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第二中学 266614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缺乏真实感。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虚拟实验无法带给学生亲手做实验的真实感,削弱了学生在动手做实验和观察现象过程中产生新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没有达到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提高化学素养的目的。
2.实验现象不明显,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教师演示实验的试剂取量少、仪器微型化,加上部分实验本身的特点,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学生观察的不真切,吸引力不强。再者,有的老师课下没有做好准备,就拿进课堂里去做,实验的成功率不高,经常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来解释。学生本来对实验充满希望和期待,结果以失败告终,从心里上打击了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产生影响。
3.观念陈旧,懒于动手实验。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在黑板上“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有些教师甚至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学生做不做实验妨碍不了多大事情,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带有应付心理;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某些教师因为有的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而放弃实验。
4.思想僵化,想放但是又不敢放。学生做实验探究性质,教师怕给学生药品太多、方案太多,学生可能不按老师的思路设计,而对药品进行了较大的限制,虽说是探究,但由于所给药品太少而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5.关注细节不够,放得太开,缺乏指导。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制备Al(OH)3有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学生可以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探究,这些方案可以用化学反应公式表示:(1)Al3++3OH-=Al(OH)3↓;(2)Al3+3NH3?H2O=Al(OH)3↓+3NH+4;(3)AlO-2+H++H2O=Al(OH)3↓;(4)2AlO-2+3H2O+CO2=2Al(OH)3↓+CO2-3;(5)Al3++3AlO-2+6H2O=4Al(OH)3↓,学生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清晰建立了Al(OH)3两性的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多加思考,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教师先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再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4.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但是课堂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作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鉴于该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可增设“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实验课件,运用制作的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论文作者:刘正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论文; 压强论文; 方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