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民医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剂量胺碘酮在维持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儿科随机选取小儿心率失常患者67例作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另选取67例作对照组,给予心律平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种不同药物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碘胺酮静脉滴注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心律平治疗后总有效率的76.11%,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服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在小儿心率失常的维持治疗中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关键词】 胺碘酮;小儿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167-02
小儿心率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脏异位兴奋灶释放冲动引起过早性搏动,整个心房、心室或房室交界位置均会产生异位起搏点,其中较常见的即室性早搏,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威胁到患儿性命。临床可用于治疗小儿心率失常的药物较多,但大多数药物均表现出严重不良反应。近年来,我院临床研究中,将小剂量胺碘酮用于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小儿心率失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为我院就诊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34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调查对象,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134例患儿中男71例、女63例,年龄1.3~12岁,平均(8.9±1.2)岁。其中2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度、18例频发室性早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年龄均在1-15岁之间;均经家属同意参与本次临床研究调查;无肝、肾不全者;排除标准:已服用镇静药的患者;心脏、肝、脾、胃等有损害者;临床治疗时使用了抗过敏类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胺碘酮静脉滴注维持治疗。患儿在持续血压、心电监护下,首次静脉滴注胺碘酮2.5~5mg/kg,若症状有所缓解但改善效果不明显者,可隔15~30min追加1.5~3.0mg/kg负荷量,此后在根据患儿病情每隔12h或24h静脉注射药物10mg/kg·d。
对照组:给予心律平静脉滴注治疗。患儿在持续血压、心电监护下,首次静脉滴注胺碘酮1~1.5mg/kg稀释一倍后缓慢静脉推注,直至转变成窦性心律后停止,若症状有所缓解但改善效果不明显者,15min后可追加0.6~3.2mg/kg,起效时间5~30min。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患儿早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率变为窦律,病情明显改善;有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患儿早搏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室率有所减慢,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药物静脉滴注后临床疗效评估
从下表1中数据值可看出,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碘胺酮治疗总有效率为91.04%,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静脉滴注治疗总有效率为76.1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儿不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估[n(%)]n=67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46(68.65)15(22.38) 6( 8.95) 61(91.04)
对照组32(47.76)19(28.35)16(23.88)51(76.11)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例便秘,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1例心律过缓,立即停药,改用小剂量胺碘酮静脉滴注维持治疗,4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律失常也称之为心脏搏动频率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可猝死,可分为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率失常等[1]。过去,该疾病好发于老年患者,现代研究发现不仅仅是老年人容易患此病,小儿也是好发人群。作者认为小儿喜哭闹、精神紧张是该病的主要诱因。因此,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家长积极配合,让患儿保持愉悦心情,消除患儿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更利于疾病的恢复[2]。
近年来,作者所在院结合治疗小儿心率失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这一不良现象,将小剂量胺碘酮应用于临床该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3]。作者认为该药物之所以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效果得到肯定,是因其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抑制钾离子通道通透性,钠、钙离子通道阻滞效果较强,使得人体心室肌、心房肌的复极过程与相对不应期延长,有效抑制了房室结、窦房结功能,是光谱抗心律失常药物[4]。若过多使用,不仅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还会增加窦性心动过缓、肺间质纤维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而小剂量服用该药物则可治疗心率失常。但该药物不可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对患儿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5]。综上所述,虽长期大量服用胺碘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只要规范用药,即可实现成功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安胜.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35.
[2] 鲁承熙.40例病儿心律失常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04):116-117.
[3]李小梅.儿童心律失常——任重道远[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4,18(01):7-8.
[4]任宁,朱晨曦,李杰,等.小儿心律失常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3,8(11):1629-1631.
[5]张慧.小儿心律失常对心率变异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3,8(07):68.
论文作者:侯雁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小儿论文; 心率论文; 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失常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