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制度: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论文

环境与制度: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研究

王 平

(甘肃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 营商环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政府的治理能力、市场进入难易程度、私权保护、行政效能等,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需要“刀刃向内”的“放管服”改革促进其改善。理论分析发现,营商环境通过产权保护夯实民营企业发展动力、通过行政效能提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通过融资环境改善保障企业资金供给、通过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竞争中性等途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地,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存在的天然劣势地位、行政权利追崇的路径依赖及“第三只手”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扰动等问题,我们提出了政策实施的接续与连贯、“自上而下”的负面清单削减、“向东看齐”与“向西看齐”相结合的交流互鉴机制等路径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使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如“鸟之两翼”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 竞争中性; 挤出效应; 改善路径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整体面临着增长低迷、贸易壁垒不断扩大的局面,这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相叠加,使得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对此,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稳增长”的举措加以应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放管服”相结合的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举措,大大改善了我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成为了“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力量源泉。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非常显著。就民营经济而言,业界常用“56789”来概括其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贡献,即税收贡献超50%,对GDP贡献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70%,城镇就业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1]

表1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集

一、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制度因素

营商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尚对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主要指的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办事程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治理能力、市场公平与准入、私权保护、行政办事效率等内容。常用来刻画企业进入市场与生产经营的便利程度、私权的保护程度、税收的便捷与优惠程度、跨境贸易的服务水准等。对营商环境状况进行全面且较准确的评估是比较困难的,目前来看,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所包括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能较全面客观的反映营商环境状况。世界银行自2003年以来连年发布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报告》,该报告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有关国家(经济体)内选择代表性的地区持续跟踪评估,从而衡量国家(经济体)的营商环境状况,并以此促进发展中国家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从评价指标本身来看,这一评价指标体系本身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最新一期的营商环境报告是《2019营商环境报告》 (第16期),共收集了11个商业监管领域详细的数据,即包含了11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见表1),并采用平均计算法计算综合的营商环境指数。相关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报告》所衡量的法律法规对诸多经济结果有重要影响,如商业监管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降低企业登记成本可增加正规部门就业机会等[2]

制度经济学虽然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对制度的定义尚没有完全一致的理论观点。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界定为一系列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3],这种行为规则即是一种博弈规则[4],制度关涉的是一群人即某一共同体中的个人行为,或曰他们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规则,或者他们共同遵循的行为习惯[4]。按照制度的强制程度和约束能力,常常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而法律法规、政策等属于正式制度的范畴。从评价指标看,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是建立在经济活动是受益于明晰且连贯的政策之上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制定强有力的产权制度、完善解决纠纷的机制、并为合同伙伴提供防止权力专断和滥用的保护。因此,营商环境是产权制度、纠纷解决机制、合同保护制度等制度、法律与政策的集合,是重要的制度因素。

二、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私有产权保护内化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从规模看,民营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的发展一般是从小规模阶段起步的,并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逐步扩大财富存量。对它们来讲,财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这是它们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是一步步奋斗出来的财富。制度经济学认为,明晰的产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与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制度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Grossman,Hart和Moore)等认为明晰的产权有利于企业治理和产业的组织。私有产权的保护,稳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预期,对它们的长远战略实施、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基于长期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资源跨期配置、战略选择等的实施,保障了它们从事生产活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努力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和源生动力。根据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产权的有效保护降低了交易费用,创造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在所有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促进了竞争、提升了效益。

在船员管理过程中,不管是在编船员还是外包船员都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增强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包括尊重人格、劳动权益、确保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等;另一方面船舶管理部门突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多组织慰问活动,尤其在重大节日和航标集中保养期间,工会部门多下基层,到船舶送慰问品,增强他们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行政效能的提升降低了企业的各项成本

悬臂模板主要适用于桥墩和房屋建筑等不同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由于混凝土的侧压力完全由预埋件及穿墙螺栓承担,因此,模板不必有另外加固措施,施工简单,迅速,一次浇筑高度调节范围大,混凝土表面光洁,而且成本较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也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诸多民营企业来讲,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多数企业发展与扩张的瓶颈性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愿意将贷款发放给国企等大型企业,非公有制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取得贷款非常困难。然而,从整个社会来讲,国企资源利用效率不一定比民营企业高,这不利于整个社会的资源有效配置,也无法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难题。营商环境的改变,表明民营企业企业获得资金,从银行的间接融资及其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都将更加便利易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融资的便捷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除臭规模总风量Q为13 000 m3/h,共计2套处理系统,其中,一期设计风量9 000 m3/h,二期设计风量4 000 m3/h,除臭工艺采用生物土壤滤池除臭技术。首先将O池中的恶臭气体密封加盖,防止恶臭气体外溢,采用不锈钢收集风管进行收集,通过引风机将恶臭气体引至生物土壤滤池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体无组织达标排放。

