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疾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前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后者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27%),且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血压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还尚未找到一种可以彻底治疗此病的方法,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终身的治疗。患者定时定量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证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然而,较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临床治疗效果有限[1-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按照随机单盲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为(68.9±4.6)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为(8.1±3.2)年。实验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为(69.1±3.9)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为(8.5±3.5)年。在临床基础资料的对比上,两组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措施,如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降压药物,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基础护理、行为干预等。
验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患者增加详细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为:(1)强化沟通:护理人员应转变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让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无法理解护理人员所说的内容,也有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解说感到不耐烦,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实际状况。(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此病的发生原因、机制、相关危险影响因素,同时还可向患者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在饮食方面,应叮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果,低盐,且坚持少量多餐[2];保持良好的情绪,平时不可过于激动,避免情绪大浮动起伏;叮嘱患者平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医院可将高血压相关的知识及注意事项编制成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嘱咐患者阅读,加深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3)强化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在其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应该调动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同时还需向家属介绍有关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以便让家属督促、监督患者接受治疗,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强化血压控制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3]
依据患者的服药情况,对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患者自愿定时定量服药,且定期回院复诊,为完全依从;患者偶尔定时定量服药,或在家属叮嘱下服药,为部分依从;在家属督促下服用药物,或自身难以定时定量服药与复诊,为不依从。此外,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监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情况分析: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5.45%(42/44),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7.27%(34/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情况比较[n(%)]
组别n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实验组4430(68.18)12(27.27)2(4.55)
对照组4416(36.36)18(40.91)10(22.73)
χ210.794
P0.005
2.2血压控制情况分析: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82.2±4.6)mmHg、(130.5±3.7)mmHg,而对照组患者分别为(96.3±4.1)mmHg、(146.3±2.5)mmHg。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一旦患有此病,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措施加以治疗与控制,将损伤体内器官,进而诱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4]。目前,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其关键在于控制血压,尽量避免诱发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继而达到疾病控制的效果。然而,部分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其依从性往往较差,无法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或者生活中存在不良的生活或饮食习惯,使得其病情无法得到较好的控制,继而加剧病情,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及生命安全[5]。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需强化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定时定量服药及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4-5]。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强化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坚实的基础;合适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家庭人员的力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7.27%),且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曹立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现代交际,2014,15(8):160-160.
[2]白学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9):2937-2938.
[3]李菊霞.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病情控制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11(23):293-294.
[4]胡芳.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疾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328.
[5]李素梅.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85-386.
论文作者:陈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老年论文; 《健康文摘》2015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