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环境经济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学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环境经济学虽然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被公认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环境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包括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加强环境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研究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与自然生态规律等,为环境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后者包括技术经济评价、环境损益等方法论中的问题,权衡和比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使经济管理、社会规划和环境措施的方案达到最优。环境经济学也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环境经济学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与破坏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及环境问题的科学研究进入一定阶段后才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环境问题虽然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界获取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废弃物与日俱增,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也正是在此时开始的。首先是生物、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家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索,之后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角度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根源进行了探讨,发现了由于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这种理论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二是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国民生产总值,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福利。针对这两种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展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例如列昂节夫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和费用效益分析理论、托宾和诺德豪斯的经济福利量理论、萨缪尔森的外部负经济效果理论等待陆续出现,并以这些理论为根基建立了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随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在一些经济学著作中已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论述,70年代开始出现了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的论文与著作。
我国环境经济学研究的起步是以1978年制订环境经济学和环境保护 技术经济八年发展规划(1978-1985)为标志的。1980年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的成立,推动了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近年来,我国许多政府官员、环境保护工作者、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环境经济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刘鸿亮主编的《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实例》、周惠珍编著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张兰生主编的《实用环境经济学》等。在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环发综合决策与实施两大战略、环境保护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重要论述,奠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是由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结合而 成的,这两个再生产过程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结合在一起:
第一,经济再生产过程以自然再生产过程为前提。经济再生产过程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而环境中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环境承受废弃物的容量也是有限度的。因此,经济再生产除了遵循经济规律外,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
第二,自然再生产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再生产的方式、结构和规模。由于人类的干预,自然界打破了物质循环的客观规律,发生了不利于人类自身生存的变化,迫使经济再生产顺应自然再生产。
第三,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协调进行,才能使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再生产的方式有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之分。外延扩大再生产要求从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资源,向环境排放更多的废弃物。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改变经济再生产的方式,由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向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尽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减少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量,同时,废弃物要作为资源不断地循环利用,减少向环境的排放量。
由此可以得出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经济活动既取得最佳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环境。
(三)环境经济学的内容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很多,而且各说不一,核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物质基础理论。物质基础理论主要指环境资源是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珍贵的商品。基于这样一种观点,环境经济学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需要运用劳动价值等理论为手段探索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具有商品性的特征及其价值量的理论与方法,使环境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与利用。
第二,经济手段的实行。环境资源的使用是有代价的,包括排污收费、环境资源税、使用者收费、产品收费和管理收费等,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保护国家的环境资源。
第三、环境资源使用的经济效果。环境资源既然是商品,其使用的经济效果必然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价、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的计算、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最优治理和利用途经的经济选择、环境经济教学模型的建立等。
2.对立统一理论。环境经济学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的确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但又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同样,保护环境虽然占用了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果,但也只有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环境经济学需要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运行机制,以及两者之间协调的衡量标准和方法。
第二、持续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个问题与经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主要包括收入分配与费用负担合理研究。空气、水、土地维护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数没有替代性,即使某些资源可以替代,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否正在依靠全世界的资本来生存?进一步讲,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西方社会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西方豪华奢侈的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第三世界国家的收入与资本费用为代价取得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依靠损耗环境资源将经济发展起来,但又不作任何补偿的作法,既不公平,也非常危险,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这些国际公平、区域公平、代际公平等问题都是环境经济学解决的严峻课题。
3.外部费用理论。一切商品和劳务在计算成本时,都应该包括外部费用在内。环境经济学中的外部费用只是指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主要研究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和它的影响范围、解决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个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方法等问题。
4.规划和组织理论。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调,归根到底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合理规划和组织社会生产力,是保护环境根本和有效的措施,为此需要研究:
第一,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要改革单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总产值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传统方法,把环境质量的改善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要内容,选择合适的环境经济指标纳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体系。
第二,环境经济系统规划方法。主要研究环境经济系统的预测分析、规划、决策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系统动力分析等内容。
这四个基本理论构成了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由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环境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集中研究环境与经济两者复合过程中的环境经济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复合性。同时,这种研究要从环境与经济的全局出发,而不能局限于某一地区和部门,才可揭示环境经济问题的本质,具有全局性。另外,贯穿于整个环境经济理论的核心是环境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指导,才能深入领会和理解这些理论,所以又具有生动的辩证性。
