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临床心得论文_方荣年

中医治未病临床心得论文_方荣年

方荣年 (甘肃省宁县长庆桥镇卫生院 甘肃庆阳 745217 )

【摘要】 治未病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与灵活运用,自始至终,将以人为本,维护健康,延年益寿作为最高目标。

【关键词】治未病 防治结合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51-02

【Abstrac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isease before treat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bsence of disease prevention, early treatment for the disease, illness prevention, preventing recurrence after complex organic unity of the four aspects and flexible use, from first to last, will be people-oriented, health maintenance, prolong life as the highest goal.

【Key words】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Combin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The overall concept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方法。实乃中医之灵魂,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维护健康。

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在新型医学模式: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健康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深受青睐。呵护健康,延年益寿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追求,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光荣使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运用中医“治未病”医学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取得了良效,现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1. 全面了解患者基本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包括心理状态,夫妻感情,脾气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工作及家庭状况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的生命是身心统一的整体,思想观念,情绪会决定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健康向良性不是恶性发展至关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2]医者要善于沟通,从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患者当前的情况,医者要有同情心和责任心,亲近患者,以诚相待,取得患者的信任,便于医患沟通互动,切记冷落、嘲笑,甚至讽刺。真正做到“用心沟通”,学会“用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使其在谈吐过程中,情绪得以发泄,以吐为快,释放内心的压抑。我们更要学会换位思考,及时正确地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其不正确地思想及观点,甚至智慧方面的无智现象。积极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以平衡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这样一个人健康了,会影响家庭,带动周围更多的人,趋于健康。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和信心。医治了一个人,相当于健康了一群人,这也是“治未病”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缓解医疗压力,节约医疗资源。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 改变不良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

人的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人的生存是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所以人和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显得尤为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忘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3]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疾苦,甚至缩短寿命。治未病就是要树立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观点,从身心合一,人与社会、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角度,去认识和维护人的健康状态。

帮助患者学会在不良环境中自我保护,防范侵害,改变不利于健康的饮食、起居习惯。“适四时,调阴阳。”《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4]做到合理安排,适应环境的变化。工作、生活劳逸结合,适当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规律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不熬夜、不贪睡。鼓励其积极参与中医养生活动,如调养精神、调节饮食、锻炼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使人的生命处于动态维稳的一种健康状态。故对各种因素都要考虑,全面协调。因人,因时,因地,因势(社会、家庭、环境、文化等),给予调理,治疗。既要有整体观念,又要有个性化特点,切记片面强调单一的致病因素或调理、治疗方法,而忽视了整体观念。切忌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而忽略了辩证的动态思维方法。

3. 帮助病人正确看待疾病

对已病之人,应帮助其正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只有对疾病和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不恐慌,不畏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面对身心方面的不适现象,配合医务人员采取相应合理的诊疗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要正确解释,积极引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

4. 大力宣传医疗保健知识,防重于治,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我们通过下乡入户、墙体健康文化知识宣传,以及发放居名健康手册、健康处方、慢性病处方等方法,多层面、多途径宣传医疗卫生、保健常识,积极推广食疗、药膳、艾灸、拔罐、运动等群众易学易懂,方便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使群众有了明确的健康意识,切实维护和提高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志甲. 内经[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5.

[2]金志甲. 内经[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2.

[3]金志甲. 内经[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2.

[4]金志甲. 内经[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7.

论文作者:方荣年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  ;  ;  ;  ;  ;  ;  ;  

中医治未病临床心得论文_方荣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