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思论文_王连云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思论文_王连云

王连云 山东省肥城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271600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基层教学单位,兴起了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但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影响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拟就多媒体教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体会和看法,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一、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问题

在我们普遍的观念里,多媒体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占据传统教学的主体性,然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陌生,往往会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主体性的缺失。整堂课花花绿绿的幻灯片一张接一张,学生叽叽喳喳、混乱无序,或是幻灯片几十张,课堂主要内容加外延内容、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以致出现整堂课容量过大、学生很难消化等一系列现象。

导致这种结果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模糊、缺乏实践经验,不清楚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应该在哪里、是以多媒体或是教师哪个为主体,或是虽然知道却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这个主体,这是多媒体使用初级阶段最常遇见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要在对多媒体的使用上下功夫,而且应该在多媒体教学的培训上下功夫,既要认真反思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还要不断向同事、专家等学习,更要及时获得多媒体教学后的学生反馈信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同时作用,以尽早克服。

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节奏性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以外的信息,而这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又必须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解,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现象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速度太快学生会应接不暇,没有时间消化;速度太慢学生会交头接耳,一片混乱;节奏紊乱学生会不知所措,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节奏?这要因课而异,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讲授风格等要素具体确定,但是学生的认知状态、学生的认知环境等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课堂节奏不能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变得杂乱,而应该协调。

三、课件制作劳心费时,却只为外观漂亮,实用性差

当前,在很多教学评比中,多媒体课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众多教师为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许多精良的课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MTV等,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获奖课件的制作都是几个人花了几十天完成的,是集体制作的成果,然后由一人去参评,且事先在班级反复演练,几经修改,使其不断完美;有的甚至在各级教学评比中重复使用同一课件,也不考虑其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讲课几乎到了自动化的程度。这类课件往往非常漂亮,要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是许多人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心态。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这种课,我们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能说明是好处吗?“课堂气氛好”,学生不是天天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学期上不了几次,感觉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注意力能不集中吗?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多媒体课例的信息量很大,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些。何况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整个学期都在为一节课绞尽脑汁,其他的课肯定打折扣,这对学生、对学校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能单纯地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对待。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由多媒体来上,多媒体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要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代之以多媒体、搞教学手段的“一刀切”,从而保证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论文作者:王连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反思论文_王连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