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娟 朱国辉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摘 要】目的:对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强迫症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另一组采用氯丙咪嗪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而氯丙咪嗪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采用氯丙咪嗪治疗,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帕罗西汀;氯丙咪嗪;强迫症
【 abstract 】 objective:chlorine in paroxetine and imipramine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ere analyzed. Methods: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00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eac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reatment with a set of paroxetine,treatment with another group of chlorine imipramine,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contrast and analysis. 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the illness is better,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ay,there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Paroxetine in treatment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2%,and the chlorine imipramine treatment group adverse reaction rate was 28%,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w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paroxetine chlorine and imipr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can achieve ideal curative effect,bu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of paroxetin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using chlorine imipramine treatment,and patient tolerance is better,worthy of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Key words:paroxetine;Chlorine imipramine;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中图分类号】TN75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011-01
在临床中,强迫症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氯丙咪嗪在临床治疗强迫症时应用较多,但是副作用比较大,帕罗西汀是一种新型强迫症治疗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强迫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集中在19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18±1.97)岁,病程从1到9年不等,平均病程(4.2±0.6)年。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一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另一组采用氯丙咪嗪治疗。经临床检查排除有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帕罗西汀治疗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20mg/天,于之后十天内逐渐将药物剂量增加至40~60 mg/天,在治疗中对患者临床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氯丙咪嗪治疗组采用氯丙咪嗪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50mg/天,于之后十天内逐渐将药物剂量增加至150~200 mg/天,在治疗中对患者临床反应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配以相应精神药物治疗,若患者有失眠情况,则给与小剂量安眠药辅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分采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四周、八周各进行一次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为治疗结束后的减分率,痊愈为≥75%,显效为≥50%,有效为≥25,无效为<25%。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强迫症状量表评分 帕罗西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四周、八周的评分分别为22.35±1.14、14.77±3.39、10.97±2.29;氯丙咪嗪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四周、八周的评分分别为19.67±4.98、14.78±3.43、11.95±2.47。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量表评分要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四周与八周的评分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 帕罗西汀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氯丙咪嗪治疗组痊愈3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两组组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 不良反应对比 帕罗西汀治疗组有6例患者出现口干、恶心与腹泻等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氯丙咪嗪治疗组有14例患者出现便秘、恶心、嗜睡以及口干等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学研究发现,强迫症病发与患者5-HT功能下降有很大关系,而帕罗西汀能够显著提高5-HT浓度,从而抑制患者中脑缝基底节通路脱,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氯丙咪嗪治疗有着较大的副作用,患者体验不好,在临床治疗中限制较多。因此,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但是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采用氯丙咪嗪治疗,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秦先东. 帕罗西汀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4(06)
[2] 刘英,刘丽清,杨世昌. 强迫症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3] 刘红,李勇. 帕罗西汀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临床对比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5(10)
论文作者:杨娟 朱国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罗西论文; 两组论文; 强迫症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