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〇三医院放射科 621700
【摘 要】目的 对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治60例胃肠系统疾病患者,并分成A、B两组,分别接受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 接受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患者即A组确诊率明显高于接受纤维内镜检查患者即B组。结论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较一般的纤维内镜检查技术确诊率高,对患者的伤害较小,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确诊率;空腔器官
Clinical diagnosis effect evaluation of CT virtual endoscopy imaging technolog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imaging technology in CT simulation.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disease,and divided into A,B two groups,respectively,two different examination methods,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rate of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CT,and the B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endoscopy. Conclusion CT virtual endoscopy imaging technology is more common than th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technology,the patients with high diagnostic rate,less injury,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obvious.
[Keywords] imaging examination;diagnosis rate;cavity organ
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我国医疗机构被不断普及和推广,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疗活动、制定治疗措施时,必须要有充足的诊断依据。在临床中证据的收集除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大多数情况下相应的辅助检查是不可缺少,有的影像学检查技术甚至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必要证据[1]。CT仿真内窥镜成像是一种新型的CT三维重建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功能,对CT机器扫描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加工,将二维平面图像转变成空腔脏器的原型三维图像,这种影像技术的观察效果与内镜技术相似[2]。现阶段,我国关于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报道和相关文献较少,故为了弥补该方面的不足,我院开展该技术的临床实验,以下是回顾性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在2014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收集了60例胃肠系统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男性13例,平均年龄41±2.6岁,平均病程为23±3.1天;女性17例,平均年龄43±2.8岁,平均病程为23±3.1天;B组男性16例,平均年龄41±1.9岁,平均病程为23±3.1天;女性14例,平均年龄43±1.8岁,平均病程为23±3.1天。60例患者中43例患者就诊原因为出现明显胃肠道不适症状,17例患者就诊原因为常规年度体检。
1.2治疗方法:分为两种方式,1.A组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此后根据患者症状、意愿和主管医生的意见再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手术患者在术中行快速病理学检查,非手术患者内镜下取材做病理学检查。2.B组患者检查步骤与A组相似,但将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检查替换为纤维内镜检查。
1.3 评价标准:确诊率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病理学(手术患者)或内镜下取材病理学检查(非手术患者)。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确诊率对比
研究人员将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进行对比发现,A组患者确诊率高于B组,差异明显,具体数据见表1。
注:P<0.05.
3.讨论
CT仿真内窥镜技术是近十几年来才在我国推广和普及起来的,具有成像清楚、对人体伤害小的特点,与传统的内镜技术不同。传统内镜技术虽然也可直接观察到空腔器官的表面情况,图片清晰度较高,但在临床中进行此操作得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并服下造影剂,这种检查方式释放的辐射较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高许多倍,故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3]。采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患者进行观察,采集图像,是通过特别的技术将数据进行转换加工,模拟器官原型,最终呈现出立体的三维图像[4]。三维立体图像对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临床医生能较容易观察到器官病变的部位、形态和范围。该技术是以螺旋CT的核心技术为原理进行设计和应用,获得的是一系列轴面图像。由于轴面影像存在一定的厚度,小于此层厚的病变将不会被采集到,故容易造成漏诊。
我院此次选择胃肠科的病人作为实验对象,而这项技术的实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即接受检查的病人需要在之前进行灌肠、洗肠,否则会因为肠内饭菜残渣、液体、气体和其他残留物的存在影响观察效果。除此之外,病人接受CT仿真内窥镜技术检查必须对肠道进行充气,以便肠道器官舒展,这样更能观察到细微的病变。目前,该技术在胃肠科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排除或确诊病变,也能观察到常规检查不易观察到的癌前病变(息肉)和肠道微小癌。据研究人员统计,临床中癌症的早期病变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显示,只有到了晚期,患者出现全身症状或肿物明显增大时患者才会出现明显不适的症状,而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受限且预后多不佳,故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主要靠影像和病理确诊。
与常规检查技术相比,CT仿真内窥镜技术更能观察到肠道褶皱处和大多数不明显的微小病变。利用CT仿真内窥镜技术观察到的图像有此特点:即肿物越明显隆起,显示出的图像效果越明亮;肿物越凹陷,显示出的图像效果越暗淡。
在结果2.1中,A组患者影像学诊断率和病理学一致,确诊率为100%,而B组患者影像学诊断率小于病理学,确诊率为60%,亦表明CT仿真内窥镜技术的优点和价值。
综上所述,CT仿真内窥镜技术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澄,左玉江.CT仿真结肠内窥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5):523-524.
[2]白尚杰.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5):5135-5136.
[3]付远志,刘振翠.螺旋CT仿真内镜对小肠良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89-102.
[4]时阳,崔红升,郝利国.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2(10):72-74.
论文作者:蒋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内窥镜论文; 患者论文; 技术论文; 病理学论文; 影像论文; 平均论文; 图像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