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晓民[1]2004年在《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是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全校人员的工作、学习、生活,关系到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成败,是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对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详细介绍了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发展阶段,阐述了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意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集成一体化的后勤信息系统建设是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并从多角度对于这一模式的先进性做了论证。 论文采用诺兰模型等理论工具对后勤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系统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论文对在不同需求背景下采用集成一体化模式进行后勤信息系统建设给出了实现方案设计,这些方案设计经过了分析论证,可以应用于集成一体化后勤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工作。 最后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王武生[2]2006年在《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队院校后勤建设作为军队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推行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是,后勤社会化保障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保障理论、保障体制、保障方式等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军队院校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是,后勤社会化保障是势在必行,改革传统的后勤保障模式,是适应和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军的部分军事院校的后勤社会化保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军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主要特点和模式以及存在问题,最后构建出新的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模式。本研究首先对目前我军和外军院校后勤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管理、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对我军院校后勤实行社会化保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我军院校目前后勤保障的主要模式:联勤保障、市场采购、业务外包、自我保障等四种保障模式;然后对我军院校目前后勤社会化保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认为我军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保障模式运行成本仍然很高、运行监管不力、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监管人才、管理理念陈旧。并且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交流管理经验等等。最后,本研究针对目前军队院校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军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应采取的模式:社会采购“竞标模式”、业务外包“竞投模式”、自我保障“经济模式”和后勤保障“独立监管模式”。
徐良明, 孙琼, 张洪宇[3]2011年在《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从后勤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需要等方面分析探讨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需求,阐述了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好后勤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后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后勤保障模拟训练系统以及后勤各业务管理模拟系统等模块建设。按照一体化建设、模拟化发展、专业化培养、规范化管理的原则,论述提出了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对策建议,以适应军队后勤人才培养需要和院校实验教学要求。
王诺贝[4]2010年在《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新军事变革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为适应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的调整,建设适应21世纪作战需要的后勤,外军对后勤保障的组织体系、保障理论、手段模式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试图通过后勤领域的变革在新一轮军事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本文以美、俄、日叁国军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检索、问题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一是回顾概述军队后勤保障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和信息化四个时代的基本情况,包括:后勤保障的地位与作用、规模与构成、专业化与分工以及模式与制度。二是分别对美、俄、日叁国军队后勤保障及其特点进行了剖析与归纳,认为美军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后勤保障上呈现出以高科技为依托、战略投送为基础、民间支持为辅助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特征;俄军在现有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军事战略转型的需要,其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为一体化联勤、信息化驱动、“模块化”编组和“常态化”战备;日军为扩大军事力量的职能范围,依据其国土地形和兵员状况的现实特点对后勤保障体制和模式进行了优化改造,叁军一体、全方位机动和军民结合是其鲜明特色。叁是在总结与论述了当代外军后勤保障的一些主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战争后勤保障实例,辨证的指出了外军后勤保障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得出外军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发展的重要启示。四是结合实际,对如何借鉴和参考外军后勤保障有益做法和经验以实现我军后勤保障跨越式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周俊[5]2013年在《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正抓紧实施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时代飞跃”。然而,我军后勤保障尤其是营房保障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总体上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研究我军营房保障信息化,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营房保障的综合能力,提高保障效率。实现营房保障信息化,一方面可为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物资补给保障;另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营区房地产管理水平低、高耗低效的通病,这对于提高部队在营营房保障效益意义重大。本文将采用文献阅读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手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分析我军当前营房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建议。论文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我军营房保障面临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第叁章主要介绍美军营房保障信息化成果及启示;第四章主要介绍我军营房保障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第五章着重介绍我军营房保障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第六章为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一、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详细、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军队营房保障因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产生的问题;二、以美军作对比研究,从其优势成果中找到值得我军借鉴的启示。叁、从战时野营保障和平时在营保障两个角度加以分析,以建立发展规划、构建决策辅助系统、推动物资可视化、加强装备信息化、推进数字化营区、建立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等方面作为研究重点,综合全面地提出了我军营房保障信息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朱赏姣[6]2011年在《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文中提出现代军事发展迫切需要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提高国防教育质量,加大对部队院校建设的改革力度。随着部队院校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院校后勤保障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确立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为目标的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发展战略。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如何正确运用相关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既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又结合部队院校的实际,切实推进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成为部队院校后勤建设的一项紧要任务。本文首先对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了其共性和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历史形成和改革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原因。最后重点在借鉴其他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科学运行、加强监管、招揽人才以及更新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建议。本文将供应链和物流社会化管理理论引入到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研究中,提出加大社会化外包力度,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完成保障任务,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形成更新、更灵活的保障体系,为部队院校后勤建设和保障方式的调整和变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建议。
