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论文_朱敏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论文_朱敏

朱敏

(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万源636350

【摘要】: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受教育者的方法,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语文素质,进而达到初中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探讨素质方法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的素质是核心,其方法是手段,课堂教学是素质和方法的有效结合。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它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也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面对当前的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则是教学过程的首要问题和关键问题,下面就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面临的一些挑战和体会,谈谈做法或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少数升学有望的所谓“优秀生”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学生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为目标。因此,教师要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侧重培养一些学生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期望所有学生以相同的速度完成相同材料的学生、达到相同的掌握程度,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思维,并且多关心学习差的学生,采取多提问、多指导的方法,在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时处处想到他们,对于他们进行拉、帮、带,同时用学习好的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带动他们,使更多同学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提高。

二、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人才就是有某种优势素质的人,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多方面良好素质的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如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情文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我先让学生带着对志愿军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去朗读课文,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前两个事例,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语文信息加工能力及语文表达能力。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结合三个事例分析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写法,让学生懂得这样的一些生动而有意义的材料,究竟该怎样表达,这也是作者构思过程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使学生在写作时也能精心选材,精心构思,然后让学生写一篇人物通讯,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面对历史的教育体制,“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每节课精讲、细讲,学生多年来也习惯于听教师讲,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与其一次次发面包,不如及早给学生一支猎枪、授人以渔。例如:对初中现代文阅读的学习,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阅读议论文,首先就要把握论点,学生通常是从标题、篇首、篇末去找,但未必准确,怎样才能找准论点呢?那就要让学生运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这一知识抓住论据,认真分析它在文章中证明一个什么观点,而被证明的那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要找的论点。一句话,就是通过分析论据找论点。再如,阅读现代文,文中运用实例究竟有何作用?这就要教学生运用实例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作用这一知识来解决。记叙文中的实例是为了具体表现人物,议论文的实例则是为了更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在阅读中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便有章可循了。

四、探索主动求知,提高学生素质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从走进教室那一刻起,就必须时刻记住学习首先是学生的事情,学习必须靠学生自己去完成,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给学习者提供自己主动学习的条件与机会。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课时,串讲结束后,学生准备记录课文学习重点——寓意。如果教师将寓意直接告诉学生,那样虽说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太呆板,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太被动。为求变化,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摆脱“出入之迂也”的困境,搬房子不是容易得多吗?愚公何苦移山?问题一出,学生议论纷纷,争执不休;故土难离;居群山中搬到哪儿都是大山中;有与大山抗争到底的决心等。经过争论与引导,最终大家都信服于这样的说法:课文是一则寓言,就在于借“移山”的故事,揭示只要有决心和信心,努力不懈,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这个问题虽说讨论花了十多分钟时间,但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的获取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和素质。

总之,面对新形势,面对新教育,传统的教育既面临新挑战,随着新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改变,只要我们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就一定会呈现质的进步和飞跃。

论文作者:朱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8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7

标签:;  ;  ;  ;  ;  ;  ;  ;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方法论文_朱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