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鑫1 丘炎仁2
1.中山市隆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中山市气象公共安全技术支持中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程建设的要求不断严格,工程规模日益扩大,对工程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管理这科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归纳,逐步形成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究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成为构建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关键。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工程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初步总结出工程管理理论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并浅谈工程管理定义。希望有助于以后对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目标控制
1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分为: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其中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核心。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日,我国工程管理实践也日益丰富,有关工程管理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概念设计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的管理,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工程的优劣,进一步会影响我国经济分健康发展。因此,探寻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核心不仅可以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内容,对工程管理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标控制就是对工程建设的最终要求,没有目标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工程管理就没有达到目的。所以目标控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工程管理理论体系
2.1建设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
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路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当时的组织论、控制论和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建设工程和建筑市场的特点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投资控制(或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项目管理的内容也在进一步发展,如有关组织的内容 加入了工作流程的组织和信息流程,合同管理中也深化了索赔内容,进度控制方面开始出现商品化软件,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建设项目管理学主要是在深度方面发展,例如,投资控制方面的偏差分析形成的理论和方法,质量控制方面由经典的质量管理方法向ISO9000和ISO14000系列发展,建设工程风险挂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组织协调方面出现沟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等。
2.2工程管理内容
工程管理是涉及工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技术、质量、安全和环境、造价、进度、资源和采购、现场、组织、法律和合同、信息等,这些构成了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工作,人们对工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工程管理是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的管理问题:它要协调各个工程专业工作,管理各个工程专业之间的界面,因此它与工程各个专业都相关;由于工程的任务是由许多不同企业的人员完成的,所以对一个工程的管理会涉及许多专业,在工程计划和控制过程中,工程管理要综合考虑技术问题、经济问题、工期问题、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安全和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这些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是复杂性很高的管理。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是以工程哲学等为基础的理论模块,工程管理活动和应用理论模块构成。工程哲学是从哲学的视角来认识工程的本质,引导人们探讨工程管理的理念、思维、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树立工程管理的发展观、辩证观、系统观、价值观、和谐观、创新观,进而指导工程管理实践活动。
3工程管理理论的核心:目标控制
何为工程管理目标控制,首先要理清何为工程项目管理。争取项目的成功是项目管理的总体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对以工程建设作为基本任务的项目管理,其具体的目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在限定的资源(如资金、劳动力、设备材料等)条件下,以尽可能快的进度、尽可能低的费用(成本或投资)圆满完成项目任务。所以,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如果按项目管理类型分类:管理目标可以分为1、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有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2、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有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设计的质量目标、项目的投资目标。3、施工方的项目管理,有施工成本目标、施工进度目标、施工质量目标。4、供货方的项目管理,有供货成本目标、供货进度目标、供货质量目标。5、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有总承包方成本目标、总承包方进度目标、总承包方质量目标、项目总投资目标。
4工程管理理论的核心:目标控制建立、方法
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而实施的收集数据,与计划目标对比分析,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等活动,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建立目标系统,并将其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进度控制,项目质量控制,项目安全控制和项目成本控制。
目标系统的建立过程:工程项目构思→识别需求→提出项目目标→建立目标系统。影响工程项目构思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经营需要、客户要求、技术进步、法律要求、社会问题等。识别需求,为管理目标定一个方向。提出项目目标通过对工程项目本身和工程项目环境的分析,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目标。并对工程项目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然后发起方或投资方的发展战略、现状和能力分析,工程项目环境分析,包括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分析等。最后建立目标系统。系统目标,即整个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可分为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等。子目标,仅适用于工程项目的某一方面,相当于目标系统中的子系统目标。可执行目标。该级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也称操作目标,用于确定工程项目的详细构成。更细的目标分解,一般在可行性研究以及技术设计和计划中形成,并得到进一步解释和定量化,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工程项目目标系统的建立方法: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方法建立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WBS是一种层次化的树状结构,是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可以管理的工程项目单元,通过控制这些单元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目标,达到控制整个工程项目的目的。
5工程管理目标的具体实践
工程管理是为实现质量、费用、工期、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目标而对资源、合同、风险、技术、信息、文化等进行的综合集成管理。而目标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做有的放矢。在工程管理中提出的目标管理更好的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工程活动、工程活动“为了谁”的问题。在实践中抓紧相对应的目标管理:在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中主要抓住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安全、合同、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的目标控制。在设计方的项目管理中对设计成本和工程造价、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控制;设计安全、设计合同、设计信息管理;设计组织和协调的目标管理。在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中对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施工合同、施工信息管理;施工组织和协调目标的管理。在供货方的项目管理中做到供货成本、供货进度、供货质量控制;供货安全、供货合同、供货信息管理;供货组织和协调。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的总承包方成本、总承包方进度、总承包方质量控制、项目总投资控制;总承包方安全、总承包方合同、总承包方信息管理;总承包方组织和协调的目标管理。只要抓住以上的相应的目标,就能在具体生产管理活动中游刃自如。
6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目标是不断改进的。但工程管理目标的作用是不变的,它深刻影响着每个项目,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正确把握其目标,始终把项目管理目标贯穿在工程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目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才能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把握住命脉。
参考文献
【1】殷瑞钰,李伯聪.关于工程本体论的认识.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07
【2】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工程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何继善,陈晓红,洪开荣.论工程管理.中国工程科学,2015.08.
【4】建设项目管理的类型和理论体系的发展
论文作者:吴恩鑫1,丘炎仁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目标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承包方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进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