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换血与光疗法治疗。本文主要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进行分析,详细评估了药物治疗的疗效,并深入探索了几种新型治疗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66-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状,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新生儿话单主要发作于新生儿期,受体内胆红素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胆红素内部含有较强的毒素,容易损害新生儿神经,严重时还将影响新生儿的生命。为了及时、安全的干预此种病症,必须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分析。
1.光疗
光疗法发展时间较长,也是降低新生儿中薛强结合胆红素的主要方法。胆红素具有吸收光线的特点,在光作用下,内部机制会发生变化,没有结合的胆红素IXaE,在光氧化或异构作用下,会转换为无毒水溶性IXaE,从胆汁和尿液汇总排除,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浓度。光疗法主要使用主峰在424到465nm波长的蓝光,波长在550到60nm的白光和波长在510到530nm的绿光,主要使用连续照射和间断照射为主。相关研究学者认为,采用新型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体积小、空间小、使用方面;治疗同时满足母乳喂养;光源为冷光源,不会对小儿体温产生影响,避免了发热反应;减少了护理作业,不需要定期测量环境温度、小儿温度等程序;患儿防止3在透明柔软的床垫上,不会损害患儿的皮肤;治疗中位发现一例患者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偶见光强度大对患者染色体造成损害。国外研究认为,绿光在DNA链致细胞损害等方面占据显著优势。此外,相关报道还显示,间断蓝光避免了蓝光持续热效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干扰,促进了疾病康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当患儿体内胆红素超过68.3μmol/L而且碱性磷酸酶与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时,就会出现青铜症,必须及时停止光疗,采取换血疗法比光疗效果更好。
2.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弄苏,减少了溶血,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高危型的主要方法,主要采用经脐静脉换血、脐动脉同步与周围同步换血等方法治疗。由于传统脐动-静脉同步换血法的感染和穿破出血机率较高,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与外周静脉-静脉同步患者等进行治疗。此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治疗创伤小、疗效安全、方便快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注意的是,换血前贫血、ABO溶血病、及G6PD缺乏后,患儿贫血率较高,只有及时补血才能纠正换血后贫血症。
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换血后,患儿体内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下降岷县,容易造成高血钾不符等问题,主要是:ACD血高糖刺激了胰岛素分泌,加快了钾离子参与。换血后必须及时处理检测结果;枸橼酸盐和 钾离子结合;血液较新鲜,红细胞坏少;稀释性低血钾中的ACD含有20%保养液。
3.免疫球蛋白与清蛋白的实际应用
第一,清蛋白。清蛋白能够结合有力胆红素,加速了胆红素转运,减少了神经细胞毒性,预防了黄疸。相关研究学者显示,使用清蛋白的指证为:总胆红素达到新生儿黄疸中 “光疗失败换血”,总胆红素、清蛋白处于“光疗失败换血”和“光疗”之间时,根据有无高危因素决定清蛋白的使用。但是也有学者分析,使用清蛋白后,黄疸中总胆红素并位发生明显变化,表示总胆红素对光疗退化无作用。但是当间接胆红素骄傲,血液中较多的清蛋白可以间接联合胆红素,很快破解肝细胞中的y蛋白和z蛋白,虽然血浆蛋白参与到了胆红素代谢红,但并不会被载体快速分离出来。如果黄疸不存在高危因素,就不能使用清蛋白,避免造成血制品感染。
第二,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近几年国内外报道的大量的案例显示,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效果较好,主要利用封闭巨噬细胞的Fc受体和网状内皮细胞等阻断溶血。使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不仅减少了换血次数,还可以降低血浆胆红素。由于静脉免疫球蛋白是采用低温乙醇法从正常人体内分析出的免疫球蛋白组织,所以可以与巨噬细胞受体Fc结合,在治疗Rh溶血病和ABO溶血病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该种治疗方法已经逐渐为人们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 静脉免疫球蛋白注射可能会产生高血糖,因此,必须及时监控患者血糖,调整输液速度,注意静脉免疫球蛋白会导致循环充血,控制好输注入速度,通常在4到6小时静脉滴注,用量控制在1kg。
4.药物与基因治疗
第一,肝酶诱导剂。一般使用尼可刹米与苯巴。肝酶诱导剂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促进胆红素结合,提高了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一般起效时间为3到4天,此种方法已经成为治疗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主要方法。
第二,口服茵栀黄注射液。相关文献表示,新生儿出生后口服茵栀黄,连续服用5到10天后,黄疸持续天天数、胎儿排便时间、次数等均得到了改善,比较适合早期新生儿黄疸干预;茵栀黄还可以诱导肝酶摄取大量胆红素,提高了新生儿排泄能力。
第三,阻断肠肝循环药品。过去使用的琼脂、活性炭等药物不能时间肠道胆红素的多重吸收,减少了血清胆红素。
第四,采取基因治疗。相关学者研究显示,使用血红素与氧酶同工酶氨基酸虚列中的活性部位后,采用点定点诱变可以替代具有催化活性的氨基酸,导致血红素加氧酶同工酶的参与失去血红蛋白催化功能,仅仅具有结合活性,减少了胆红素量,可以用于新生儿黄疸预防。
第四,其他报道还显示,采用新生儿游泳与抚触等方式均可坚守血红素吸收,对黄疸消除具有很大作用,促进了新生儿发育。
5.结束语
黄疸治疗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治疗,只有根据病因,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给患儿及时补充糖分和热量,才能及时纠正酸中毒,防止黄疸等高危性因素的产生,不能使用溶血或抑制肝酶活性的药物。所以临床治疗最好选择疗效好、创伤小等方案实施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许秀形.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合并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
[2]张国荣.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04).
[3]吴惠晴,崔其亮.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2,(03).
[4]何麓郦,李强.新生儿黄疸的诊疗新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
论文作者:吉荣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胆红素论文; 新生儿论文; 黄疸论文; 静脉论文; 蛋白论文; 患儿论文; 免疫球蛋白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