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施工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着。其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你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自身的使用性能。基于,基于现代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不仅施工前要做好准备,在施工遇到问题时,也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进而打造更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建筑工程。文章探析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分析
1.1混凝土的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混凝土可由自然界中的水、砂石和水泥等构成,并且制作过程简单,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1.3混凝土本身具有隔热、抗压、耐用等方面的特点,对建筑工程来说具有超强的实用性;
1.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较小,在施工现场和施工用材设备方面的需求相对较低,所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混凝土材料已经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施工材料,各种建筑都需要依靠钢筋和混凝土来承重,所以混凝土的质量对整个建筑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只有控制好质量,才能确保建筑结构有效安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以及生活活动带来保障。
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各种因为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经常出现,所以为了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整体的效益,当前工作的重点应放到如何有效地控制好材料的质量上面去,只有做好这点,工程施工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3、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浇筑
3.1.1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用清水湿润术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3.1.2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在降雨雪时,避免露天浇筑混凝土
3.2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3.2.1施工缝留设:①楼梯:施工缝留置应在楼面以上第三个踏步处,混凝土上侧面应与楼梯底板垂直;②柱: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每层楼面标高处或梁底下口3-5㎝处;3梁板:根据施工段划分留设施工缝,留在梁板离跨中1/6跨处。
3.2.2施工缝处理。施工缝部位的混凝土在其强度达到1.2N/㎜2后即凿毛处理。上部柱浇筑前先进行清理,并用水将接茬部位冲洗干净,浇筑时要仔细振捣密实。
3.3捣实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要立即进行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混凝土的振捣有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
①人工振捣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②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不仅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还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用。
3.4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一般要在12 h之内展开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一般混凝土的养护期要有七天的浇水,如果对于混凝土有抗渗防水要求,或者在其中掺入了缓凝型的外加剂,那么养护的时间不能短于14天。
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要每天进行养护,养护用的水源仍要采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所用的水源。用塑料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养护时,要严密覆盖并保证塑料的内层有凝结水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4.1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4.1.1水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中不能使用未处理的沼泽水、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饮用水可以在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中使用;不能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的混凝土工程中使用海水。
4.1.2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质量的控制可以从水泥的选用、储藏和运输等方面入手。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
因此,在选择施工中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而且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保证也至关重要。另外,在水泥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如果部分水泥受潮、结块,要及时处理并重新检验,检验合格才可以再利用。
4.1.3外加剂质量控制
①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
4.1.4混凝土施工中骨料的质量控制
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成分,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中砂石骨料品种选用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仔细研究骨料的储量、物理力学的指标、砂石杂质的含量、砂石骨料的开采、存储、加工等各个方面。
4.2设计合理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建筑物自身的受力情况和使用年限,并据此制定出一套合理混凝土使用方案。
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裂缝的产生。根据实际环境选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避免使用低等级的混凝土,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
4.3配合比的质量控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
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4.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的措施
4.4.1事前的质量控制
审核各种工程资料。检查场内道路、供水、供电等施工辅助设施的准备;审核承包人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等技术文件;明确质量要求,掌握和熟悉质量控制的技术依据。
4.4.2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过程质量控制,采用现场检查、查阅施工记录以及材料和构配件、监督试验、见证取样,按照旁站方案进行旁站、及时对承包人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方法以及各种违章作业行为发出调整、制止、整顿直
至停止施工批示。
发现承包人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工程设备等原因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千万事故时,要求承包人采取措施纠正。发现施工环境可能影响工程质量时,应批示承包人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坚持上道工序不检查不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原则。上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专职检,认为合格后再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其他代表到现场会同检验。检验合格后签署认可,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4.3事后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事后要严肃把关,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严格按照质量评判标准,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施工人员跟踪一段时间,修补缺陷。
5、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要想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每道施工工序,有针对性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以此来最有效的提高房屋的建筑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岳希荣,浅谈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世界佳苑,2011,(08).
[2] 陆江.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J].神州,2012.
[3] 黄胜.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1,(03).
论文作者:孔境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骨料论文; 承包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