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
——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
刘 鲁1,孙佼佼2
(1.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2.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摘 要] 在我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为推进中国旅游研究高质量发展,“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以“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为主题,重点研讨乡村旅游和新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与大健康旅游、品质消费与服务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和旅游科技与大数据等我国当下发展关注的议题,剖析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的前沿问题,探讨中国旅游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为世界旅游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 学刊年会;新时代;旅游教育;旅游研究
2019年10月26—27日,恰逢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由北京联合大学、南开大学主办,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承办的“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海内外的700余名旅游学人齐聚南开,共襄盛会。本次年会以“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为主题,剖析了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的前沿问题,并探讨了中国旅游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为世界旅游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大会开幕式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体育馆举行,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义丹、教育部旅游管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勇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酒店餐饮及旅游管理学院屈海林教授、英国伯恩茅斯大学旅游与酒店学院Dimitrios Buhalis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王宁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党委书记徐虹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教授、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谢彦君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邹统钎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高校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旅游学刊》主编严旭阳教授主持。
李义丹书记在开幕致辞中代表南开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南开大学在我国旅游相关研究领域的锐意进取和努力探索,值此南开大学成立百年之际,希望新一代南开旅游人继往开来,贡献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学术成果。马勇教授致辞时,对本次会议对未来中国旅游教育和研究将发挥的重大推动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呼吁国内各个院校学者加强旅游教育研究,做好研究和实践总结,体现中国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邱汉琴教授致欢迎辞,期望大家能够在百年南开收获新思想、新理念,共同把旅游学建设成为具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高水平学科。
1 主旨演讲——新时代,新挑战,新责任
1.1 主题报告(一)
主题报告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徐虹教授主持。蔡洪滨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的主旨演讲,基于全球化视角对中国经济几个长期趋势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一是全球化的转向;二是从城镇化到城市化;三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四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屈海林教授,做了题为《旅游研究的挑战和趋势》的主题报告,对当前世界旅游研究进行了全面科学统计和分析,并呼吁国内外旅游学者结合科技发展,重塑旅游研究的未来。
1.2 主题报告(二)
主题报告第二环节由邱汉琴教授主持,Dimitrios Buhalis 教授做了题为《智慧旅游:从进化到改革》的演讲,Buhalis教授指出,科技引领的旅游研究改革已成为当前学界不可忽视的热点。保继刚教授发表了《旅游减贫的中国实践——阿者科计划的实施及启示》的主旨演讲。保继刚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云南阿者科村实施的“阿者科计划”,详细阐述了研究地点选取的原因、实施进度以及相关成果。该旅游减贫计划是基于保教授多年学术研究积累,用学术反哺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也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2 分论坛——新现象、新趋势、新思考
2.1 第一论坛:乡村振兴与新乡村建设(一)
本论坛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黄震方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陶伟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翁时秀副教授评议。
