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_农业技术论文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推广论文,实证论文,基层论文,制度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是连接农业技术和中国数以亿计的分散农户的桥梁,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做出了战略安排,要求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体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从技术推广的角度看,农技员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伴随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建设滞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技员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因素都极大制约着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针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农业部为切实提高农业新技术转化效率、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科技入户’工程”),重点强调“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入户”工程是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一项重大革新,该工程更加明确了农技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强调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因此,以该工程示范县为例,探究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运用全国42个“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市、区)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途径与影响程度,为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创新提供参考,以更好地调动农技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二、文献回顾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技术高效转化的关键环节,而农技员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最关键、最活跃的主体,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以广大农户的利益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将农户反馈机制引入农业技术推广制度(Landon Lane and Powell,1996)。必须将农业技术推广与整个农业发展协调起来考虑(Rivera,2001)。Marsh et al.(1998)提出,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应该是“需求拉动型”而非“科学推动型”。关于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研究认为,农技员必须训练有素并且愿意指导农民(Chapman and Tripp,2003);农技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Tripathi et al.,2006);农技员待遇低、推广机构经费短缺等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也有重要影响(Goletti et al.,2007)。

众多国内研究发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农技员知识老化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技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黄季焜等,2000;陈印军、杨瑞珍,200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5;黄祖辉、扈映,2005;黄季焜等,2009)。胡瑞法等(2004)利用全国7个省份农技员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农技员下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推广机构经费、事业单位性质、管理方式等均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影响。智华勇等(2007)研究了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农技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分析表明,管理体制和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挥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县管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农技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效果明显优于县乡共管体制和乡管体制。廖西元等(2008)对农业技术人员的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和内容对推广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农技员的指导次数越多、下田越频繁、指导时期越及时、农户的熟悉程度越高、推广内容指导得越好,农业技术推广绩效就越好。申红芳等(2010)研究发现,收入水平整体偏低仍是影响农技员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主要因素,农技员的收入结构亟待改进,其中,基础工资对推广绩效缺乏激励,开发创收比例的增加有助于推广绩效的提高,而农技员的工作经验对推广绩效的影响比学历和职称的影响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仍有待优化,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应该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等结论,为本文研究提供了较大启发。但是,现有相关研究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一是不同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已有研究对此关注不够。二是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度量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农技员技术推广投入时间表示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而农技员虚报推广投入时间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由农户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做出评价,可以更好地反映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实际状况。为此,本文从农户评价的角度出发,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重点分析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假说、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假说

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说,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是在一定经济、制度约束条件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安排对优化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可能更加显著。由此,本文提出假说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假说二: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受到自身能力、预期收入等影响,因此,农技员的个体特征,例如从业年数、学历、职称、技术培训、相对收入等因素,对其技术推广行为有重要影响。就不同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来看,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机理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经费保障制度。①人均推广事业费。充足的推广事业费有助于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②推广业务费比重。推广业务费投入有利于为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相应的设备,提供多样化的技术培训。

2.工作设计制度。①分户指导方案。根据不同农户制定技术指导方案,有利于明确农技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②最低入户到田天数的规定。该规定有利于确保农技员对技术推广工作必要的精力投入。③是否填写工作日志并抽查。要求农技员填写工作日志并进行不定期抽检,有利于对农技员的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④是否上交工作总结。农技员定期向推广机构提交工作总结,有利于推广机构掌握并规范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⑤是否有工作交流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农技员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继而规范自己的技术推广行为,提高自身的技术推广能力。

3.人员管理制度。①是否实施公开招聘录用制度。该制度有利于甄选出真正优秀的技术人员,保证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的胜任力。②推广机构培训次数。培训是满足农技员自身发展需要的“激励因素”,受到培训次数越多,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就越规范,技术推广效果就越好。③人均工资。工资是农技员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对农技员技术推广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④下乡补贴金额。下乡补贴的发放有利于激励农技员入户到田推广技术,激发其工作积极性。⑤是否开展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制度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施人员管理的核心,是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直接监督和约束,有利于调动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外合作发展制度。①人均项目经费。人均项目经费越多,越有利于调动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增强机构自身的实力,调动农技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研究方法

