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字】: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合作探究、提高效率、
数学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局面,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以前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低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学习,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目的。并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关爱学生,学生信任老师,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还要赏识学生,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各自的长处,适时加以表扬与鼓励,让学生具有成就感。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艺术的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而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多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让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一要自主探究、合作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表现,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讲了图形的认识和七巧板后,先让学生试着摆出一些基本图案,然后,让各小组合作设计一幅精美的图画,他们群策群力,把大家的七巧板放在一起,设计出了一幅幅极有创意的图画。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经常性展开师生互动评价。仅靠老师单向评价而忽视学生评价,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平等的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相结合。通过自评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小组互评,可以补充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师评是对自评和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的指出学生的成功之处和须改进的方面。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公正、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课堂上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大胆实践。小组长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最具体,最繁琐。我把小组长的工作分解开来,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担任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在课堂上参与教学管理,大家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即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又强化了团队精神。
四、以 “成功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不断加大,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法、技巧,若加上月考成绩不理想,有的学生一下子会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不断提高的。适时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自悲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了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布置作业,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学习信心。对考试,作业中有失误的孩子,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主动看,主动说,主动做,主动想,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增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论文作者:马梅兰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学生论文; 互动论文; 师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未来教育家》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