从2006年提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到2012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再到2017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以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关注农民的培育与发展问题。“农民”问题作为“三农”领域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双创”教育,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双创”能力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民职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侨大学朱尧等以婺源县李坑村为例,研究了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的演变机理。江西师范大学曾丽等同样以婺源为案例地,分析了基于情感的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李会琴等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地农户生计的适应性。海南大学史艳荣等从疏离感与亲和力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乡村院落旅游体验中的人际关系再造。重庆三峡学院管陈雷等以重庆市武隆区豹岩村为例,分析了深度贫困山区扶贫绩效的感知差异。浙江工商大学吴俊等从难忘的旅游体验(memarable toutism experiences,MTEs)视角出发,研究了乡村旅游地游客忠诚的影响机理。海南大学孟凯等基于文献综述,对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性进行了认知结构的初步建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阳淑瑗等对浙江省精品民宿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凌旭等分析了生活方式型企业主的社会网络与文创旅游的地方营造。山东师范大学贾衍菊等分析了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中山大学翁时秀基于正当性视角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理论进行了整合。复旦大学薛岚对国外乡村舒适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启示。
2.2 第二论坛:乡村振兴与新乡村建设(二)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徐红罡教授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邹统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刘俊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孙业红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王华教授评议。
本论坛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洪琴副教授主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谷慧敏教授、美国天普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杨旸副教授、Tourism Management 副主编杨晶晶、Tourism Critiques 执行主编张晓宇评议。
“本次争霸赛是威县以产业振兴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盛事。”商黎英表示,之所以举办本次大赛,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评比交流,进一步增强广大果农的品牌意识,提升威县梨和葡萄产品的知名度,在全县形成你追我赶、争当果王、创业创富的浓厚氛围。
从普遍情况来看,我区现用的水果包装方式都是用发泡网或者纸箱来包装水果,水果的包装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而且用纸箱包装档次也比较低。这种发泡网的使用,虽然看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包装的档次,但实际上却是中看不中用。因为从整体上来看水果的包装规格、尺寸以及包装上打眼的位置和形状都是五花八门的,所以自然而然造成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象,从而也使水果的销售大打折扣。
本论坛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主持,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谢彦君教授、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朱竑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辉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王静教授评议。
2.3 第三论坛: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一)
我编着理由说,女人可以做老板,但不可以做我的老板。我这人本来就阳刚不足,要是在女人手下做事,迟早会弄得跟太监似的。
本论坛由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李辉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林德荣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戴光全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何建民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虹教授评议。
2.4 第四论坛: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二)
本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马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石美玉教授评议。
