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固市医院 陕西渭南 714001)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氨氯地平与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IMT及CAP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82例,将其均分为氨氯地平组与比索洛尔组各41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对IMT及CAP的影响。结果:氨氯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比索洛尔组75.61%(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IMT与CAP水平低于比索洛尔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的疗效优于比索洛尔,且可以有效降低IMT及CAP水平,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心绞痛;氨氯地平;比索洛尔;IMT;CAP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014-02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心绞痛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变化,高血压并心绞痛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上升。目前,高血压并心绞痛主要采取药物方案治疗,然而临床治疗效果却参差不齐[1]。为了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药方案,本研究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对82例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分别应用了氨氯地平与比索洛尔治疗,观察对比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动脉内膜与中层厚度(IMT)及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共计82例。纳入条件:符合第14版《实用内科学》[2]中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案与研究内容知情。排除条件: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心衰及失律失常;哺乳及妊娠期妇女。以随机数字表为分组原则将8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氨氯地平组与比索洛尔组各41例。氨氯地平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6~74岁(57.6±5.3)岁;病程1~5.5年(3.4±0.8)年。比索洛尔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6~74岁(57.5±5.2)岁;病程1~5.5年(3.5±0.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比索洛尔组应用比索洛尔(由成都苑东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83008)治疗,方法:口服,1次/d,2.5mg/次;氨氯地平组应用氨氯地平(由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13236)治疗,方法:口服,1次/d,5mg/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第14版《实用内科学》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发作频次降低>90%或消失,无需应用硝酸甘油;有效:相较于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降低在50%及以上,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频次降低50%~90%;无效:相较于治疗前,心绞痛症状、发作频次无变化或加重,硝酸甘油用量降低在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MT及CAP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对比
氨氯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比索洛尔组75.61%(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IMT及CAP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IMT及CA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治疗后IMT与CAP水平低于比索洛尔组(P<0.05)。见表2。
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与患者CAP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常规外周动脉肱动脉血压无法有效提示出患者的主动脉压水平[3]。因此,正常生理状态下检测肱动脉压无法与CAP指标比肩。同时,有学者发现,CAP收缩压上升可以加重左心室后负荷,继而诱发脑、心、肾等并发症,而CAP舒张压下降能够影响冠脉血流灌注,增加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率[4]。同时,CAP水平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管阻力,甚至诱发动脉管壁僵硬。IMT是评估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靶器官损害、动脉硬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增高能够提示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可见,IMT与CAP是识别患者血压与心血管意外风险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效参数。
目前,高血压并心绞痛现主要采取药物方案治疗,比索洛尔是β受体阻滞类药物,它通过缓解心率,来改善心肌收缩作用,减少心肌氧耗量;同时,该药能够抑制肾素释放,调节肾素在体内的浓度。氨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类药物,它可以松弛动脉平滑肌,以降低外周阻力来抑制血压增高;对于心绞痛,氨氯地平能够促使血液向心肌汇入,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有学者对60例高血压并心绞痛患者分别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类剂治疗,结果发现后者对IMT及CAP的作用更为显著[5]。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相符,氨氯地平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2%,高于比索洛尔组75.61%(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IMT与CAP水平低于比索洛尔组(P<0.05)。可见,相较于比索洛尔,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的效果更佳,且对IMT与CAP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心绞痛的疗效优于比索洛尔,且可以有效降低IMT及CAP水平,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龚艳春,陶波,沈捷,等.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5(4):336-341.
[2]贾德安,王志坚,杨士伟,等.缬沙坦/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10(6):569-572.
[3]孙国强,李玉波,曹鸿雁.老年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缺血修饰性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脑钠肽变化与疗效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1(13):3593-3595.
[4]王慧,孔晓妮,邹广美.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10(9):1250-1254.
[5]冯颖青,李勇,张宇清,等.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8):719-727.
论文作者:杨长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地平论文; 比索论文; 心绞痛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洛尔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