二、环境经济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环境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尽管理论上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人们力图将其他学科已经建立、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结合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充分加以运用。
(一)物质基础理论的应用
在这一部分理论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环境资源价值计量,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环境经济学的一些其他理论将失去成立的基础,如将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等理论都以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为依据。
环境资源具有价值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人与环境资源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哲学意义上来看,这种关系表现为价值关系。即使是最原始的环境资源,对人类来说也表现出某种功能,它作为客体,具有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类某种需要的能力。其价值要根据人与各种环境效益的内在联系加以计量。
环境资源价值计量的方法很多,但各有其适用条件,有相当一部分不适合中国国情,如市场定价法的计算公式为:
P=P[,s]-L[,s]
其中:P:环境资源价值(价格);P[,s]:环境资源市场价格;L[,s]:环境的成本及正常利润
这种计量方法适合于市场经济较为完善的国家,否则将显得无能为力,如我国的水资源市场,其供水价格低于成本价格,若套用此公式,水资源价格出现负值,这是不合理的。
为了尽量使计算结果接近实际,地质矿产部在对我国矿产资源总价值测算中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某种已探明矿产资源的价值(潜在价值)=某种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某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某种矿产产品价格
已探明矿产资源的总价值=甲种矿产资源价值+乙种矿产资源价值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采矿同采率×选矿回收率
由于不同的采矿物、不同的采矿方法、不同的选矿厂和选矿工艺差别很大,计算时选取近期国内先进指标为依据,价格以中期不变价格为依据。据此公式计算出河北省1985年45种主要矿产已探明工业储量价值2198.26亿元,当年矿业产值86.22亿元,矿业产值占潜在价值的3.63%。
环境资源价值计量的结果不是固定不变的,与人们的生活水平、资源的稀缺等因素息息相关。有人将人与环境资源价值之间的关系比作人与狗之间的关系,即犹如一位穷困潦倒的人视一只漂亮的狗为一顿美好的晚餐,而百万富翁视这只宠物为无价之宝一样。当人类的生活水平较低时,生存是第一需要,掠夺性开发不可避免,生态问题难以顾及,只有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人们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环境资源价值才提到日程上来。
(二)对立统一理论的应用
环境经济学自始至终研究的是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立统一理论贯穿于全过程。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问题研究中,当前最迫切地是利用对立统一理论解决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人们在处理这对矛盾关系时常常是片面的:
第一,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资源衰减,生态平衡失调,社会再生产受阻。
第二,过分强调降低成本,任意排放“三废”,不考虑其的利用与处理,导致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在农村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下降。
第三,主张经济“零度增长”,认为经济发展太快,环境污染使地球无法忍受,经济再发展下去,会带来人类的末日。
各种单纯地注重经济效益或环境效益,最终都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把二者统一起来,不仅对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是必要的,而且从长远及整体角度来看两者本来就有协调一致的可能性。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经济效益又为提高环境效益提供充足的财力,二者要同时考虑。1996年我国在国内生产总值为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的同时,在5.9万个单位推广实施了140项最佳环保实用技术,总投资37.9亿元,创经济效益48.4亿元;1996年河北省在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的同时,全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5.8亿元,获利润1.7亿元,既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又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1996年8月底保定市两个总投资2.37亿元、日处理城市污水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为工农业和生活提供了水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说明如果没有财力作后盾,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环境投资。
(三)外部费用理论的应用
产生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原因之一,是在生产成本中没有把废弃物的处理费用计算在内,而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将一笔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其后果是增加了公共费用的开支,或是破坏了舒适的环境。我国目前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方法是排污收费。如图①:
当有负的外部效应且企业不把污染成本考虑到成本核算中时,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企业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相应的企业最佳产量Q[,2]高于市场均衡产量Q[,1]。政府对单位产品征收一定的费用(EA段),使企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相应企业产量调整到Q[,1],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使用。这时ABCE面积为需征收的总排污费。征收排污费在当前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
第一,刺激企业降低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如图②。
当t[,1]为排污收费标准时,Qt[,1]AC[,2]面积为缴纳的排污费,AC[,2]E面积为污染治理费用。企业进行污染治理的目的是在达到环境目标前提下,使污染治理费用与交纳的排污费用之和最小。排污收费标准越高,刺激污染者降低污染排放水平的作用愈大。如把排污收费标准从t[,1]提高到t[,2],对于同一污染源,污染排放量会降低到C[,1]。
第二,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水平。如图③。
技术的改进使边际处理成本曲线从Ⅰ下移到Ⅱ。当收费额为t时,污染物的排量由C降为C[,1],另一方面所支付的污染费用大大减少,减少额为EAB面积,因此,排染收费能刺激技术的进步。
第三,筹集环境保护资金。尽管排污收费的经济意义有争议,但实行排污收费可以为社会筹集资金,把经济手段中的奖与罚相结合,通过资金的再分配,缩小环境上的不公平,调动企业从事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正是基于征收排污费是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河北省1996年征收排污费户数32308户,比1995年增加7247户;收费总额17374万元,比1995年增长32%。全省11个省辖市中,有9个市收费额超过1000万元;172个县(区)中,收费额超过100万元的26个。
(四)规划和组织理论的应用
合理地规划和组织环境经济,无疑是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途径,但这种理论在实践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如将环境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物质/能量平衡表、环境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环境经济系统中的决策分析等。数学和统计方法的运用使得计算结果准确,并便于计算机操作,但同时要求资料齐全、精确,应用时容易受条件限制。
湖南省曾利用1976-1981年统计资料对湘江流域工业结构和布局与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运用投入产出法原理归纳成矩阵模型:
从表中可以看出,冶金、化工是环境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产值只占全流域工业总产值的37.61%,而污染经济损失之和却占全流域总损失的69.34%。
株洲、湘潭、衡阳三市的冶金和化工企业较多,环境经济损失占全流域总损失的47.73%,而冶金化工的环境经济损失所占比重超出该流域的一半以上。
湘江流域轻重工业比例与环境经济损失间关系的以回归方程表示:
Y=0.017×[,-0。286,]其相关系数
r=-0。906
从公式中可见轻重工业比例与环境经济损失率之间呈高度负相关。
最后对全流域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以下比例关系:
湘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值的比例为:1:8.89:20.8;湘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环境经济损失率(η)的比例为:1:3.83:8.42;湘江下游地区电力、机械、轻工、冶金、化工各行业部门之间环境经济损失值的比例为:1:2.99:5.69:11.84:12.4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湘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不当,冶金化工比重过大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力,是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保护与改善环境、减少环境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环境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都有待进一步充实和提高。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互关系的认识,将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多层次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提供条件,从而保证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注释:
①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秘书处编《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②(美)约翰A.狄克逊等主编《环境的经济评价方法》
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首届学术年会文件》“湘江流域环境经济损益的初步分析”曾北危、唐可诗
④1997年中国经济年鉴
⑤1997河北经济年鉴
标签:环境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环境保护措施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社会再生产论文; 环境污染论文; 环境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