东北财经大学郭芳芳等提出自决与他决的概念对比,研究了红色旅游的动机形成与在场体验。广州大学肖佑兴阐述了文化旅游的意义系统。大连民族大学马天分析了西藏旅游的具身体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苗学玲以特蕾莎修女之家的义工旅行者为例,分析了旅行者的反思层次。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巫程成等基于2009—2019 年的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分析了我国文旅融合研究的学术态势。澳门科技大学王晓晓等对张家界瀑布老街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文化氛围的生产与仿古街区的游客体验。北京联合大学苏莹莹等以浙江青田为例,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与饮食旅游的偏好关系。红河学院毛雨等对临安古城民宿经营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谁是古城主人”的问题。南开大学李中等分析了在旅游式学习对目的地品牌认同影响中本真性的中介作用。华侨大学柳瑶波研究了文化价值系统与宗教文化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西北大学余洁基于陕西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交通网络对遗产地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调节效应。中国地质大学李江敏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体验价值体系。
2.5 第五论坛:体育休闲与大健康旅游
本论坛由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蒋依依教授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承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张玉钧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钟林生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刘宇教授评议。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陈钢华等分析了中国游客在朝鲜的旅游体验与国家认同。华侨大学张舒宁等研究了顾客品牌认同过程中重新流行的中国文化和创造意识的觉醒。首都师范大学姜珊等以长城国家公园为案例,分析了增强现实带来的难忘体验及其对满意和重游意愿的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刘春等探讨了文化距离与物理距离,分析了国际旅游者行为的随距衰减。香港理工大学万方舟以中国香港、加拿大和英国为例,探讨了吸引物是否“吸引”旅游者的问题。河南工业大学孟令维分析了苏格兰旅游指南中对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这一角色的表征。中山大学陈敬复从移动性视角分析了旅游指南和日常体验。南开大学张俊娇等分析了说服性沟通视角下社交媒体中在线旅游信息参与的概念模型。香港理工大学李韻詩(Li Wan Sze)等对实习如何帮助酒店和旅游学生学习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香港理工大学Amber Hu 以天津“行者无疆”旅行服务中心为例,分析了虚拟现实的旅游前体验在旅程设计中的革新。
2.6 第六论坛:品质消费与服务创新
本论坛由澳门旅游学院助理教授任连萍主持,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王宁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白凯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黄晶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蔡红教授评议。
本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李柏文教授主持,《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杨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李君轶教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叶欣梁教授评议。
2.7 第七论坛: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
广州大学魏雷等研究了民族旅游社区东道主文化身份认同的政治经济过程。华南理工大学李静等以广府庙会为例,分析了节庆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海南大学曾诗晴等以日常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旅游体验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集体记忆的景观化表征。中山大学解佳等从对自由和自私的比较出发,分析了都市青年视野中分裂的背包客形象及其原因。南京财经大学钟士恩等从地方经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红领巾儿童与红色旅游、爱国主义的关系。苏州科技大学孙佼佼等从塔布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宗教文化遗产地的禁忌空间与保护。南京师范大学钟屹等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分析了敬畏情绪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五邑大学王纯阳等提出了真诚和活力的比较,分析了品牌个性对旅游地品牌资产的影响。香港理工大学李倩等研究了国内中端酒店品牌的个性维度。南开大学李中等分析了向导式解说对红色旅游体验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刘俊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创新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贾荣等分析了国内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动机与价值。
暨南大学张高军等分析了职业生成内容(OGC)和旅游者生成内容(TGC)照片中的目的地形象分析与合和。南开大学李春晓等研究了非惯常环境下的价格感知。华中师范大学池毛毛研究了共享住宿中房客可持续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探索了用户生成信号和平台认证信号的交互效应。安徽大学方叶林等研究了国家重点风景区名胜区网络关注度与游客量的错位特征与机理。天津财经大学李秋云等研究了个性、情境和技术共同作用下的旅游者计划性。西北大学褚玉杰等探索了引发社交媒体融入的网红目的地旅游视频信息质量框架。云南财经大学韩剑磊等分析了短视频社交媒体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中信任的中介效应。华中师范大学马晨娇等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分析了景区新媒体营销的用户采纳。南开大学龙潜颖等基于Kelman 的社会影响理论,分析了旅游同伴对个体旅游体验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朱倩然等以抖音和携程为例,分析了京北冰雪旅游圈跨平台的网络口碑。
虽已初冬,但天王表征服者系列品鉴会现场气氛依旧火爆非凡。蜂拥而来的各地热情粉丝,举着粉丝牌时刻按捺不住的激情呐喊,让正值九周年店庆的百大名品中心活动现场成为万众聚焦的中心。现场舞台上空以绚丽星空点缀,置身其下,额外增添了一份领略漫漫时光之意境。
