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芳[1]2000年在《泵站网络巡回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大连市自来水公司二级供水的自动化,依据其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改造。本文设计与实现了通过MODEM和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的远程网络巡回监控系统。具体讲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软件的实现,并对系统采取的可靠性措施进行了说明,经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极大地提高了供水的质量,并且节省了人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大连市自来水公司的工程项目。
戴崇[2]2007年在《某大型泵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早期常规的自动化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具有响应速度快、大容量信息存储和记忆、复杂运算和逻辑思维判断、管理能力丰富、组网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已经开始成为当前泵站自动化的热门课题,国内外有了诸多的应用研究与实施案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本论文所要研究设计的这套抽水泵站自动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全计算机监控方式,按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运行方式设计,整个系统采用开放式全分布结构,由泵站控制中心系统和现地控制单元(LCU)组成,通过10/100M光纤以太网与省防汛广域网及相关站点连接,实现与省水利厅监控网的数据共享;使用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取代传统的继电保护控制,以满足目前日益繁重的灌溉任务;通过对机组控制策略的研究,获取最优机组控制策略,对提高泵站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是一套全新理念的泵站计算机监控和保护系统,可实现远程遥控开停机,大大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该系统建成以后在安徽省内泵站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安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亮点。
彭智欣[3]2010年在《内河引水泵站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泵站自动监控系统是集控制、保护、运行、管理于一体的系统,通过自动监控、运行优化和故障诊断可以大大提高泵站的效率。佛山市沙口引水泵站是佛山市汾江河整治的重要工程,担负引水冲污的任务。本文介绍了泵站采用的计算机自动化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系统、励磁系统、图像监视系统和远程调度系统等几个部分,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综合利用自动化控制、图像监视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立先进的自动化监视和控制系统,以提高引水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促进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大型泵站工程的现状及泵站自动监控技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泵站自动监控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泵站自动化的系统结构、网络组建、监控系统,特别是组态软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远程调度系统的建立,并与管理所办公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共享,远程调度,流域管理的目标。接着根据引水冲污泵站的运行特点,通过分析引水闸流量和泵站流量的自动测算,以及抽/引水的调度流程实现了机组和闸门及水量的优化组合,提高了泵站工程运行的经济效益。沙口引水泵站自动监控系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稳定可靠,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很好满足了沙口引水泵站的运行需求。该系统提高了沙口引水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代替运行人员直接参与设备的各项操作和调节,减少人为误操作,减轻劳动强度,减少运行人员数量,为今后类似泵站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的改造和新建泵站的自动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周文斌[4]2003年在《基于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泵站监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泵站是钢厂的核心动力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转对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泵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现代化计算机监测和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在对长治钢铁公司泵站进行调研,对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序控制器及组态王监控软件基本性能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系统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组态王”的泵站监测系统框架,提出了以“组态王”为监控软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做为下位机的泵站分布式控制系统——(IPC+PLC系统)方案。 监测系统以Windows98/NT/2000操作系统为运行平台,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方式,实现了PLC与远程I/O连接,根据现场实际监控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合理的CPU型号及适当的扩展模块选择方式,利用“组态王”系统所提供的强大的网络功能及ODBC技术,实现了与PLC及其它数据库之间的通讯联系。系统具有信号采集、趋势分析、预报报警分析、辅助功能和帮助系统等功能,初步实现了长治钢铁公司六号泵站的自动动态采集信号,对监控参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趋势预报且能实施报警功能,对各种监控参数的报表也能自动生成并打印,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并且有良好的重用性、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黄继强[5]2016年在《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日益增多。某公路海底隧道位于雨量充沛的地区,而暴雨是该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当下雨或者波浪越过岛上堤顶的时候,废水通过管道流入泵房集水池。如果废水量超过集水池的最大容积,那么雨水和海水会直接流入隧道,从而引发隧道内行车安全问题和影响隧道内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必须设计一个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它可以高效地将集水池废水量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了隧道运营安全和提高隧道的管理效率。