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头颈放疗肿瘤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共40例,对照组恶心肿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强人文关怀。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加强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恶性肿瘤;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00-02
恶性肿瘤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当前,因我国人们生活饮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疾病在近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这种疾病呈现年轻化的特点,平均年龄也在逐年下降。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心理因素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一大重要因素之一,倘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也相应的加长了患者康复所需要的时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讨分析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研究组4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强人文关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共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范围区间为23~79岁,平均年龄值为(46.1±2.2)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范围区间为25~78岁,平均年龄值为(46.3±3.9)岁。本次研究对象不包括同时伴有精神疾病、糖尿病、没有配合性、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等特殊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溃疡类型、年龄、病程、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以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恶心肿瘤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强人文关怀。具体如下所述:
(1)舒适护理: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的舒适整洁,如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尽可能将光照亮度维持适宜范围内,使其有一种舒适与温馨的感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2-3]
(2)心理护理护理:在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上(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心理状态)等,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此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对于年龄较小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必要时给予鼓励,使其对治愈充满信心;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应给予适当的关心与体贴,主动解决其合理诉求,不隐瞒患者的视图恢复情况,目的是期望过高与现实差异使其产生失落情绪。[4-5]
(3)深呼吸训练。倘若患者心理方面出现过度焦虑、抑郁情绪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闭上双眼做深呼吸训练,深吸气后,然后闭气4s,闭气之后再将气体缓慢吐出,不少于20次),在此过程中鼓励患者想此开心的事情,给予鼓励与安慰,缓解不良心理。[6]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
(2)心理状况(SDS和SAS)。
(3)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DS和SAS评分表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心理状态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医护难度较大,不仅治疗本身给医护师带来了挑战,且因为患者受心理状态的影响,一般带有较大的精神压力,且同时会伴有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此,这类患者不仅需要接受常规护理,同时需要加强人文护理,目的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治疗,提高治愈的信心,提高配合度,最终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研究组恶心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人文关怀,且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SDS、SA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方式在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晗.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9:1608.
[2]牟楠.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164-166.
[3]邹玉芬,冯玲.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14:176-178.
[4]王玉宏.人文关怀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3:261-262.
[5]朱小林.人文关怀在妇科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2:137-138.
[6]曾燕清,陈晓.浅谈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7:218-219.
论文作者:谢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患者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人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