2.8 第八论坛:旅游科技与大数据
南开大学李春晓等研究了时间紧迫性对非冲动特质游客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刘欣等分析了旅游服务机器人拟人化对顾客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余传鹏等探索了知识交换能否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的问题。天津商业大学刘宇青等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分析了旅游产品创新的内涵和意义。海南大学何彪等研究了旅游虚拟社区用户价值共创行为。南开大学姚延波等基于扎根理论,分析了城市老年人旅游制约结构维度与作用机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谷慧敏等基于风险决策视角分析了共享住宿情境中房东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浙江工商大学董雪旺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技术准度度理论(TRI)分析了游客网约导游的使用意向。青岛大学张紫珊等研究了酒店员工人格特质与服务创新关系中代际差异的调节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刘震等基于2001—2016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升级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华东大学许雨晴研究了在线短租住宿体验与顾客满意关系中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调节作用。南开大学刘亦雪等以“雪乡事件”为例,分析了旅游目的地负面事件的发生机制与治理路径。
南开大学张坤等以北京市为例,研究了基于旅游图片大数据的目的地时空演变。西北大学李瑛等探讨了大数据融入旅游统计的路径。山东师范大学胡蓓蓓等探索了大数据场景下城市旅游消费水平的测算。厦门大学李渊等基于摄影照片与眼动实验分析了旅游者的视觉行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李高广等基于用户生成内容(UGC)图片元数据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群体差异。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晓东分析了全球邮轮航线布局特征与区域差异。南开大学李辉等基于关联规则分析了中国入境游客的偏好聚类。华南师范大学黄丽满等分析了基于互动展示技术的展览馆用户体验。华南理工大学尹书华等分析了基于社交媒体的用户节庆体验。重庆科技学院蒋丹璐等以重庆高星级酒店为例,分析了智慧酒店顾客支付意愿与偏好。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李强红等研究了游客感知价值、技术依恋对与旅游移动App 使用意愿的影响关系中感知风险的调节作用。
2.9 第九论坛:英文专场
西北大学陈水映等以陕西袁家村为例,研究了传统村落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的驱动因素。中山大学王心蕊等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湖南工商大学生延超等以浔龙河村为例,研究了都市近郊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嬗变过程中的人地关系演化与重构。浙江大学吕佳颖等讨论了产业生态系统下浙江文旅小镇的融通创新。电子科技大学林丹彤研究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与要素的协同驱动模式。云南财经大学尚前浪等基于云南景来村和喊沙村的案例,分析了不同管理模式下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生计和影响机制。华中师范大学周梦等研究了旅游文化空间再生产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模式。华南师范大学陶伟等探索了丹寨万达小镇模式下的乡村非遗实践。电子科技大学龙良富以中山市崖口村为例,研究了行动者网络理论下乡村美食街的空间建构和再构。中山大学代姗姗基于修正“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分析了城镇型旅游地的韧性。暨南大学王华等以丹霞山瑶塘村和断石村为例,研究了旅游驱动型乡村绅士化的过程与机制。
内蒙古大学卫银栋等从“通过仪式”的理论出发,分析了西藏徒步旅游中的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北京体育大学杨占东等以四大满贯城市马拉松赛为例,分析了办赛城市特色对体育赛事品牌形象的影响。郑州大学董冰等分析了滑雪旅游者感知价值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流(Flow)体验的中介与调节效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吕宁等探索了休闲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测度。北京体育大学李萍等分析了京津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华南师范大学林清清等研究了国内自驾游游客在海外自驾时的决策行为。暨南大学左逸帆等分析了中国马拉松赛事旅游的空间格局从宏观到微观的嬗变。北京体育大学洪鹏飞等研究了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我国自行车道的建设。浙江工商大学乔光辉等分析了社会支持下的研学旅游对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暨南大学刘小同等以认同和支持概念为基础,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演艺地方性感知的后效应。上海体育学院盘劲呈等基于对川藏穿越者的深度访谈,分析了“动态依附”的骑行旅游时空构成。
2.10 第十论坛:研究生论坛专场
本论坛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章锦河教授主持,中国旅游研究院宋子千研究员、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姚延波教授、《旅游学刊》副主编吴巧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骁鸣副教授评议。
