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观察与合理应用论文_张云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药械科 746010

[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接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老年性疾病,诱因多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产生与脱落。临床资料表明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是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的重要因素之一[1]。临床上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达到缓解急性脑血栓的目的。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等[2]。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他汀类药物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控制效果和预后情况,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了对照研究的方法,总体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接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经由CT或MRI确诊并在发病48h内就诊。其中对照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为(58.6±7.1)岁;观察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59.1±7.3)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排除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1)有脑部外伤史或出血史;(2)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慢性疾病;(3)病情及其严重,严重意识障碍或昏迷;(4)近期合并消化系统出血;(5)血小板不符合治疗标准。

1.3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所有患者均应保持足够的卧床休息,维持适合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饮食方面应注意以高热量、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积极补充维生素。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停止其他药物的使用,包括抗凝药、兴奋氨基酸受体拮抗剂、Ca2+通道拮抗剂、降纤制剂等可能降低疗效的药物。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血压和血糖,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使用20%的甘露醇GTT,具体用药剂量应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在治疗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应激性溃疡,合理地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20mL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412;生产厂家: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稀释于25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2次/d,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129;生产厂家: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治疗,10mg,1次/d,两周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变化情况。根据卫生部疾病质量控制标准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等级[3]。治疗总有效数为痊愈、显效和有效例数之和。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其中与对比相关的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2周的NIHSS评分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和2周的评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n,x±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部动脉血栓的形成和脱落,其中血栓形成的关键在于血小板的聚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产生是在血管在受损后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的结果,主要是在大量凝血因子的参与下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从而严重影响微循环[4]。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主要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动脉硬化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近些年来他汀类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能够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降低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延缓或逆转动脉硬化进程[5]。

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盼盼,聂田,张娟,周星佑,蒋敏海. 普罗布考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02:164-166.

[2]朱杰权,许晓跃,诸苏杭,罗玉敏.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4:91-92+95.

[3]胡方方,徐书雯,谢静芳,段金海,黄越冬.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3,16:2476-2478.

[4]朱艳玲,郝文莉,戴雁,孙强,邢慧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87+89.

[5]谭泽梁,蓝崧,杨职.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4:7-9.

论文作者:张云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临床疗效观察与合理应用论文_张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