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体育教学的几个误区与改革思路_终身体育论文

高师体育教学的几个误区与改革思路_终身体育论文

高师学校体育的几个误区及改革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误区论文,高师论文,学校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院校的体育工作也日益科学、完善,在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师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根据笔者多年对高师体育的了解和研究,觉得其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而这些误区正在束缚着高师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对这些误区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误区一:高师学校体育与其它高校体育混为一谈,未能体现高师学校体育的特性。

分析研究高等师范院校与其它高等院校体育的区别,弄清高师学校体育的特性,必须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入手。因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学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制约着学校的所有系科和部门(自然包括学校体育),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培养目标。

从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看,高等师范院校与其它高等院校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共性上看,二者培养的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培养对象所处的年龄阶段和高校的学制等等都大同小异,因此目前才将高师学校体育与其它高校体育统称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并进行统一的规定和指导,如有统一的《理论教程》和《大学体育》教材等等。从个性上看,二者培养的具体目标是有区别的,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中等学校师资,他们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而体育不仅是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是教师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比其它高校的毕业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特别是能深刻理解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在完成其它高校体育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掌握利用体育对少年儿童进行培养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就是说,高师学校体育必须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必须考虑未来教师工作的需要,我们认为目前那种不考虑高师学校体育的特性,把高师学校体育与其它普通高校体育混为一谈,正是高师学校体育存在的误区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又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目前正方兴未艾。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高等师范教育,也不得不相应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思想,如有许多高师院校都提出了这样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等学校师资。这无疑也给高师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师学校体育如何适应培养目标的变化,为培养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等学校师资服务?这个问题大概其它普通院校的体育工作者是不必考虑的吧。

若想让高师学校体育为培养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等学校师资服务,首先应弄清学校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所谓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那么,素质教育到底要培养学生哪些素质呢?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综合各种资料和意见,提出素质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也就是说,我们高师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要具备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对受教育者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否则,我们的毕业生将不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那么高师学校体育与培养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呢?首先应该肯定的是,高师学校体育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其它学科和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为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努力;其次,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施上述素质教育的能力,如教师可利用体育活动进行集体主义、组织纪律、团结互助、协同配合、相互尊重、公平竞争等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做人)的教育;教师还可利用体育活动进行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对学生实施身体素质教育方面,更是体育教师和体育学科的本职任务,是其它教师和学科不可替代的。总之,高师学校体育在培养善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学教师中,是大有作为的。

因此我们认为,高师学校体育的改革要适应整个教育的发展变化,特别要根据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目前要适应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学校其它系科和部门配合,除了完成与其它高校体育共同的目的任务之外,还要在培养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方面,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时机成熟的话,应该考虑建立具有高师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包括教材内容体系、教师能力体系和教法手段体系等等。

误区二:对学校开展竞技性的体育活动的认识有失偏颇,未能充分发挥竞技性体育活动的作用。

据我们了解调查,目前对高师学校(也包括其它高校)开展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存在两种误解:一是认为开展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是为国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打基础,不是从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考虑的,因而要主张彻底改变以往“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学校体育:一种认为竞技性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健身方法,让学生以锻炼身体的目的去参加,甚至以为传授了竞技体育方法,就是传授了锻炼身体的方法。而当其发现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健身效果不好时,又来责备其“不是体育”或抱怨怀疑竞技性的体育活动的健身性。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准确地把握学校开展竞技性体育的初衷,或多或少地对学校开展竞技体育存在误解。

回顾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学校体育发端的初期,开展的内容就是竞技性的体育活动,而且开展的目的主要的并不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身体,而是为了扭转校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般认为,学校体育发源于欧洲, 创始人是被誉为“现代体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1795—1842)。据说阿诺德在1827年接任英国拉格比公学校长一职时,学校当时的风气令他头痛。他在其日记中这样记述了自己的印象:“培养未来一代的学校已经深受不良道德的影响,这里可以看到:1.各种犯罪活动和酗酒成风;2.说谎成性;3.大欺小;4.学生目无组织纪律;5.不守校规;6.懒惰成性;7.相互勾结破坏纪律……此外,学生们还嗜酒如命。多数人道德堕落,娇气十足,身体虚弱……他们除自己的花哨发型外,其它什么都不关心”。阿诺德明白,“要彻底改变学校风纪,只有在他采取的措施不违反学生的习惯,不伤害他们从竞技中产生的感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因此,他果断地正式把英国民间流传的竞技体育游戏引进学校,开创了学校体育的历史,并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以至后来拉格比公学的“实施竞技性的学校体育,青年学生们的定期比赛,根据自治原则组织的运动队,这一切都成了全英国效仿的榜样”。人们还把阿诺德这种“以竞技体育为手段,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誉称为“阿诺德方式”。