南京财经大学黄佩红等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和玄武湖公园为例,研究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的旅游认知。华侨大学范满满等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网络中的合作特征与驱动因子。香港理工大学钟斐等研究了酒店及旅游业90 后大学生员工的工作价值观。贵州财经大学陈梅等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涂精华等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研究了民族特困地区旅游减贫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浙江大学易柳夙分析了成年子女视角下的孝亲旅游体验。青岛大学耿聪聪等研究了酒店动态定价背景下的顾客情绪与购后行为。南开大学邱玮等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游客负面行为事件对来源国形象的影响。厦门大学黄柔柔等基于游客网络评分研究了鼓浪屿民宿的竞争力评价。华中师范大学罗雯婷等基于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POI)研究了武汉市旅游休闲空间演变与影响机制。南京师范大学卢淑莹等基于地理标记的照片分析了入境游客的流动特征。南开大学王庆娟等基于同程旅游的案例,分析了服务导向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晋升公平的促进作用。
3 圆桌论坛——国际格局,中国教育
第一场圆桌论坛环节,由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主编教授主持,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Tourism 主编邱汉琴教授、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主编J S Perry Hobson 教授、Tourism Critiques 执行主编张晓宇博士和Tourism Management 副主编杨晶晶副教授等嘉宾以“旅游期刊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对话讨论。
第二场圆桌论坛环节,由南开大学邱汉琴教授主持,由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严旭阳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刘静艳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辉教授和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姜红教授等嘉宾以“新时代的旅游教育”为主题,对当前的旅游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Spatial coupling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4 论文评选——知识创新,实践贡献
4.1 年度优秀论文评选
本次年会评选了《旅游学刊》2018 年度优秀论文和笔谈“火花奖”。与往届的评选规则相同,2018年度优秀论文和笔谈“火花奖”的评审工作由《旅游学刊》编委组成“年度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集中闭门评选,共遴选出《旅游业与贫困减缓》(作者:赵磊、方成、毛聪玲,2018年第5期)、《非惯常环境及其对旅游者行为影响的逻辑梳理》(作者:管婧婧、董雪旺、鲍碧丽,2018年第4期)等10篇2018年度优秀论文和2 篇2018 年度优秀笔谈,评选出的2 篇笔谈为:《第四次旅游革命》(作者:魏小安,2018 年第2期)和《中国旅游企业的未来之路》(作者:陈荣,2018年第1期)。
4.2 会议优秀论文评选
本次会议从提交全文的270余篇投稿论文中遴选了115篇论文,分设乡村旅游和新乡村建设、文旅融合与文化旅游、体育休闲与大健康旅游、品质消费与服务创新、新媒体时代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科技与大数据、英文论文专场、研究生专场10 个平行论坛进行汇报。这是自2011 年《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创办以来分论坛设置最多、汇报人数最多的一次年会。会议优秀论文从遴选参加分论坛汇报的115 篇论文中产生,根据论坛召集人评分和编辑部评议后选出48 篇由《旅游学刊》编委进行匿名评审,最终评选出20 篇优秀会议论文,并在闭幕式上进行了颁奖。
5 研修班——研究方法专题
此外,10月24—25日,作为“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旅游学刊》还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西报告厅举办了“第八期旅游研究高级研修班”,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员参加了研讨与学习。在研修班上,谢彦君教授以“实证科学研究——问题、范式与方法”为题、屈海林教授以“旅游研究方法前沿动态”为题、王宁教授以“质性资料分析的逻辑:从资料到理论”为题、Buhalis 教授以“How to publish in SSCI journals?”为题进行授课,学员们从授课中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最前沿的旅游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1)互联网与管理云:各运营商提供Internet访问出口,为学生提供宽带上网服务。公寓网通过互联网连接云管理平台,由云管理平台远程管理校内ONT(光网络终端)设备。运营商认证计费系统需要和校内认证系统配合使用。
这段时间里,老邓频繁地来现场勘查。当然,他每次都会开玩笑,要么是一瓶酒,要么是一斤糖或几斤盐。刚开始是丁主任主动送的,后来成了老邓主动要,而且每次都毫不含糊,好像根本没看见丁主任越来越哭丧的脸。
本次年会以“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为主题,在大力推进高质量旅游研究的同时高度关注高质量的旅游教育发展,兼顾国际眼光与中国实际,必将对未来中国的旅游教育和旅游研究发挥重大的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06(2019)11-0147-05
Doi: 10.19765/j.cnki.1002-5006.2019.11.016
引用格式: 刘鲁,孙佼佼.新时代旅游教育与研究——2019《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J].旅游学刊,2019,34(11):147-151.[LIU Lu,SUN Jiaojiao. Tourism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new era[J].Tourism Tribune ,2019,34(11):147-151.]
[作者简介] 刘鲁(1984—),女,四川中江人,编辑,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E-mail:pkushirley@163.com;孙佼佼(1989—),女,陕西咸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空间研究,E-mail:sunjiaojiao1028@qq.com,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王 婧;责任校对:周小芳]
标签:学刊年会论文; 新时代论文; 旅游教育论文; 旅游研究论文;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论文;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