本文介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其中包括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特点、软件和网络结构。依据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分析公路海底隧道高效排水与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的框架,并且将该系统分成三大部分:泵站排水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然后分别介绍了这三大部分的组成、特点和功能。遵循PLC控制系统设计流程,经过多方面比较,确定泵站排水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并对PLC进行选型,最终选用西门子S7-1500 PLC。对泵站排水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根据梯形图语言编程的规则,利用西门子编程平台step7 professional V13编写泵站排水控制系统的PLC程序。利用力控组态软件V7.0编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完成软件功能与界面的设计。在实验室搭建实验平台,模拟公路海底隧道现场环境,进行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的整体联调。在整机联调实验中,对系统各功能进行了详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因为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工程量巨大,所花费时间非常多,整个系统还在逐步搭建当中。预计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的泵房排水控制系统能够按照程序进行排水控制,预计计算机监控系统能够读取泵房各种数据,能够远程控制水泵。
李晓雷[6]2012年在《面向山西大水网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仪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供水工程运行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供水工程的运行和控制的设备复杂,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和相应辅机设备的操作缺-不可,所以安全的操作与控制对于供水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仅仅依靠工作人员巡回人工采集仪表的显示数据及对设备进行现场手动控制难以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并且工作人员长期保持一种劳动强度大,思想高度集中的状态,机组的潜在隐患很容易被疏漏。如何确定机组在某一运行工况下是否高效,能否通过在计算机上设定程序而使机组运行过程中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等问题,是摆在供水工程自动化运行前的重要课题。而供水工程综合自动化运行与监控系统是集控制、保护、运行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通过自动监控、运行优化和故障诊断可以大大提高供水工程的运行安全与效率。本论文面向山西大水网供水工程自动化建设,以太原理工大学211建设3期工程供水实验室自动化运行与监控系统的开发为依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供水工程自动化的实验系统搭建、监控系统结构,参数测量技术、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软件编制,试验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整个系统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实现了面向对象的自动化设计理念,把整个供水系统的液位测量、流量测量、压力测量、水泵控制、闸门控制、电气保护等功能全部纳入其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从实验室功能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搭建实验室系统结构;监控系统结构;进行硬件选型;对多种信号采集方式的比较和从实验室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集散式监控系统结构,通过以太网通讯方式实现上位机及PLC系统的实时信号传输;开发组态软件人机界面;利用VB程序编制仿真模拟软件,将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误差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进行测量阀门特性曲线的试验,检验系统的可靠性。本系统在硬件技术层面上选择的是成熟的、可靠的工业产品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软件技术层面上选用的是成熟可靠的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系统采用的多任务实时控制的系统,数据库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好,使用方便;软件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能及时发现自身故障并指出,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扩充功能和修改参数、画面和操作流程。太原理工大学供水工程实验室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水泵、阀门自动控制、连锁与报警、过程参数就地数字显示、电机软启动与软停机,机组变频运行的目的,经过将近一年的运行,稳定可靠,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能够充分满足实验室教学实验的目的,为今后大水网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但是由于实际功能需要有限,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本实验室自动化监控系统采用的是更适合本实验室规模的集散式控制技术,而非当今大型远距离供水工程通常采用的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由于本实验室仅能模拟一级泵站运行情况,而对大型梯级引水泵站影响较大的上下级泵站间流量匹配及水量调度等因素尚无足够的模拟研究能力,但是对于供水工程中的单级供水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现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吴遵雄[7]2004年在《湖北省大型泵站优化运行及其自动化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至目前,湖北省已相继建成单机800千瓦以上的大型排水泵站75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建站形式多种多样,在全国很有代表性。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泵站,受当时技术水平、制造工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运行监测、控制水平低。20世纪八十年代所建泵站,在自动化方面虽有所进步,但主要还是采用弱电集中控制方式。20世纪九十年代兴建和技术改造的泵站,有部分站采用了计算机监控自动化技术,但由于对计算机在泵站自动化监控方面的应用研究做的还够,其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大型泵站自动化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方案、经济运行模型和发展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的对策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合湖北省大型泵站特点的综合自动化方案、优化调度模型和发展对策,为湖北省大型泵站建设计算机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具体的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潘卫锋[8]2007年在《皂河抽水站综合自动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一大批大、中型泵站机组将投入长期运行。