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是重视技能训练,轻视学生的核心能力的训练,其结果是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生活或者不能胜任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涵以及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和工作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核心能力 研究
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一直是重视技术,要求学生要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导致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很多高职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对口工作,要么频繁跳槽。学校应当适应市场的发展,与企业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核心能力的人才。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界定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通常将职业能力(skills)分为专业能力(hardskills)和职业核心能力(soft skills)两种。专业能力体现在具体职业所需要的具体职业能力,它决定职业者能否胜任某一专业、某一特定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也称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所有职业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具有共性的东西,是可应用到任何领域使用的技能,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个大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等。
二、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策略
1.建立完善的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作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必然伴随学生在校的整个阶段,建立完整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提升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教师根据工作过程或岗位标准为依据设计符合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灵活地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要素,鼓励教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在现实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使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来解决问题。
2.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一是要不断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把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搬到学校,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地融合起来。二是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熟悉、研究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积累企业在处理特殊业务和重大业务时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提高,适时组织职场训练、交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稳步发挥专业带头人、业务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参加技能性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提升专业教师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以人为本,注重教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热忱与积极性,然后恰当地讲解、提问、综合对比,以平等合作的态度指导学生注重自主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全面培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学校里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民主管理、学生联合会、勤工俭学、公益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智力竞赛等活动来实施,通过参与各项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表达能力是其他任何能力的突破口,它要求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索,善于分析。教师讲课时可以把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编成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索;教师应重视技能训练课的实践性,指导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在传授知识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传授、学习知识的同时,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探索精神。
高职院校只有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法,然后付诸实施,才能达到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平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63-66。
[2]叶菊珍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82-84。
[3]孔伟 纪海波 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1),99-100。
论文作者:冯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能力论文; 核心论文; 职业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