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论文

中国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秦婷婷1,2,3

(1.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8;3.东北亚金融博物馆,吉林 长春 130028)

[摘要] 博物馆是一个沟通历史与现在、连接一国与世界的特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金融类博物馆属于行业类博物馆,是金融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金融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货币文化与金融机构文化是我国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金融类博物馆通过传播金融文化,实现金融启蒙教育、普惠金融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警示教育等目标。我国金融类博物馆在传播金融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自身特色、深挖藏品内涵、扩大宣传和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开展馆际互动、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发文创产品、创新社教活动等方式,来解决其目前普遍存在的传播内容同质化、吸引力不足、认知度不高、感染力不强、传播力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 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货币文化;文化传播

文化是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博物馆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博物馆通过自身的专业手段,表达其所属的文化特性,丰富本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金融文化历史悠久。金融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一、博物馆的定义与文化传播

《大英百科全书》中写到:博物馆是现代社会为了尽可能防止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变质与损失而建立起来的机构。[2]1961年,我国国家文物局将博物馆定义为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我国在《博物馆条例》中将博物馆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虽然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最常见的博物馆定义出自国际博物馆协会[3](以下简称“国际博协”)。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博协的博物馆定义也不断被修订,目前是经过第八次修订的2007版,即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国际博协的博物馆定义仍在与时俱进,在2019年9月即将召开的国际博协大会上将会有新的变化① 2016年国际博协成立了“博物馆定义:前景和潜力”常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博物馆定义的修订工作,相关结论预计将于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全体大会上发布。 。综合上述几种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博物馆是一个与文化密切相关的机构。在2015年《博物馆条例》的博物馆定义中,我国第一次把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放在首位,而博物馆的教育职能要通过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得以实现。目前在我国,博物馆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接待参观人数最多的文物机构。

所谓文化,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沟通历史与现在、连接一国与世界的特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4]与西方国家博物馆的悠久历史相比,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我国近代第一个由国人创办的私立博物馆是1905年由张謇开办的南通博物苑。2008年1月,为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博物馆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博物馆达5 354家,平均每2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已有4 743家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免费开放已成为保障公众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和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走进博物馆,2018年到博物馆参观人数已达11.26亿人次② 数据来源于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 。

通过分析、比较,选取的修正后的比例谐振控制器各参数为:ωc=5,Kp=1,KR=100,该参数下的控制器Bode图如图6所示。

二、中国金融类博物馆概况

金融类博物馆中货币文化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如按时间顺序的实物(钱币、钱范、钱树、钱串、造币原材料、印版、扑满、算具等)展示、按国别币种陈列、货币制造场所的复原陈列、货币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或者图片化再现、以及钱文书写、图案纹饰、金融人物等展板展示、货币防伪及其他与货币相关的游戏等。

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单纯采用自体脂肪移植进行隆乳术存在两个基本问题:(1)脂肪成活率比较低。有学者[5-8]对健康的乳房组织进行脂肪移植,术后1年的体积维持率为40%~82%。(2)术后容易发生脂肪液化、钙化、坏死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可以引起假性囊肿与囊性纤维化。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有时候会十分困难,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2]。出现这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移植脂肪的坏死及后续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博物馆界最早参加国际博协的委员会之一。其成立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金融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委员单位以中国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和印钞造币系统为主,还包括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

杨剑龙的博士论文《中国现代作家与基督教文化》[3]第七章阐述了苏雪林成长、学习的相关背景,并以其小说《棘心》为例剖析文中主人公的皈依之路,文章分析苏雪林选择基督教的原因:一是受“耶稣伟大的人格”感召,二是眷恋“母亲的爱”,三是认为“彼西来之教,则大可补吾儒之不足”。同样关注到苏雪林接受基督教过程的文章还有几篇硕士论文,以及王珊《文化碰撞与精神遇合——论五四女作家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历史语境》等,但大多只是对之前学者研究的借鉴。

金融文化是金融类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金融文化一词虽然经常出现于公众视野,但是学界对其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尹海英(2013)认为金融文化是社会文化与金融领域实践相融合的产物,金融文化是以地域(民族)文化为根源在金融领域的文化具体体现。[5]刘绘芳(2016)认为,金融文化就是金融领域所形成的既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等内在的精神活动,也包含在此指引下所形成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章、金融技术、业务操作方法、金融机构、机制体系、金融工具、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等外在行为和实践。金融文化源于金融实践,随着金融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没有金融实践,就没有金融文化。[6]我们不妨将金融文化一词拆分为“金融”+“文化”两部分,进而将金融文化定义为一切与金融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金融类博物馆的金融文化传播,主要涉及货币文化传播和金融机构文化传播等方面。