农技员分属于不同示范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①,即按照“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一定数量的农技员,而农技员指导对应的农户,由此导致农技员的数据嵌套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数据之中,调查数据因而具有分层结构特征。这也使得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受到农技员个体特征因素基层和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因素共同影响。为此,本文采用适宜处理分层数据的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重点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对外合作发展制度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在于,将因变量的变异分解成两部分:一是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差异;二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群体差异。通过对变异率进行分解,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这里即个体特征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响。限于样本数目,本文拟定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中的随机截距模型展开分析,该模型假定截距随群体而异,但斜率固定。模型包括层1模型、层2模型以及两部分综合的混合模型部分。

(三)数据说明

本文的调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主要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中的经费保障制度、工作设计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展开调查。第二,农技员的调查。主要了解农技员的个体特征,例如年龄、学历、职称、从业年数、编制情况、参加培训次数、年收入等。第三,对应农户的调查。结合研究目的和调查内容,本文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农技员和农户。课题组从每个示范县中随机选取30个“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中的农技员,从每个农技员指导的20户农户中随机抽取5户农户进行调查,于2009年1~6月进行实地调查。剔除农技员无效问卷(出现漏答或前后矛盾的问卷,以及对应农户样本不足5户的农技员样本问卷)和农户电话调查无效问卷(没有电话或号码变更和回答前后矛盾的农户问卷),最终获得16个省(区、市)42个“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的42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样本、759个农技员样本及其对应的3795个农户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部《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等,结合水稻技术推广工作的环节与过程,综合国内水稻技术推广专家的意见,本文研究最终选取农技员技术指导次数、指导时期、指导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和指导技能6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评价指标详见表3)。

四、实证分析

(一)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调查发现,农技员总体上年龄偏大,平均年龄为42.7岁,处于30~49岁的较多,处于50~60岁的农技员比例高达24%。农技员从业年数主要集中在10~29年之间,从业年数在30~40年之间的农技员比例为13%。农技员的学历以大专学历为主,占样本总量的46%;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农技员比例为4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技员比例仅为14%。就职称来看,绝大多数农技员具有中级职称,占样本总量的76%,拥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为17%,具有初级职称的比例为7%。“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中农技员的编制得到了较好解决,有编制的农技员比例为86%。在培训方面,近5年农技员基本都参加过技能培训,但参加培训的次数极少,平均仅为2.16次。从被调查农技员2008年工资的分布情况来看,工资在2万元及以下的农技员人数最多,相对工资仍较低,相对工资处于(0.5,1]的农技员比例高达55%。就农技员投入技术推广的时间来看,农技员从事技术推广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重相对较高,约60%的农技员投入技术推广的时间比重在60%以上,当然,该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虚报问题。

经费保障制度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均推广事业费为1.73万元;推广业务经费占推广事业经费的比重平均为24%。工作设计制度方面,76.19%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制定了分户指导方案,60.05%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农技员全年累计的最低入户到田天数做出了规定,最低入户天数最少的为10天,最多为180天,47.62%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求农技员填写技术指导工作日志,45.24%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求农技员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并上交,37.28%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求农技员定期进行工作交流。人员管理制度方面,30.95%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农技员进行公开招聘录用,推广机构近5年来平均组织的培训次数为1.2次,下乡补贴金额平均为1300元/年,92.8%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了农技员绩效考评。对外合作发展制度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均项目经费平均为0.86万元/年,绝大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参与了社会化服务项目。

就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来看,绝大多数农技员能够做到技术指导入户、到田,农技员技术指导次数主要集中在5~10次之间,占样本总量的51.65%,平均达到9.53次。农技员对技术指导的时期掌握较好,在水稻生长播种前、育秧期、栽秧期、施肥期、病虫害防治期5个关键时期里,每个时期都给农户技术指导,从而指导时期得分为5分的农技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32.01%。在技术指导内容方面,调查发现,51.78%的农技员能够保证5~6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基本能够满足农户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需求,但是,在其他技术指导方面,农技员技术指导内容中多偏向提供政策信息,而对农户需求较大的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以及农业资源等方面的信息提供相对较少。在技术指导方法方面,农技员基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推广农业技术,43.89%的农技员技术指导方法得分在9分以上,但农户需求较大的广播电视讲座等方法采用得仍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农技员的技术指导态度较好,农技员技术指导的实施性、通俗性也得到了农户的普遍认可。

