如为疑似病例,应及时送至发热诊室就诊,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和与其他患儿交叉感染机会。同时做好患儿信息登记、疫情监测工作,设立专人负责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统计、上报工作。
2.2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2.1场地、物品表面、空气的消毒。预检分诊室、发热诊室及专门的治疗输液室,每天用0.5~1g/L有效氯溶液拖地面及喷洒消毒环境;并每天擦拭输液室、各诊疗室办公桌椅、扶手、门把手等;诊疗中使用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擦拭消毒;体温计、患儿玩具、餐具或其他被污染物品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煮沸或浸泡的物品可于日光下暴晒;厕所及垃圾储存桶用有效氯1~2g/L消毒剂消毒处理;排泄物储存桶内放有1g/L有效氯溶液[3-6];每日下班前用紫外线消毒诊室、输液室,次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2.2患儿管理。将患儿及时隔离,安排患儿在专门的诊室、输液室诊治。在输液过程中告知家长不要带患儿到处走动,不要和其他患儿密切接触,不要随地大小便,以防交叉感染。
2.2.3医务人员手的管理。诊室及输液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患儿后要洗手,同时做好手的消毒,选用有效快速手消毒剂揉搓消毒双手。
2.2.4垃圾处理。手足口病诊室、输液室的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均有感染性,应一律装入带有警示标识的双层黄色垃圾袋,垃圾桶加盖,按医疗垃圾处理,及时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点,由专人负责收集管理,移交医疗垃圾回收公司集中处理。不得存放在治疗室或其他场所,严格执行医疗垃圾处理流程,防止泄漏。
2.3宣教工作。宣教工作对手足口病门诊患儿及家属非常重要,宣教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门诊护士必须掌握手足口病流行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防治措施及消毒隔离等,才能更好地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要加大力度做好门诊患儿的宣教工作:①在发热诊室、输液室上墙张贴宣传漫画;出版宣传板报,内容包括:什么是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及正确的洗手方法。②认真给患儿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卡,内容包括:手足口病介绍、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病情观察及如何护理等。③患儿在候诊及输液过程中,护士要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宣教,让家属了解病因、传播途径、治疗及预后转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门诊患儿治疗完后均回家休息,护士要告知家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患儿有高热不退、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呕吐、哭闹不安或嗜睡应立即回医院复诊。④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快,非终身免疫性疾病[7],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播疾病[8]。教育家长患儿应居家隔离,不要带小孩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不宜送小孩上学或上托儿所;教会家长正确洗手方法,尤其是饭前便后,抱婴幼儿前、接触奶瓶奶嘴、餐具,以及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应养成洗手习惯,做好玩具、卫生用具的清洁卫生工作,提高防范意识。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大多为普通型,病情较轻微,但因手足口病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9],尽管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进展迅速,导致严重的脑炎、神经系统障碍,甚至死亡[10]。因此,护士要加强对门诊患儿病情的严密观察,不要掉以轻心。注意观察患儿体温、意识、呼吸、心率、血压、四肢末端循环情况等,掌握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要点:如患儿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汗、末梢循环不良等早期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救治或转住院。
2.5对症护理
2.5.1发热护理。患儿发热期间,护士要掌握体温动态,加强体温监测,体温低于38.5℃时,可给予散热、鼓励患儿多喝水、洗温水浴、冰敷头部或大血管处等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时,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药,同时注意降温效果;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做好预防措施。发热期卧床休息,退热期出汗后做好更换衣服、防受凉等护理。有皮疹者不宜用乙醇擦浴[11]。
2.5.2口腔护理。90%以上患儿有口腔粘膜的损害,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要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用棉棒蘸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将维生素B2粉剂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剂混合均匀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剂对口腔溃疡的创面有独特的覆盖能力,对减轻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具有独到之处,同时对病毒及多种细菌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将病毒细菌固定在粘膜表面,而后随唾液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口腔粘膜继续被病原体损伤;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进糜烂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12]。给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偏温略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减少对口腔溃疡面的刺激。
2.5.3皮肤护理。保持皮疹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干澡,洗浴时避免使用沐浴露、肥皂及其他刺激性物品,勤洗手,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而引起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患儿大小便,有皮肤损害处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13]。保持床单平整、清洁,穿宽松柔软棉质衣裤,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3 讨论
手足口病门诊患儿护理与管理,重点是认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宣教工作,提高家属防范意识,使家属及患儿很好配合预防和治疗;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重症病例早期识别要点,以便及时处理;做好对症护理,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手足口病治愈率,使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高莉丽,徐敏,贾丽丽,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7.
[3]王国花,王慧云,侯秋萍.手足口病患者的门诊护理与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0):1587.
[4]黄忆.手足口病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2):3388.
[5]吕春容,白云,余巧林,等.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J].华西医学,2011,26(6):939.
[6]胥顺兴.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管理[J].中国当代医学,2011,18(6):130.
[7]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学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8]陈敬芳,戴文艺,王患兰.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71.
[9]徐怡.儿科门诊应对手足口病疫情的护理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21(2):79-80.
[10]梁红玉.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导报,2011,8(26):14-15.
[11]张灵先.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818.
[12]许艳华.8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17.
[13]刘霞.手足口病52例的临床护理[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1):93.
作者简介:
李佩珊(1966.01—),女,在职大专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李佩珊,梁海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门诊论文; 诊室论文; 病情论文; 口腔论文; 皮疹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