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辅(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遂宁629009)1、CT: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英文缩写。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射线、y射线、超声波等联合使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一起围绕所要检查的人体部位作一个又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时间短、图像清晰等优点,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用射线不同可以分为:X射线CT、超声CT、以及y射线CT。优势在于CT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较高,运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脑损伤、脓肿与肉芽肿、脑出血、寄生虫病、管内肿瘤、外伤性血肿脑梗塞以及椎与椎间盘脱出等疾病的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可靠。CT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如对眶内占位病变、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鼻窦早期癌、骨破坏与脱位、中耳小胆脂瘤、听道内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有很大意义。2、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利用核磁原理:根据释放入人体内的能量会在不同的内部结构中的衰减不同,经过外加磁场的检查得到所发射的电磁波,构成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及种类,最后绘制形成图像。核磁共振成像是一项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对脑、肾上腺、甲状腺、子宫、卵巢、肝、前列腺、胆、脾、肾、胰、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3、CT与核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及特点CT属于密度成像,其成像的原理为:当X射线穿过人体后,由于人体不同的组织结构密度不同,因此对射线的吸收程度就不同再利用敏感对极高的仪器收集测量信息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得到密度差别的图像。因此,CT只能辨别密度不同的组织部位,对组织的分辨率并不高;核磁共振是水质成像:其原理为在外加电场下使人体内水质子周围的电子自旋方向改变,然后利用这个原理得到质子图像。它可以直接得到组织的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以及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由于核磁共振的扫描序列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多种图像,例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成像、质子密度像、波谱成像、水成像、功能成像、水抑制成像、脂肪成像等。在透析神经组织病变方面核磁共振有较强的软组织分辩能力,可以敏感的检查出组织中水分的含量变化,可以不经过对比观察就能直接得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不需要使用血管造影剂就能对颅脑和脊髓的各种实质病变如肿瘤、退行性疾病、炎症、创伤、以及血管等加以清楚的展现,更有利于临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强的组织分辨能力。使用核磁共振进行诊断的疾病主要有:颅脑、骶丛神经、脊髓、肌肉、臂丛等部位的病变。因此CT与核磁共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原理。4、CT与核磁共振的优缺点CT的优点是检查简单快速、对密度的分辨力极高。在对颈椎骨刺、韧带钙化以及椎管狭窄等组织的退变进行观察时,CT图像更清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缺点是CT在检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但是这种有害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核磁共振的优点为:在透析神经组织病变方面核磁共振有较强的软组织分辩能力,可以敏感的检查出组织中水分的含量变化,可以不经过对比观察就能直接得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不需要使用血管造影剂就能对颅脑和脊髓的各种实质病变如肿瘤、退行性疾病、炎症、创伤、以及血管等加以清楚的展现。没有电离辐射。缺点是:虽然目前认为核磁共振对人体没有伤害但是有学者认为,如果长时间处在高磁场环境下,人体的质子会处在磁矩状态,这样对人体的组织、器官、细胞的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时间一长人体就会出现病症,具体真与否,目前还在研究之中。5、使用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5.1由于金属物体在磁场中会移动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取下患者身上一切的金属物品如:手表、手机、眼镜、项链、金属假牙、纽扣、皮带等。5.2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使用核磁共振。5.3有金属节育环的患者需要在检查前取出节育环。5.4体内有金属片残留的患者,不做核磁共振。5.5由于做核磁共振需要在一个相对密闭、噪音较大的环境中进行,如果患者有幽闭恐惧症以及其他精神症状恶劣的患者不能简单的完成检查,那么在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镇静处理后才能进行核磁共振。5.6核磁共振前期数据收集、准备的时间较CT长,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如果患者有意识不清、焦躁不安等症状时,不能完成检查,必须先给予镇静治疗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6、核磁共振可以取代CT吗核磁共振在氢原子缺失或是不足的条件下如致密的骨骼、钙化、含气的肺部等都不能成像。又因为核磁共振成像时间较长,对于出现昏迷状态度以及躁动不安的患者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当人体内含有金属物质时不能进行核磁检查。出现这些情况只有对患者进行CT检查。以此核磁共振不能取代CT。对于是选择CT还是核磁共振一般上是选择核磁共振,因为核磁共振比CT要全面,其优点也更多,但是核磁共振依旧不是最全面的,不能对所有的病症进行诊断,因此在临床检查时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论文作者:罗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核磁共振论文; 患者论文; 射线论文; 组织论文; 图像论文; 血管论文; 密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