表1 中国金融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部门汇总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金融类博物馆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中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筹办的占很大比例。在拥有金融类博物馆的高校中,西南财经大学、广州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南京审计大学等也均与中国人民银行存在历史渊源。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已经创建及参与创建或受托运营金融类博物馆10个。中国证监会在我国证券交易的发源地上海建设了中国证券博物馆。地方性金融类博物馆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博物馆——沈阳金融博物馆,有我国第一家银行博物馆——上海市银行博物馆,有南京市第一家钱币博物馆——南京永银钱币博物馆,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钱币类孙中山主题纪念馆——杭州市逸仙钱币纪念馆,这些博物馆一般都会展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藏品,传播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文化。

三、中国金融类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金融类博物馆由于藏品的相似性,容易陷入千馆一面的怪圈。比如钱币类博物馆里,藏品通常都包括中国古代货币、近代货币、各版人民币、世界货币等。再如各馆中常用到的贝字墙。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如大家熟悉的贝币。汉字里带贝部的字,往往都与价值有关,如货、财、贪、贫、买卖、贿赂等。因而,在钱币类博物馆中往往一进门就设有这样的贝字墙。由于金融类藏品差异化不大,在金融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播内容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博物馆陈设,容易让参观者失去新鲜感,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金融文化传播的效果。因而金融类博物馆要致力于打造自身的特色,适当增加地方特色藏品的比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从而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

金融类博物馆里最常见的货币、票证等藏品展示时,一般仅有简短的文字介绍,其内容也仅限于年代和名称,即使再加上少许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介绍,也明显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增强金融类藏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讲好金融故事、传播金融文化,则需要在博物馆藏品介绍的内容、方式上加以改进。目前,随着智能手机扫码自助语音导览的应用,使参观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虽然内容介绍要吸引人、感染人,但也不能随意附会,可以将金融类藏品与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结合起来,深挖藏品的文化内涵。让参观者在观赏这些藏品时,一方面获得直观的视觉感受,一方面领略到藏品中蕴含的金融文化。比如新莽时期的钱币“一刀平五千”,在介绍其独特形制、精美钱文的同时,不妨提及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所作的《四愁诗》,诗中写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诗中提到的“金错刀”即是“一刀平五千”这种刀币,观赏者在明白了诗中“金错刀”所谓何物之后,自然对这种错金刀币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注意讲解员队伍建设,金融类博物馆的讲解存在内容枯燥、讲解死板等问题,因此在深挖金融类藏品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培训讲解员把这些金融藏品背后的故事更好地讲出来。

中国货币与金融博物馆联盟成立于2013年,由中国金融博物馆倡议、12家相关博物馆联合发起。目前联盟有39家成员单位,是中国金融与教育行业的重要平台;且已与全球金融博物馆协会(IFFM)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致力于推动全球金融博物馆产业合作与发展。

(一)货币文化传播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交易媒介的一般等价物。正如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在其《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所写:中国的货币,有悠久的历史,他是一种独立发展出来的货币文化。中国货币的发展,脉络很清楚。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货币① 此处的货币指的是铸币。 上,除了文字外无他物,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演变的痕迹。从纸币的发展上也可以看出中国货币文化的久远性和独立性。中国货币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不止表现在钱币制度上,而且表现在纸币流通制度上。中国的货币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和希腊的货币一样,好像一种有光体,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围的世界。[7]

由前面对我国金融类博物馆的梳理可知,钱币类博物馆在我国金融类博物馆中占绝大多数,货币文化传播是我国金融类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货币文化传播主要围绕货币的设计、制作与使用展开,以货币上的文字和图案来展现文化艺术,以货币的制作工艺及防伪技术来体现科技水平,以货币的流通传世情况表明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金融类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国际博协(ICOM)在专业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中设有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国际委员会(ICOMON-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oney and Banking Museums),国内与金融类博物馆相关的两个组织分别是中国博协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和中国货币与金融博物馆联盟。

从古至今,人类对财富的追逐从未停止。近年来,国人对于金融也越来越热衷。无论是茶余饭后对于股市行情的热议、还是高考或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金融类专业的追捧,都日益升温。随着公众对于金融历史文化关注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利用博物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去学习、去探寻。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类博物馆的数量日渐增多,其中非国有金融类博物馆数量也在增加。

