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然而,这种作用应尽可能呈隐性状态,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出现在教学活动的前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有效课堂创设就是建立在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开展探究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我们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种因素互相作用下完成的。师生情感交流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教学行为的真切情感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教师情感、学生情感与教学内容产生共振。教师对学生的爱,从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同时,学生对教师举动观察更具有独特的敏感。这种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到一种温暖、亲切,增强了自已的自信,从而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教学互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学生方面,学校可以创建班级文化,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的班级人际关系,使学生对他人、对自己都能具有交流内在体验的勇气,让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日常的思想行为。同时实施乐学策略,让学生在爱学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会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和持续发展地学的能力。
在教师方面,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突出,在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中教师可以大有可为,除了对教师在专业上有要求外,学校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首先,要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愉悦地接纳自我,帮助教师找到自身发展的生长点;其次,要帮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作为课堂心理气氛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的心境和情绪能使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计划,合理地把握课堂管理,并能有效地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从“问”中“学”,在“学”中“问”
1.注重“先问后学”。就是在学习新课的初始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课程内容试着提出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后,教师对学生在“先问”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导入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边学边问”阶段。学生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了解“先问”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已经提出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自学中加以解决。
2.贯穿“边学边问”。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渐入佳境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精细化、精密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明白提出问题对于搞好学习的特殊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并乐于与同学探讨这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誉,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究,这一切对于激发学习热情,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做到边学边思,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当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在读书前能够凭借自己的智力提前领悟书中将要讲授的知识;在老师讲解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要点,掌握解题的方法,那种快乐感、成就感对学生的鼓舞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三、有效评价课堂教学
1.关注课堂重点,找准有效评价点。重难点,把功夫力气用在关键处;或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以期振奋精神,努力实现自我的超越;或为突破难点,诊断得失,激活思维,让学生越关穿隘,获得一种成功的愉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并非是廉价的“表扬”、无谓的“讨好”,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把握重要的细节,找准教学评价的关键点,使其成为学生智力腾飞的助推器,学习欲望激发的催化剂。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而异进行评价。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不仅横向地将他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还要纵向地将他和自己的以往进行比较,以民主平等的姿态和发展的眼光,指出不足,更找出优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恰如其分地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有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同时,也需要巧妙地指出其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使教学评价发挥把脉诊断的效用,而不是一味地夸大学生的优点。
总之,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到教学语言有艺术性、教学方法有灵活性、教学过程有情感性、教育手段有策略性,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这样才能创设真正有效的课堂。
论文作者:张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评价论文; 互动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