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使得人们对泵站机组运行综合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建设的大型泵站,由于受当时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泵站运行、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设的大型泵站,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泵站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监控自动化方式。尽管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泵站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计算机泵站自动化监控方面,尤其是在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做的还不够,仍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泵站运行方式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型泵站综合自动化方案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根据皂河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实际需要,采用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的SR系列保护产品,成功地把该公司生产的SR469微机型电动机管理继电器和SR745、SR750微机型变压器管理继电器应用到皂河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我国大型泵站技术改造中尚属首次。作者分析了该装置的主要特点和运行情况,详细地研究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还介绍了PLC监控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并根据作者的工程实践经验,首次将日本欧姆龙PLC技术应用于大型泵站液压快速闸门的自动化控制,并在解决PLC信号干扰方面介绍自己的见解。论文还结合皂河抽水站的微机监控系统改造,介绍了EC2000大型泵站监控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通讯于一体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对泵站电动机、变压器保护改造、液压快速闸门综合自动化改造以及监控系统技术改造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薛延刚[9]2005年在《甘肃省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文中认为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较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针对景电灌区实际,在灌区管理中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利用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及其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提灌设备及灌溉系统的优化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灌区管理水平。 本文紧密围绕灌区现代化管理与现代技术在灌区应用的主题,结合灌区泵站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开发先进实用的集信息采集、优化调度与监控为一体的灌区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与原则。从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研究了由线路传输、数字同步终端传输设备、程控交换机组成的水利通信专用网的组成及结构形式,并基于Web+GIS技术研究开发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研究了信息技术在灌区用水管理中的应用,对用水信息采集系统的构成、数据库管理、作物需水预报、灌溉预报及用水调配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灌区水源预报、作物需水量预报等数学模型,提出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应方法和体系。第一次在水利领域开发应用了新型非PLC、功能先进的分层、分布、分散式结构,集保护、测量、控制于一体的泵站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及优化调度系统,采用双网结构实现了对泵站的计算机远程监控和调度。根据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现场监视的需要,研究开发了数字图像远程监控子系统,建立了灌区现代化管理系统和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形成对整个灌区的优化管理。
吴鹏[10]2003年在《污水泵站集散测控系统》文中指出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是七十年代中期在过程控制领域发展起来的技术,它不仅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基本过程控制,而且包括先进的高级控制策略、调度和优化等等。DCS主要体现在管理集中、控制分散。 本文首先介绍了污水泵站工艺系统特点,泵站控制要求,依此设计了集散控制系统总体结构;然后分析了西门子S7-200系列PLC在该系统中的应用,着重论述了基于Modbus协议的PLC网络组建;探讨了泵站与主控站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问题,针对目前老式电台使用较多的情况,论述了专用无线通讯模块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及PLC与PC机同无线模块的接口方法;最后分析了集散控制系统监控软件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实时数据库以及人机界面设计等。
参考文献:
[1]. 泵站网络巡回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海芳.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某大型泵站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戴崇.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 内河引水泵站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彭智欣.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4]. 基于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泵站监测控制系统研究[D]. 周文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5]. 公路海底隧道排水控制系统的设计[D]. 黄继强. 广东工业大学. 2016
[6]. 面向山西大水网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开发研究[D]. 李晓雷. 太原理工大学. 2012
[7]. 湖北省大型泵站优化运行及其自动化应用研究[D]. 吴遵雄. 武汉大学. 2004
[8]. 皂河抽水站综合自动化研究[D]. 潘卫锋. 扬州大学. 2007
[9]. 甘肃省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的研究[D]. 薛延刚. 西安理工大学. 2005
[10]. 污水泵站集散测控系统[D]. 吴鹏. 南京理工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