(四)公平的营商环境有利于竞争中性的实现

按理说营商环境跟企业所有权构成没有关系,对所有类型的企业都是重要的。但在我国,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天生就占尽规模、资源等优势,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尤其重要。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竞争中性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基本权利的保障。竞争中性原则是澳大利亚在20世纪90年代设计的竞争原则及其与其相适应的政策工具,以消除扭曲竞争的机制或制度,其目的是通过促进公私企业间的平等竞争来促进经济繁荣[7]。竞争中性的实现,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竞争条件,有利于市场公平。

三、我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主要障碍

要改善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关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有大的作为。从国家层面看,要完善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消除它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安全感和顾虑。尤其要杜绝简单的套用现行法律界定民营企业之前行为的做法,从而造成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恐慌;从地方政府层面看,要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制定好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它们生存稳定。除此之外,应当实质性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砍掉政府“第三只手”扰乱企业发展的不合理做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习惯了对企业的“指手画脚”,总认为政府就是权力的象征、就是搞管理和控制的,热衷于抓紧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放松,以显示自己地位的重要。个别工作人员甚至因为掌控权力而为自己谋取私利。在这种情况下,刀刃向内的改革会受到抵触,从而使营商环境存在原有的路径依赖,改善起来变动更加困难。

(一)民营企业先天处于劣势地位,与国有企业实现竞争中性困难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一段较长时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产供销主要由国有企业以完成国家下达指令的模式进行,而民营企业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支持和鼓励下成长起来的。由于国有企业参与并垄断了许多重要的资源性行业和基础性行业,并依靠国家投资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撑,靠国家政策获得了大批银行贷款,国有企业天生就占尽了许多优势。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多从零起步,靠自身力量不断挖掘投资领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由于规模小、实力较弱,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存在诸多的先天劣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实现竞争中性是非常困难的,这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度。

企业最头疼的事是办理各项行政事务。从政府层面看,这是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但另一方面,这些事务不可避免的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民营企业办理与行政有关的事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行政审批类事务,二是缴纳税费、办理出口退税等事项。对于行政审批类事项,如果不能及时办理,就会影响企业的工期、产品上线速度。企业一旦开始运营,就必然发生一部分固定成本和管理费用。工期越长,耗费的资源就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和管理费用越多,甚至会影响企业的产品交付时间,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对于缴纳税费及出口退税、跨境贸易等事项的办理,也同样存在行政效能越低,耗费的企业成本就越大,包括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要建立完善行政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重视市场主体参与评价[6]

(二)政府部门热衷权利控制,营商环境存在较严重的路径依赖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中,东西差异是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营商环境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而西部地区虽然也在不断进步,但相对于东部地区,则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整体来讲,我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存在以下障碍: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实证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准入困难与中国企业的业绩呈显著负相[8]。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存在的根源是民营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与担保标的,加之信用制度不健全,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不愿意发放给民营企业。在股权投资方面,投资人也往往因担心投资资金面临的风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银行和投资人担心资金安全是理所应当的,也是它们保护自身利益的必然诉求。但在我国,由于公有制下的国有企业天然具有较大的优势、较强的实力,加之具有国资背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这其实也就形成了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挤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比国企高出近2个百分点[9],若能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站在同一平台、同一起点之上,也许非公有制下的民营企业才会有更多获得资金的机会。可见,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但有自身原因,也存在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改善尚需时日

滚,二十四把壶,就那一把壶是漏的,你专提它是不?我看你狗咬石匠想挨锤哩。李老鬼这样说着,几滴老泪呱唧呱唧掉在木船上,像是摔死了几只绿色的青蛙。

四、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改善之路

(一)保持政策实施的接续与连贯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太随意、变化过于频繁,要保持政策的接续与连贯。当前后政策不一致时,要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方式执行,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稳定的预期,增强企业长远发展的信心。这样做有利于企业增强创新投入、持续投入、跨期资产配置,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减小不确定性、提升产品升级换代和创新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非公经济成为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公有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让“公有”与“非公有”如鸟之两翼共同撑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天地。

