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论文_孙志文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论文_孙志文

江门融浩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开展质量管控,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有效的提升工作效果。要运用优质的人才,保证施工质量,合理的提升施工设备与技术,优化施工水平,为最终的项目保证质量水准。本文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角度出发,为有关工作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控

市政工程项目开展中,作为业主方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工作,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为最终的项目成效提供保障。市政工程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与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辅助作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最终管控成效。

一、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常见问题

1、规范施工技术落实不到位

当下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的成熟,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层面,先进技术无法有效的全面开展,与各施工队伍实际情况有关。部分施工队伍自身由于长期工作惯性,由此导致形成自身不规范的施工技术应用习惯,缺乏施工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尤其是施工技术的升级需要有对应的成本提升,同时对施工人员的素养要求更高,施工单位对此缺乏足够的动力。或者运用新技术与新设备,由于使用缺乏足够的经验,容易出现新问题。同时因为施工水平不达标,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无法有效的适应工程发展所需。传统施工技术无法有效的适应新材料与新设备,同时对施工工艺也存在一定衔接障碍,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对施工质量管控形成压力。

2、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

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相对健全,但是落实到实际的具体问题,制度层面缺乏更为精准的标准,实际具体问题更多的依赖工程开展有关方面的制度管理来有效的督促与调整。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关的制度内容方面缺乏严格的执行,导致对施工方约束管理不力,整体的惩处管理不足,导致施工单位缺乏足够的质量管理意识。同时在法律法规层面,常常滞后于实际行业发展。一般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瓶颈阶段,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展法律层面的完善,因此法律法规制度滞后于实际行业发展所需,更多程度上需要行业以及工程项目有关单位自身的严格管理来约束实际工作开展,法律法规相对于实际工作而言较为宽松。这种宽松可以给予行业发展一定灵活空间,也容易导致部分单位在管理上疏于管理而引发质量问题。法律法规要求的标准是行业发展的底线,而不是行业发展的最高标准,因此要达到施工质量的高标准,需要行业中各项目工作有关施工单位与业主单位做好自身情况的针对性管理,要高于法律法规要求标准才能体现施工质量水准。

3、缺乏施工质量管理意识

在项目施工开展中,由于长期施工的惯性作用,低质量标准成为一种施工习惯,同时考虑施工成本问题,因此导致施工方会降低施工质量标准。缺乏严格的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导致最终的施工质量水准相对不高,甚至导致高施工质量管理标准难以有效执行,存在更大的推行阻力。甚至因为部分市政工程项目本身属于过渡性的项目,不需要长时间的使用寿命,导致在施工中缺乏足够的质量管理意识,在使用短时间后又做重新建设,由此导致资源的浪费。在施工中,施工单位更多的将精力花费在减少施工成本与追赶施工进度方面,由此导致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此外,由于施工队伍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与技术水平不达标,部分工程监督企业缺乏足够的质量管理能力,导致整体的施工水平受到局限。

二、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对策

1、注重人才的培养

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方,需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做好质量管控的有效监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做好单位内部人才的选拔,同时从市场上招聘专业人才。在用人方式上,也可以多样化,方便人才引入。要做好人才培训管理,可以展开线上与线下多种方式结合,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当下互联网资源发达,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培训工作的开展,及时的交流信息,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让工作人员对专业工作有更为及时细致的了解,发挥日常培训指导的作用。同时线上专业培训资源可以搜集全国范围内的优质资源,方便工作人员在随时随地的接受培训,保持灵活性,让工作人员抽取任何空余时间来学习提升。培训内容也可以多样化,需要依据不同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情况展开,有效的保证培训指导的有效性。线下培训可以依据单位内部个体情况展开,展开企业内部团体培训,让专业的培训单位为企业培训工作做辅助,也可以选拔企业内部善于培训与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讲师。具体方式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考虑企业内部的培训对象情况、培训资源、经费情况等,提升培训安全的适宜性。培训需要匹配对应的激励制度,让工作人员能够有更强的动力参与培训。激励制度与工作考核结合,激励的方式可以是晋升机会、荣誉表彰、薪资福利、假期等各种方式,具体情况做好沟通后自由选择。

2、完善管理制度

在质量管控方面,需要积极的做好制度完善与升级。在制度设计上,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本身状况、企业情况与资源条件,保证因地制宜,避免笼统一刀切的照搬其他企业的制度内容,要意识到制度本身照搬会导致水土不服,合理的做好制度灵活调整来更好的提升制度管理优化。在制度设计上,一方面要积累前人的经验,在具体的处理上要选择本地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做制度的优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学习行业中相似企业的管理办法,同时与有关企业管理人员做好经验的交流,由此来更好的保证制度优化设计效果。制度设计包括用人制度、培训制度、监督制度、激励制度、岗位责任等各方面情况,发挥制度本身的引领作用,发挥制度这种无形之手,提升工作人员的执行自觉性。在制度执行上要严格落实,由此提升工作人员对制度本身的敬畏心理,有效的让制度落实到实处,避免制度形式化。

3、注重动态监督

作为市政工程项目的甲方,需要积极的做好监督管理,要保持动态监督,可以定期与随机的检查,有效的了解施工进程与施工质量状况,提升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的重视。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的改善。在监督人员方面,需要保持专业性,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监督人员,还是具体施工区域的监督代理人员,需要寻找专业的监督合作机构,保证最终的实际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开展中需要注重施工阶段达到质量管控,有效的提升质量水准,为最终的项目价值做保证。具体处理应对中,要完善制度内容,不断提升制度与实际情况的匹配性。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与专业机构合作,还是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都需要保证专业上的权威,由此保证质量控制工作推行的有效性。在实际情况中,质量控制会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需要监督管理工作灵活应对,依据实际情况展开匹配性的制度设计。要注重整体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强质量管控深入人心的效果,让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要积极的选择优质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单位的评估,保证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展上有更为专业的经验,促使施工工作开展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安全与施工成本,实现最终的施工价值。要注重人员的管理,施工开展需要依赖人的执行,只有人才的聚集,保持良好的施工态度,有效的促使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熊英.项目质量管理[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马林,罗国英主编,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编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刘锐.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项目管理技术,2009(s1):87-88.

[4]郭健梅.关于市政工程有关标准规范具体使用中的问题探讨[J].安徽建筑,2004,11(4):74-75.

论文作者:孙志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论文_孙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