由上可见,早期学校的竞技体育,其本质不是健身,也不是为了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教育方式,即:通过竞技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精神品质。了解了这一点,对改进高师学校体育很有好处。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我们高师体育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行为的培养,有相当多的教案中没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或任务,少数有的也大多或是官样文章,并不实行,或是浅尝辄止、有欠系统。特别是使用竞技性体育教材时,不但不能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反而将其作为地地道道的健身方法来教授或练习,其结果必然是张冠李戴,事倍功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弄清竞技体育的本质功能,充分发挥竞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精神情操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高师学校体育中急需解决的又一重要的问题。

误区三:对“终身体育”的理解认识不足,未能明确大学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过程中所应承担的任务。

1995年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此后“终身体育”的呼声日渐高涨,“终身体育”的研究也日益多了起来。但笔者注意到,人们在高谈“终身体育”及其改革时,似乎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对终身体育的理解认识不足,认为终身体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毕业后独立锻炼身体的方法。2.大学体育与中小学脱节,有先天不足的迹象。3.对大学体育的特性与中小学的特性研究不够,致使大学阶段学校体育的目标、教材体系特点不突出,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高师学校(也包括其它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化。

何为“终身体育”呢?终身体育思想导源于终身教育学说。50年代时,由于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终身体育的概念在英美开始萌发;60年代末,苏联学者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的主张。严格说来,终身体育并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从终身教育学说中来的,主要包括:1.体育应是终身的;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阶段;3.学校体育应教育学生养成适应终身需要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因此苏联学者在60年代末就曾明确提出对0—100岁的人实施体育的主张;日本文部大臣在1977年和1978年公布的初、高中体育纲要中,都把“一辈子参加健身活动”列为教学纲要的宗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会议,也确认终身体育对学龄儿童、在职人员、妇女高龄人和伤残人的生活具有极大的价值。

由上可见,终身体育的核心是说:1.体育应伴随人的一生,特别是在学龄前与学龄后,不能因为没有学校的统一安排而减少或停止体育活动。2.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选择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以保证体育活动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在高师的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终身体育呢?笔者认为:

1.根据终身体育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召集专家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实施终身体育的特点和任务,确定不同年龄阶段实施终身体育的内容和方法,即:相对明确地分一分工,不同的年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高等师范院校实施终身体育也就有了依据。

2.根据高师学生年龄阶段正处于承上启下的特点,高师实施终身体育必须“瞻前顾后”。所谓:“瞻前”,就是充分考虑中学生实施终身体育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所谓“顾后”,就是要适应学生毕业后从事终身体育的需要,二者不可偏废,只考虑学生未来的需要,而不考虑学生的体育基础,是不能制定出可行方案的。我国目前中学体育开展的很不平衡,学生体育基础不一,高师实施终身体育先天不足,这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3.应根据高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征,重点解决他们在校期间的体育需要。终身体育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每一阶段的任务都解决了,终身体育也就实现了。因此,高师实施终身体育的重点是搞好高师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应认真研究他们在校期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方法与教学方法,使他们真正受益并圆满完成这一阶段终身体育所要求的任务。目前的教学目标与教材体系与中学区别不大、特点不突出的状况,亟需解决。

4.在高师院实施终身体育的具体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锻炼方法的传授。体育锻炼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先进的方法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落后,因此,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独立锻炼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则是需要认真进行专题研究的。

常言说,发现问题的一半,虽然本文所述并不见得十分准确,但是作为引玉之砖,能给高师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笔者就深感欣慰了,但愿高师学校体育的改革逐步深入,在整个高师学校的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  

高师体育教学的几个误区与改革思路_终身体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