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侯子峰博士《自然的解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侯子峰博士《自然的解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当红流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观点,并“融合”现代生态科学的内容去解决当下困扰着整个世界的环境问题的一种理论尝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充满了时代感,并不满足于一般的直接引用,而是对后者的一些核心内容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唯物主义、生态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和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侯子峰博士的《自然的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以下简称“《自然的解放》”)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主要是从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两个维度来审视、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在评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企业签约服务模式适用于后方陆域狭小和未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码头。因为多数码头在建设阶段,通常仅考虑港口生产、人员生活产生的污染物的接收和处置,没有考虑营运期船舶污染物的接收情况;老旧码头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多数受场地制约。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主要接收船舶残油、含油污水和船舶垃圾。企业签约服务模式是目前主流的模式,具有企业负担小的优点。如莆田的东吴和秀屿港区由莆田市海神船务有限公司负责含油污水的接收工作。

一方面,该书从社会制度的维度来审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之所以遭到控制是由于无限逐利的、不考虑自然承受能力的过量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导致,所以要构建充分考虑自然可持续性的、能够进行适度生产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对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寻求自然获得解放的各种理论已经彻底绝望,在他们看来,绿色的、可持续的资本主义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开展了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制度批判,进而希望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

《自然的解放》一书系统阐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论点——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和双重危机理论,以及“不平衡的、联合的发展与污染”理论,同时阐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其他绿色理论(这些理论往往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的批判,包括生态帝国主义、“非物质化”神话、经济简化论、技术改良主义等。《自然的解放》对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也进行了分析。此外,该书还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等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者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解,取决于教师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物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这是笔者听完一节公开课后最深的感触.这节公开课的授课教师是天津市一位特级教师,学生来自天津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年级,授课内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人教社A版教材必修2第三章).

应该说,站在社会制度维度去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种做法在学界并不少见。该书的新颖之处在于,指出了社会制度与生态危机的极大相关性,但同时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即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导致生态危机,而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处理好生态问题,而是认为生态危机与世界历史的进程尤其是工业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关系。该书认为,生态危机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这种必然既体现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也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早期;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并会逐渐地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是说,该书似乎相信,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即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和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都会较好地去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去建构一个较宜于人类生存的世界。当然,该书更倾向于认可社会主义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社会对生产活动和社会规划的控制能力强,并且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执政者都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另一方面,该书从思想观念维度审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种解读维度看似大胆而独特,细分析起来也非空穴来风。其实在威廉·莱斯的经典著作《自然的控制》一书中就系统分析了从古希腊神话到中世纪神学再到近代社会的人类控制自然观念。并且,这种赞同人类适度控制自然的观念在霍华德·帕森斯、瑞尼尔·格伦德曼、戴维·佩珀等人那里都有较为系统的阐释。《自然的解放》一书把这些思想串联起来,深入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观念特别是马克思的对象性与对象化理论进行了对比,揭示其理论功绩与不足之处。从学界研究来说,一些学者的著作也从自然的控制和解放的思想维度研究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然而本书的阐述在此方面更为全面、系统和深刻。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在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控制自然观念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还要解决人与自身(主体思维与主体存在)的关系。本书认为,人的思维是渴望永恒和自由的,但人的身体和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思维的价值往往不能通过人掌控外界的活动而实现。该书提出,主体的自我价值实现不能从控制他人或控制自然的维度去寻找,而更多的应该从精神领域(或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行为)中去寻找。该书指出了主体思维实现自我价值的几种可能性路径:“工作”“感悟”“象征”“闲暇”和“交往”。

也就是说,传统的伦理观只能实现少数人的自我实现,故社会要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途径,使多数人能在精神领域获得解放,而不是在物质领域堕落。该书把生态问题的解决与人的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化生态问题为一个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学问题。这是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值得进一步研究。

* 收稿日期:2019-01-02

作者简介:曹永峰,教授,从事生态文明、农业农村发展研究。

标签:;  ;  ;  ;  ;  ;  ;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侯子峰博士《自然的解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