张震[7]2016年在《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后勤指挥水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就目前形势看,各国都在加快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实现军队机械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的新兴发展道路。这就要求中国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道路和实际问题,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强军之路,在不断更新军事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用,提升军队的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
蔡驰[8]2012年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后勤保障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在世界军事新的变革中,发达国家建设强大军队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保障军队后勤需要。实践表明,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应用更加普遍,加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健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等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都为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借鉴经验。在此背景下,我军积极进行后勤体制和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并努力实现社会化保障,构建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尝试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市场资源,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使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也要看到,我军后勤建设还存在不全面、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全面深入的推进。军队后勤系统本身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军队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今后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吕志远[9]2011年在《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广泛应用的高技术战争,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破坏性大、物资消耗多,战场范围广、前后方界限模糊、部队机动频繁,我军参战部队涉及海军、陆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多个兵种,战时后勤保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线部队的方案部署和作战能力,对整个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战时后勤保障需要作战部队后勤部门、水路空运输部门、铁路、地方政府等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参与者与参与单位关系十分复杂,具有保障对象多元化、保障因素多样化、保障联合一体化的重要特征,对后勤保障指挥人员的能力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联勤指挥人才在军队所需的各类人才中处于十分特殊和重要的地位,是战时各兵种后勤统一保障的协理员和指挥员,后勤保障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负责后勤部队战斗力与保障力的最终落实,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技术战争需要高技术人才,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勤指挥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超强的应变能力、高超的谋略素质、过硬的科技与信息素质、出色的创新素质、优良的心理素质,要有各军兵种作战和联合作战的相关知识,熟悉前方作战指挥,能快速驾驭现有后勤信息化装备,能熟练指挥各类合成部队作战后勤保障行动。论文针对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特点和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采用抽样分析、逻辑推理、文献研究和概括总结的方法,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从当前联勤指挥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论述了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联勤指挥人才在信息化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详细地分析了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内涵和构成要素,信息化战争联勤指挥人才的基本特征、职业特征和发展特征,指出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勤指挥人才是具有高技术素质、善谋略、能协调的复合型人才;叁是针对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现状和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结合近几年联勤部投入的训练经费,建立了高素质联勤指挥人才需求预测模型,并根据“十二五”计划中联勤部将要投入的训练经费数量计算预测了联勤部2012至2015年需要联勤指挥人数量。四是针对第二章的现状与问题、第叁章的素质要求、第四章的预测结果,制定了北京军区联勤指挥人才的培养对策,提出了信息化战争需要联勤指挥人才培养要树立新观念、拓展培养渠道、制定切实可行的新措施和建立人才使用新机制,使培养的人才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北京军区联勤部的信息化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
王永恒[10]2009年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是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贯彻落实质量建军方针,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改革“军队办社会”这种旧的保障模式、建立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的时机正在逐渐成熟,应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军队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的建立。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问题进行了论述。第二章介绍了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改革历程与现状,包括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以及现阶段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重要意义;第叁章对制约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军后勤保障体系的弊端、对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认识不足、组织领导不利职工分流政策不明确、政策法规不配套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市场化进程不平衡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国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状况,并提出了一些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我军后勤保障社会化的路径选择,即:进一步认识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重要意义,加强对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妥善处理社会化改革中各种风险,妥善解决职工分流问题,完善我国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法律体系,并利用多种形式解决社会化发展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 军队院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 由晓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 军队院校后勤社会化保障模式研究[D]. 王武生. 中南大学. 2006
[3]. 军队院校后勤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 徐良明, 孙琼, 张洪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4]. 当代外军后勤保障及其对我军的借鉴价值研究[D]. 王诺贝. 武汉大学. 2010
[5]. 军队营房保障信息化研究[D]. 周俊. 福建农林大学. 2013
[6]. 部队院校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D]. 朱赏姣. 湖南大学. 2011
[7]. 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后勤指挥水平[J]. 张震. 长江丛刊. 2016
[8].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研究[D]. 蔡驰. 湖南大学. 2012
[9]. 信息化条件下联勤指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吕志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10]. 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D]. 王永恒. 山东理工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