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张家港市 215600
【摘 要】为探讨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对2015年01月-10月我院收治的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15年01-05月共50例)与观察组(2015年06-11月共50例),对比两组患者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改良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急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报道:在其死亡患者中50%发生在起病后1 h内,且在起病初期,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发生室颤[1],心梗后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心梗患者猝死的首要因素[2]。如果将急救措施能尽快实施到现场,早期处理得当,院前急救护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分析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对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的影响,本文将具体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0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15年01-05月共50例)与观察组(2015年06-11月共50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龄29-91岁,平均年龄(65.28)岁,观察组男性39例,女性11例,年龄36-87岁,平均年龄(66.0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况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接到120急救出警电话,医护人员出诊,到达现场后给予急救处理,返回急诊科,进行缴费、检查等,办理住院手续
观察组的采用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具体方法如下:
1.2.1 急救电话指导:医护人员在接到120急救出警电话时,急救医护人员携带医疗用品迅速出诊。通过电话与目击者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胸闷、神志等信息),对病情作出初步的判断,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初级急救措施指导。①就地平卧,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家属不可剧烈晃动患者,松解颈部衣物,确保呼吸道畅通。②心理干预:此时突然发病的患者有着很强的求生欲望,对胸部压榨性疼痛、憋闷感有着一种恐惧感,表现为紧张、悲观、敏感、脆弱的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对病情的好转有害无益,可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而诱发并加重心律失常[3]。家属要安慰患者,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改善躯体症状 [4]。③如患者意识不清,呼吸微弱,面色青灰,即电话指导现场家属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知急诊抢救室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工作。
1.2.2 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需要立即进行快速评估病情。①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血压、心率、心律的变化,确定抢救措施。②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患者氧气吸入,氧流量4-6L/分。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足量的吸氧可控制梗死面积的扩大。抽搐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呼吸气囊使用。③进行心电全导联监测,观察心电波形ST段、QT间期的动态变化,警惕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等心梗并发室颤的先兆,抢救药品、物品、除颤仪摆放于患者身边处于应急状态,做好随时除颤抢救的准备。发现室颤时立即给予除颤,除颤时充分暴露胸部,快速擦净皮肤,成人选择双向波150-200J,儿童选择2J/Kg,电击板涂导电胶放于准确的位置(心底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心尖部—左侧腋前线第五肋间),与皮肤密切接触,电极板之间距离10cm以上,除颤后立即行2分钟CPR并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若一次除颤不能复律,可重复多次,每次除颤间歇配以心肺复苏及药物复苏。④迅速为患者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注意防止药物外渗。为保证急救药品尽快显效且方便医生行急诊介入手术,建立静脉通路时首选左侧上肢静脉,如前臂静脉,头静脉,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2.3 转运以及途中监护:实施初步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后,迅速将患者转送医院,以便接受专科医师的治疗。在转运患者时,维持患者头部相对稳定水平,尽可能减少车辆的颠簸,,同时采集患者血标本,为手术介入治疗赢得时间。关注患者心电波形变化,以及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剧烈的疼痛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同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从而使患者心率加快,心脏排血量、耗氧量增加,心肌梗死的范围也会扩大。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并监测呼吸情况。
1.2.4 与急诊科抢救室交接:转运患者途中即与急诊抢救室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病情、治疗等,抢救室内备好急救药品、仪器物品等,同时联系检验科、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院内外急救通道的完全对接。
1.3观察指标:①院前急救护理介入时间:从接到急救电话后,到对患者予以积极急救护理的时间;②待手术时间:接诊患者回医院后至进介入手术室的时间。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其中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的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少,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室颤、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对照组高。表2两组患者医护患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满意度比对照组临床效果要显著。
3讨论
急性心梗的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若室颤发生后如不积极的进行抢救,将发生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最终导致死亡。从两组并发症比较中不难发现,观察组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后,院内外急救绿色通道实现了连续性的无缝对接,在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己经开始部分术前抢救准备工作,开通急救的绿色通道。急救措施尽早实施,实践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赢得了生命时间。
综上所述,改良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优化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救治流程,缩短了患者急救护理措施的介入时间,以及待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谢苗生,于俊民,连铭峰,等.3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1999,19(3):167.
[2]麻朴.20例室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7):237
[3]郭玲,龚玉英.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08:3759-3760
[4]王春松,陈鹏.冠心病心理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4(21):3789-3790
作者简介:
谭丽亚(1980.8-)女 汉族 江苏张家港人 大专学历 主管护理,研究方向:急诊急救、危重症护理
朱叶春(1976.12-)女 汉族 江苏张家港人 本科学历 主管护理,研究方向:急诊急救、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
论文作者:谭丽亚,朱叶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急诊论文; 病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