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秀清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近年来,关于质量成本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推动企业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促进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重大作用。文章通过将质量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质量收益分为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在净收益最大化、总投入最小化和投入与企业现金流相适应的3个原则下,建立过程改进的制造企业成本收益模型。
关键词:制造企业;质量成本;经济性
质量成本的概念(Quality Cost)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 A.V.菲根堡姆在 20 世纪50 年代初最早提出来的,其第一次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并形成质量成本报告,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了解质量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以及与中低层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是进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据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对500 位美国消费者关于中国制造产品和外国制造产品质量的调查数据[1]分析,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远远低于非中国产品平均质量得分,结果显示中国产品在美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质量形象很差。可见,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水平。
1 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模型研究现状
质量成本是为了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的总和。根据质量成本所起的作用,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与故障成本。这就是质量成本在国际上通用的PAF模式[2]。实际上制造企业质量改进的主要目标是降低过程不良与产品不良,进而提高过程能力。所以质量改进的重点就是通过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提高产品与过程的质量。事实上,质量成本达到企业营业额的20% ~ 30%,而质量成本中的95%花费在鉴定成本与故障成本中。通过质量改进可以使生产中更多的输入转换为输出的产品,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生产率与生产能力。质量成本的PAF模式是学术上对质量成本的分类方法。而在实际应用中,会计核算对其并没有很好的支持,以至于质量成本的核算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在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中,一部分直接由过程改进发生,另一部分费用不直接发生。所以将制造企业质量改进过程中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较容易实现会计核算。直接成本是指为了改进产品质量所需要支出的可见成本。在质量成本核算时,这些项目可以直接核算,如设备更新费用、增加检验所需要的费用、员工激励的费用等。而间接成本是指在质量过程改进中造成的损失及由于实施质量过程改进而多消耗的费用。在质量成本核算时,这类成本需要进行分摊与归集后才能核算出来,如为了适应新的质量过程所造成的误工而形成的损失及由于短期工作量增加而增加的费用。
关于“高质量就意味着高质量成本”的观点存在的问题是仅考虑了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将由于质量提升而产生的收益考虑进来[3]。所以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改进要将质量收益单独核算。相对于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其过程改进的收益也可以分为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直接收益是由于过程改进而在质量过程中减少的损失及产品的返修和退货率下降而增加的可见收益。间接收益是指由于产品质量提高形成的产品及公司信誉的提升而增加的市场占有率所带来的收益。对于质量收益中的间接收益部分,尽管学术上有多种估算方法,但对间接收益部分的预测还很困难。
2制造企业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简化模型
制造企业的质量过程改进一定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投入能力才能实施。制造企业的质量改进,不但需要对质量过程改进中需要支付的成本与所得的收益进行核算,实现企业的净收益最大化,而且需要使企业的现金流能够支撑质量过程改进的资金投入需求,在资金投入最小化的同时实现净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制造企业质量改进需要达到的3条原则是:1)净收益最大化原则;2)总投入最小化原则;3)投入计划与企业现金流相适应原则。将以上3条原则结合前述对质量成本与收益的定义,则制造企业质量过程改进的成本收益模型描述为式(1):
其中,Iq是年质量净收益,它是年质量收益与年质量成本之差;Cq是年质量成本,它是年直接成本和年间接成本之和;Idij是核算年第j个月的第i项直接收益;Irij是核算年第j个月的第i项间接收益;Cdij是核算年第j个月的第i项直接成本;Crij是核算年第j个月的第i项间接成本;M(X,j)函数的作用是求得变量X第j个月的核算分量,如Cost是组织的年资本投入总额,则M(Cost,j)是组织在第j个月的资本投入总额制造企业质量改进不能如国际品牌大企业
那样做长期战略规划,面向5 ~ 10年实现盈利。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盈利模式和产品的单一性决定其资金链的脆弱性。所以其质量过程改进必须面对现实,在短期可实现盈利的前提下,才有实施质量过程改进的可能性。而这种质量改进的调整期限,多则1 ~ 2年,少则只能有几个月。在调整期后,就要看到过程改进的收益。即使有可以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长远的战略方案,也会由于制造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力而变得不现实。如要求一个制造企业如同类型的国际大企业一样更换现有的陈旧设备,在资金和人力资源2个方面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制造企业的质量过程改进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循序渐近的提高过程。
3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随时间变化分析
制造企业每一次质量过程改进的实施都要在短期内实现收益,使企业走出现实的困境。而质量收益中的间接收益需要长期实施质量改进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相对于制造企业质量改进的现实需求来说,质量改进中的间接收益不是考虑的主要问题。对于质量成本来说,由于制造企业规模小,所以新流程的实施、组织和对新流程的适应较大企业更为容易。再加上间接成本核算的困难性,所以可以不考虑间接成本。在以上关于质量成本与收益重新思考的基础上,制造企业质量改进的投资收益模型仅考虑直接成本与直接收益,则式(1)简化为式(2):
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随时间变化分析制造企业对质量过程改进所投入的质量成本Cq中,由于前期需要投入设备改进的一次性费用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费用,所以往往前期投入比较大。而随着质量改进的进行,投入的费用会逐渐减少。但是无论如何,其投入的费用一定要根据式(2)小于该用的资本投入总额。将式(2)中的质量收益定义为质量过程改进中的质量收益I在质量改进的初期会很少,甚至不如质量改进之前,会出现短时间的负收益。这是质量过程改进导致过程波动所造成的暂时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量改进的收益I会逐步提高。综合Cq与I的变化,根据式(2)可以得到质量净收益I的变化情况。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Cq、质量收益I及质量净收益Iq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应该如图1所示。
图1 制造企业Cq、I及Iq之间的关系曲线
质量净收益Iq就是制造企业在质量过程改进中需要得到短期收益,它综合了质量成本与质量收益的影响,并将随时间而逐渐升高。
4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改进需要成本投入,我国制造企业需要在质量过程改进中得到短期收益的基础上,摆脱现实困境,才能逐步实现质量持续改进。适用于中小制造企业质量改进的经济性评价模型需要开发出来,才能帮助其提高评价质量改进的可行性。制造企业的质量改进要实现短期盈利,就是依据总投入最小化、净收益最大化和投入计划可行3条原则,根据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开发的质量改进经济性评价方法,对于以短期盈利为目标的企业质量改进,能够做出质量改进方案的经济性评价。
参考文献:
[1]谢磊,马志强.非对称信息下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调契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4):224-226.
[2]叶飞,符少玲,杨立洪.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作契约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2006,9(1):9-12.
[3]许传永,苟清龙,周垂日,等.收益共享对供应链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09,18(1):7-13.
论文作者:戚秀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质量论文; 收益论文; 成本论文; 制造企业论文; 过程论文; 费用论文; 企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