(二)通过负面清单逐渐削减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地方政府通过“自下而上”的自我革命往往比较困难,尤其是对于习惯管理的一些欠发达地区,执行起来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从战略和全局层面出发,通过“自上而下”的革命推行政府履职效能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欠发达省份,应该监督它们通过向发达地区学习、向发达地区看齐的活动,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的改善。国家层面,应经常性的进行营商环境的评估与检查,倒逼地方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改善依法履职效能的提升。要通过上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多发参与的调查与评估,逐一列出地方政府的履职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方面存在的负面清单,限期清理整顿,坚决杜绝反弹。在事后评估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改善营商环境突出的地区和主要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他们敢作为、愿作为的积极性,从而逐步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在评价方指标建立方面,可以结合国务院推行的“放管服”活动,建立“放管服”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放管服”改革仍未到位,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仍需进一步界定[10]

(三)以负责任的姿态爱护民营企业发展

不能把民营企业看成任人宰割的羔羊,要以负责任的姿态保护它们的发展。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创新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更是创新与就业的重要贡献者。在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就业压力情况下,民营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全国上下一定要认识到民营经济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统一思想、正本清源,充分肯定它们的付出和贡献,从而以更加负责任的姿态保护它们生存发展的权利,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竞争机会,这是经济发展所需、人民生活改善所需、社会稳定所需、经济活力释放所需。

(四)建立“向东看齐”与“向西看齐”相结合的交流互鉴机制

在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明显,营商环境也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差距。从世界银行的评估结果看,我国样本城市中的上海和北京近年来营商环境改善明显,进步速度在国际上处于前列。事实上,东部的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地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营商环境的优化程度处在全国前列,东部发达地区整体营商环境要优于欠发达地区。我们可以建立西部地区向东中部学习交流的长效机制,不间断地就欠发达地区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进行研判,以监督和帮扶形式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在“向东看齐”的过程中,西部地区不断向东部地区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就全国而言,虽然我国营商环境近年来改善明显,但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发展报告的评估结果看,我国的营商环境尚处在世界参评国家(地区)的中等水平之列,表明改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即“向西看齐”,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不断缩小差距。也就是说,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需要基于中国自身进行纵向比较,而且需要在世界各国间作横向比较[11]。我们相信,若能如此坚持下去,全国整体的营商环境终将不断改善,最终把我国建成世界一流的,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国家,释放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现伟,刘丰安.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与策略[J].改革,2018(9):5-14.

[2]Simeon Djankov.The Doing Business Project:How It Started:Correspondenc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6,30(1):247-248.

[3]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诺思·道格拉斯·C.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程启智.制度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荀子定理”——兼论元制度的起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1):129-136.

[6]李清池.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与运用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18(09):76-81.

[7]沈伟.“竞争中性”原则下的国有企业竞争中性偏离和竞争中性化之困[EB/OL].上海经济研究:1-25[2019-05-17].https://doi.org/10.1962 6/j.cnki.cn31-1163/f.20190401.001.

[8]许可,王瑛.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J]改革与战略,2014,30(7):118-124.

[9]徐升华,王曲舒.民营企业发展升级的瓶颈、问题及治理[J].理论探讨,2019(3):99-105.

[10]王琛伟.我国“放管服”改革成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改革,2019(04):48-59.

[11]杨志勇,刘丰安.优化营商环境的价值、难点与策略[J].改革,2018(10):5-13.

Environment and System:Business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

WANG P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

Abstract: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reflects the ability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the difficulty of market entry,the protection of private rights,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so on.It 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factor to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It needs the Self-revolution reforms and combination of“the lift the control over,management and service”,these can promote its improvement of business environment.By theoretical analysis,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by protecting property rights,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 through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improving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ensuring the supply of funds,and achieving competition neutrality through shaping a fair competitive environment.Furthermore,in view of the natural disadvantage of private enterprise,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pursuit of administrative rights and the disturbance of the“third hand”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China',we put forward such approaches as the continuity and coherenc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the reduction of“top-down”negative list,the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mechanism combining“looking east”and“looking west”to improv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We hope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 the“wings of birds”promote each other,and they can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jointly.

Key words: business environment; privat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neutrality; crowding-out effect; approaches to improving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743(2019) 08-0025-04

收稿日期: 2019-06-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调适研究”(13XMZ030);甘肃政法学院重点项目“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耦合互动”(GZF2018XZDLW21)。

作者简介: 王 平,1977年生,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企业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

标签:;  ;  ;  ;  ;  ;  

环境与制度: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