我国货币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在货币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博物馆通过货币陈列展览、造币材料展示、造币工艺分析、造币工具介绍、货币书法品鉴等,向人们展示货币背后的科技、历史、文化、艺术。一枚枚、一张张小小的货币承载着历史,比如某些货币的形制、图纹特点能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王莽、宋徽宗这些历史人物在货币铸造、钱文书写等方面曾做出特殊贡献;阿堵物、孔方兄这些对货币的称谓,折射出古人对货币的态度。

In Eq. (2) the TMC band gap Eg, AlGaAs can be obtained by an interpolation between the band gaps Eg, GaAs of the two binary materials with the Al component x[14]

(二)金融机构文化传播

这里所说的金融机构指的是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与金融业相关的机构,既包括大家熟悉的现代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也包括明清以来出现的旧式金融机构如钱庄、票号、银号、典当等,当然如果再继续向前追溯还存在其他类型比如交子铺等。与金融机构文化传播相关的博物馆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些金融机构发源地亦或遗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另一类是由现存的金融机构创设的博物馆。比如沈阳金融博物馆便是在边业银行的旧址上建立起来,博物馆一楼以蜡像的形式展现了当年银行营业时的部分场景。作为中国首家银行博物馆的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由中国工商银行创建,致力于抢救我国银行业文化遗产,在发掘前人文明成果基础上探索新知,从而更好地推进现代银行业的发展。中国证券博物馆是中国证监会设立的全国性行业博物馆,其所在的上海市虹口区黄浦路15号(原浦江饭店)便是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地点。中国保险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保险博物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保险学会共同主办,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受托运营,之所以选址在宁波,是因为宁波保险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

地方性金融机构致力于传播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文化,比如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旗下的天津金融博物馆,除了展馆展览以外,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致力于传承北洋金融文化。最近刚刚成立的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和即将成立的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均致力于传播交子文化。东三省的金融类博物馆对伪满时期的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货币进行展示,揭示其掠夺的本质,提醒公众珍视和平、警惕战争,对公众进行警示教育。

中国传统商人文化中诚信义利的伦理观是中国早期金融机构走上成功之路的灵魂,因而在对旧式的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金融文化传播中,诚信义利是其文化的核心。

四、中国金融类博物馆传播金融文化的相关建议

基于金融类博物馆自身特点,我国金融类博物馆在传播金融文化的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传播内容同质化、吸引力不足、认知度不高、感染力不强、传播力不够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打造自身特色,克服金融文化传播内容同质化

金融类博物馆通过挖掘、保护金融文化遗产,传承传播金融历史文化,服务金融行业,服务社会大众。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博物馆在传播金融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向公众介绍钱币知识、经济金融思想、历史文化传统等,实现金融启蒙教育、普惠金融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和警示教育等目标。

(二)深挖藏品文化内涵,增强金融藏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2.8.3 发病条件。较高的温度(日间27~35 ℃,夜间21 ℃左右)和较高的大气湿度下,此病发生严重。土壤干旱和贫瘠,牧草抗病力减弱。缺钙而又氮素过高时,此病发生较重。

(三)加大宣传及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提高金融类博物馆的认知度

如前所述,我国金融类博物馆中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博物馆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宣传力度往往不够。另外一大部分集中于财经金融类高等院校,高校博物馆一方面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研究资源,具有很强的文化供给能力;一方面受到场地、人员、经费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其文化传播能力相对局限。多数金融类高校博物馆处于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可能还受到“寒暑假闭馆”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在我国的金融类博物馆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非公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运营相对灵活。比如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旗下的博物馆,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金融文化宣传,通过举办大讲堂、出版与金融相关的书籍、组织金融培训、举行艺术展览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博物馆的公众认知度。

(四)开展馆际互动,扩大金融文化传播范围

金融类藏品如钱币、票证,体积小巧,易于展陈,在面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的时候,可以比较容易地用展板来呈现。因而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可以比较灵活地以展板的形式进行金融文化宣传。比如在街头面向社会大众进行人民币防伪宣传、进行票面人物介绍、进行金融思想或者历史人物介绍。展板制作方便,易于拆装,便于进行异地临展或联展,也便于送展进社区、送展下乡等。博物馆没有边界,博物馆拥有网络① 2016年国际博协成立了“博物馆定义:前景和潜力”常务委员会,专门负责博物馆定义的修订工作,相关结论预计将于2019年国际博协京都全体大会上发布。 。由于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中国货币与金融博物馆联盟、钱币学会,以及中国博协、国际博协等行业组织的存在,使得馆际互动与交流成为可能。行业组织应该做好馆际互动的牵线人,使馆际互动成为一种常态,从而扩大金融文化传播的范围。