(二)模型形式选择

本文参照王济川等(2008)的方法建立分层线性模型,分别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变量、农技员个体特征变量引入模型,并进行计量分析。首先,引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变量,对(2)式进行估计;然后,引入农技员个体特征变量,建立混合模型,对(4)式进行估计。在参数的估计方面,采用限制最大概似估计法(REML)进行估计。在层2模型和混合模型比较时,采用似然比检验值(LR test)作为拟合度指标,此偏差统计量近似为卡方分布,其自由度为两模型的参数数目之差(参见温福星,2009)。按照上述步骤,本文采用HLM6.0软件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所有模型分析结果均采用稳健估计结果。

首先,引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变量,对(2)式进行估计,结果显示②,似然比检验值为1171.3415,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变量影响显著。然后,对(4)式的混合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似然比检验值为1036.2902,在1%水平上显著;同时,模型的组间变异在1%水平上显著,组间相关系数(ICC)达到0.2924,远大于0.059,这说明,混合模型比层2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效果更好,农技员个体特征变量影响显著,混合线性模型的可信度较高(结果如表6所示)。

(三)计量结果分析

根据混合模型的估计结果,本文重点分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以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

1.经费保障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混合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经费保障制度中,人均推广事业费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不显著,但推广业务经费比重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于增加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经费的支出可以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配备实验、化验设备,改善推广培训和教学条件等方式,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环境,而技术推广事业费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相对间接,因此,技术推广业务经费投入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更加显著。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人均推广事业费达到1.73万元,但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经费比重仅为24%。由此可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推广业务经费投入的激励与保障作用有限,经费投入结构亟待优化。

2.工作设计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最低入户到田天数、是否填写工作日志、工作交流的开展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是否制定分户指导方案、是否上交工作总结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不显著。正如胡瑞法等(2004)所阐述的管理方式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中绝大部分工作设计制度变量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都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设计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例如规定最低入户到田天数、建立工作交流制度等。另一方面,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设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约束不强等问题,这使得很多制度流于形式,例如分户指导制度、工作总结制度等。此外,模型估计结果也更加明确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应不断优化侧重于农业技术推广过程管理的工作设计制度。

3.人员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人员管理制度中,对农技员组织培训的平均次数、人均工资、下乡补贴金额、是否开展绩效考评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技员是否通过测试公开招聘录用对其技术推广行为影响不显著。虽然申红芳等(2010)研究发现,基本工资等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较小,但本文分析发现,人均工资与下乡补贴金额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影响,所以,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层面来看,经济激励仍是提高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可见,农技员工资水平低下的现状亟待改变,这是改善农技员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的基本保障。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超过30%农技员是通过公开招聘录用的,但这部分农技员的技术推广行为并未因公开招聘录用而明显改善,这应引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足够的重视。

4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对外合作发展制度中,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均项目经费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机理不同引起的。虽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均项目经费达到0.86万元,但是,不同机构间差异也非常明显,人均项目经费的标准差达到0.93。可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项目经费分配上的差异可能影响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此外,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够拓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渠道,提高农技员从事技术推广的经济回报,这也要求农技员更加关注农户的技术需求,这样,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的主动性也相对较高,从而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效果更好。

5.农技员个体特征对其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农技员的从业年数、职称、有无编制、参加培训次数、相对工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重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学历因素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却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技员的技能、经验及主动性要求较高,导致农技员从业时间、职称、编制、培训、收入等影响较显著。而农技员学历越高并不意味着其技术推广能力越强,尤其考虑不同学历者知识结构的差异,拥有高学历的农技员可能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使得学历因素对其技术推广绩效贡献较小。本文研究结论支持申红芳等(2010)的研究结果,可见,农技员的经验与技能对其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更加显著,因此,要不断提高农技员进行现场示范技术指导的能力,加快农技员技术推广技能与经验的积累。

五、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重要影响,其中,较关注农技员切身利益、技能培训、技术推广过程管理的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有更重要的影响。第二,不同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差异较大。经费保障制度中,推广业务经费投入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著;工作设计制度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求的农技员最低入户到田天数、填写工作日志以及开展工作交流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著;人员管理制度中,组织的平均培训次数和下乡补贴金额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显著。第三,农技员的技能、工作经验与工作保障条件对其技术推广行为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激发农技员技术推广动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应不断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业务经费投入、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外合作发展制度建设。

注释:

①尽管农技员是从各示范县下属的乡镇抽取的,但在“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中,农技员直接受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

②为节省篇幅,未列出层2模型的估计结果。

标签:;  ;  ;  ;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_农业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