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700)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CT(vHRCT)通过影像分析观察儿童支气管的扩张情况,评价其对儿童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3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行胸部 vHRCT 检查的56名支气管扩张病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T下的表现,术后随访病变情况。结果 其中发现中柱状支气管扩张48名,占比85.71%,柱状支气管扩张象征:双轨征32名(66.67%),管壁增厚42名(87.50%),印戒征39名(62.50%),支气管充气征10名(20.83%),粘液支气管征7名(14.58%),胸膜下支气管征19名(39.58%);囊状3名,占比5.35%;囊柱状5名,占比8.93%。随访12名病人,5名好转,4名有变化,3名变化不明显。结论 vHRCT检查能够早期提示及诊断儿童支气管扩张,可对临床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低剂量容积HRCT;支气管扩张;诊断;临床价值
支气管扩张是管壁失去弹力和肌层受到破坏引起的持续气管扩张,严重时能损害病人肺功能。由于儿童因组织器官及免疫系统功能均处于发育期,所以支气管扩张往往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生,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临床用于诊断支扩的常用检查手段为薄层高分辨率CT(HRCT)。其中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 CT(vHRCT)技术因为具有辐射小、扫描时间短等优点,被临床认为更适用于儿童支气管扩张病人。本次研究使用vHRCT 检查方法通过影像分析儿童支扩的影像表现,并结合部分随访结果,评价vHRCT 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从2013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行胸部 vHRCT 检查的56名支气管扩张病儿,影像学表现符合诊断标准,其中男37名,女19名,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04±3.87)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咯血等,多数病人有发生反复咳嗽。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 SOMATOM Definition AS64 排螺旋 CT 机。给5岁以下和无法配合诊断的病儿口服镇静剂,要求5 岁以上能配合的病儿缓慢呼气,保持安静,病儿采取取仰卧的体位,对病儿胸部进行CT扫描,防护病儿头颈、腹部[2]。扫描参数:采用低剂量螺旋vHRCT扫描模式,管电压范围保持在 80 ~ 120 kV,自动调节管电流,窗宽 1200 HU,窗位-600 HU,使用高间距频率骨算法重建图像,层厚1毫米,层间距 5毫米,FOV 根据病儿情况确定。
1.3诊断标准
支扩的 CT 诊断标准:符合下面任一条,即诊断为支气管,支气管失去远端逐渐变细的征象;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或邻近肺动脉;肋胸膜及椎旁胸膜一厘米范围内可见管壁增厚的支气管[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出现诊断差异,可由多位医师商讨决定.
1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 .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分析。
2结果
2.1 支扩类型及分布
柱状支气管扩张48名,占比85.71%,囊状3名,占比5.35%;囊柱状5名,占比8.93%。其中分布于左肺上叶20例,左肺下叶32例,舌叶15例,右肺上叶 20例,右肺中叶30例,右肺下叶38例;双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受累最为明显(P <0.05)。
2.2 CT 表现
2.2.1柱状支扩:当扩张的支气管表现为失去远端变细,增厚的管壁呈两条平行轨道样改变,为“双轨征”;而当扩张的支气管与邻近伴行的肺动脉形成戒指样征象,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则为“印戒征”。本次研究中,共发现双轨征32名(66.67%),管壁增厚42名(87.50%),印戒征39名(62.50%),支气管充气征10名(20.83%),粘液支气管征7名(14.58%),胸膜下支气管征19名(39.58%)。
2.2.2囊状支扩:表现为支气管囊袋状扩张,多个囊腔呈蜂窝状分布,当扩张支气管内充满感染液体时,呈结节状或葡萄串状。
2.2.3囊柱状支扩:扩张的支气管既有囊状又有柱状,气管呈静脉曲张状。
2.3 随访结果
本组共有 12例患者进行了动态随访,随访间期 1周~1年。2例肺部炎症痊愈,3 例柱状支扩肺部炎症发生部分好转。4 例稳定,其中 2 例柱状扩张,2 例囊状扩张,合并的肺部炎症有变化,部分被吸收。3 例进展(图 6),均为柱状支扩,表现为肺部炎症没有变化且病变范围增大。
3讨论
临床主要通过 HRCT 来确诊儿童支气管扩张。而传统的 HRCT 得到的图像不连续,不利于临床观察。vHRCT辐射小,不容易对儿童造成物理伤害。且以 MSCT为基础重建薄层高分辨率骨算法,能够得到连续图像,便于临床观察病情发展,并且还能进行多平面后处理图像,可以提高检出支扩概率[4]。与传统 HRCT对细小支扩检查能力基本一致。目前普遍认为支气管扩张的发生机制是由感染和炎症造成管壁组织反复受损、分泌物滞留,增大管腔内压力引起的扩张。除此之外,其发生因素还有周围组织纤维化和肺不张导致的吸入异物,管腔堵塞等。
支扩根据其形态主要分为的柱状、囊状、囊柱状3 型。本组病例中柱状支扩占比85.71%。柱状支扩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支扩,可转变为囊状或囊柱状。柱状支扩的常见 CT 征象为管壁增厚。笔者根据支扩的病理机制结合病例,认为管壁增厚同时伴有支气管腔轻微扩大可能是早期儿童支扩的表现,当病儿出现反复咳嗽病时,需密切观察。目前常用诊断支扩的标准是支气管径与伴行肺动脉管径之比(/BA 值)>1,在CT影像上的典型表现为“印戒征”。但此标准仅适合成人。国外研究报道称,儿童的支气管在发育时期,其B/A 值标准应以大于0.76为异常标准[5]。然而,目前国内尚未有统一的B/A 值标准。支气管失去远端变细的表现是更为可靠地支扩的诊断标准,它在CT 影像上的典型表现为“双轨征”。另外,本次研究中还有一些利于发现轻度柱状支扩的表现:① 黏液支气管征:气管内充满无法排出的黏液,表现为条柱状高密度影、结节状、树丫状高密度影,但若出现肺炎、肺不张较难发现;②支气管充气征,当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出现不张或纤维化,支气管壁及伴行肺动脉难以显示时,扩张的支气管失去远端逐渐变细征象表现为走行僵直的含气管腔;③胸膜下支气管征,为肋胸膜及椎旁胸膜下一厘米范围内可见管壁增的支气管,是柱状支扩诊断特异性最高的CT征象。
儿童作支扩由于临床表现不够明显,临床较难通过病症诊断。vHRCT检查辐射小、图像连续更适合用于早期提示及诊断儿童支气管扩张,对临床治疗及病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另外,目前关于儿童支扩的影像学随访研究报道并不多,关于其预后病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文曦琳,赖华,曹阳,等. 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CT对儿童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及临床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2).
[2]钟 卿. 高分辨率CT(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
[3]王继民. HR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2):144-145.
[4]张湘燕,李丹,宋新灵,等. 高分辨率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J]. 贵州医药,2001,25(12):1114-1115.
[5]王昊,WANGHao. 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1):6-9.
论文作者:刘军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9
标签:柱状论文; 支气管论文; 管壁论文; 病儿论文; 支气管扩张论文; 儿童论文; 胸膜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