(五)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满足不同参观者的金融文化需求

数字化手段在金融类博物馆中运用较多,比如铸钱过程的动画呈现,通过动画形式将翻砂法铸币的过程再现,使人们能够对中国古代钱币的铸造工艺和铸造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货币金融博览馆为例,该馆是浙江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国家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特色资源中心,该馆在其网站主页开设了金融文化栏目,下面有中国花钱、银钱箱、纸币上的西湖这些内容。金融类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建设,可以更广泛地宣传金融文化,将钱币的故事、金融机构的历史演变、金融人物及金融思想、货币防伪、货币发展历史,通过单机或者联网方式,更好地呈现给目标受众。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发金融文创产品,创新社教活动方式,让公众把金融文化带回家

书籍的出版、文创产品的开发,都需要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方面的保护。2019年专门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试行)》已开始实施,从而使博物馆的相关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博物馆文创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金融类博物馆除了以金融藏品为蓝本设计研发纪念币、钥匙扣、书签这些常规的文创产品外,还可以开发一些较为独特的文创产品,比如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开馆时中国金融博物馆向嘉宾赠送的交子丝巾。文创及其他博物馆周边产品,都是可移动的金融文化传播媒介。还可以组织古代货币传拓、硬币制作、纸币印刷等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让公众在动手尝试的同时,对钱币能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且可以让公众把成品带回家,从而使公众在不知不觉中协助了金融文化传播。

五、结语

本文仅从我国金融类博物馆的角度探讨了金融文化传播问题。诚然,文中所列金融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未能尽数,而且在我国除了金融类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外,一些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与金融类博物馆存在密切联系的古玩收藏协会、钱币学会等也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传播、研究金融文化,这些机构的金融文化传播也同样值得研究。

最近立法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200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第123届会议形成了《世界卫生组织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指导原则(草案)》,我国卫生部于2008年7月10日向全国印发了该指导原则。欧盟委员会于2008年12月公布了有关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的法案以及相关行动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密切合作,建立器官捐献和移植共同标准,提高移植系统效率,成员国应设立专门机构,建立捐献人体器官的跟踪制度及事故和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保证捐献器官信息收集标准化,制定具体计划确保器官捐献和移植的规范化。欧洲议会2010年5月19日表决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法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现代数学教学理念,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用头脑构建数学认知结构,通过问题引导思维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向光.公共博物馆的发展轨迹:从知识构建到文化表达[J].中国博物馆,2013,(1):44-48.

[2]吕济民.世界博物馆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博物馆,1985,(4):1-4.

[3]弗朗索瓦·迈赫斯.博物馆定义的目标和问题[J].博物院,2017,(6):6-11.

[4]尤娟.浅析中国高校博物馆未来发展[J].黑河学刊,2012,(10):178-179.

[5]尹海英.解读“金融文化”[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9-31.

[6]刘绘芳.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当代传承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7]彭信威.中国货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Research on Financial Culture Transmission in China's Financial Museums

QIN Ting-ting1,2,3
(1.Jilin Financial Culture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130028,China;2.School of Finance,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Changchun 130028,China;3.Museum of Northeast Asian Finance,Changchun 130028,China)

Abstract: Museum is a speci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 which links history with present and one country with the world;it is also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transmission.Financial museums belong to industry museums and are important institution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culture helps to enhance the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Monetary cultur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culture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culture in China's financial museums,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culture,financial museums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enlightenment education,inclusive financial education,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patriotism education,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warning education.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financial culture,China's financial museums can creat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dig deep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ctions,expand publicity and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develop inter-library interaction,use various means of transmission,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develop creative products,and innovat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o solve its current widespread problems such as homogeneity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lack of attraction,low awareness,weak appeal and inadequate transmission.

Key words: financial museums;financial culture;monetary culture;culture transmission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6-10

[文章编号] 1671-6671(2019)04-0050-08

[基金项目] 东北亚金融博物馆科研平台项目(2017PT02)

[作者简介] 秦婷婷(1978-),女,吉林辉南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杨晓丹]

标签:;  ;  ;  ;  ;  ;  ;  

中国金融类博物馆金融文化传播问题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