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文地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兼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_地理学论文

解读人文地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兼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_地理学论文

对人文地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兼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地理学论文,几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针对人文地理学中的时弊,澄清了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运用哲学的思想剖析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及融合性的学科发展趋势;指明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区域,区域的核心是城市,示明了人文地理学对城市宏微观研究的领域;最后文章从方法论角度详细论述了模式探求对人文地理学的价值,指出正确对待人文地理学的计量化,增强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效能。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学科融合 区域 城市 模式

地理学是调节人和自然在区域矛盾上的重要科学,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直至谐调共生的进程则历来是与人类社会的文明史、进步史共轭前行的。目前全球普遍面临着人口膨胀城市漫延、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探究其间的因果关系,示明其空间分布,分析其行为因素和追寻其传播方式,以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当属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人文地理学理应成为研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重要科研学术之一。然情况非但如此,人文地理学却大有日益没落之趋向。原因固然众多,但从对其基本认识问题的诠释,阐明人文地理学的正确地位及发展方向,当是属于根本之举。

1 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属性的辨析

康德最早从哲学角度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了定位。他认为世间所有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系统科学,如生物学、天文学及地质学等;第二类为时间科学,将各种现象通过时间来研究,是为历史学;第三类为地理科学,将事物从空间分布加以研究,是为地理学。其分类体系虽不尽完善,却以一种独辟奚径的学科分类方法阐述了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自然、社会复合空间)的本质特征及其重要地位。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学科二分法—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显然很难赋于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一个合适的位势。若说自然地理学尚被公认为自然学科,则人文地理学的属性至今难有定论:既名为“人文”,则不属“自然”,而它的“宿主学科”—地理学又被笼统地划归为自然科学,这种矛盾的关系不但影响了人们对这门学科性质的认识,而且也阻碍了人文地理学“融汇百家”的特色优势的发扬。

首先,简单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分法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科发展趋势,尤其是面对大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的状况。这种僵化的二分法往往使这些新型学科得不到社会部门的具体有力支持,名为“边缘”、“交叉”,实则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人文地理学今日的境况不能说没有这种原因的影响。因之,我们必须对整个学科体系作一个更为完善、准确的划分,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学科划分只是出于具体目的人为手段,而实质上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专业技术及已经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所谓的大科学。

其次,即使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间也并非彼此隔绝而无相通之处。早期的人文地理学诞生于自然地理学,并着重研究由自然环境变化引发的人地关系变化,即自然环境—人—自然环境的研究模式;而后人文地理学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因素研究越来越弱,逐步转向研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因素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即出现了社会空间(自然环境)—人—人文现象的地域分布、发展、演变规律—社会空间(自然环境)的循环研究模式,逐步割裂了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联系。人文地理学虽冠以“地理学”之名衔,却出现了与自然地理学少有相通之处的局面;而人文地理学的最根本宗旨是:综合自然与社会的因素,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运动及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人文地理学未来必走向更高层次的融合,即以社会空间/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环境)—人—人文现象分布、发展、演变—社会空间/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环境)为其研究模式。普列高津在其“人类的新同化(又名混沌到有序)”中描绘的“新自然科学”的人性化及其最终目的:服务于人类;而中国文化则注重表现自发、自组织的世界观、追求有机、整体的哲学思想。虽然许多逻辑关系是混沌的,但却有利于从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角度阐述宇宙、人类社会运行的统一规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普列高津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道路大可借鉴中国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李约瑟在其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还是萨顿的“新人文主义”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愿望。实际上整个宇宙、自然、社会都是一个有机统一运行的整体,只是囿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及为了研究之方便,才将其机械地划为若干单个独立的学科。而在这所有之上必有一统的运行规律,这是人类科学整体研究方向。从当前看,人文地理学若不注重吸收自然科学的一些分析方法与实验手段,显然也难以为学科的融合迈出积极的一步,不应简单地用自然科学或人文地理学来束缚人文地理学的思路、方法及研究领域。

2 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核心领域的定位

理理学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分析区域分异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当地理学划分为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后,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者看来,区域的核心是城市。传统人文地理学主要着重研究结节区域或称统一区域,以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最为代表,而随着结节区域形成多职能分工、联合作用下的区域系统,区域研究的重点已不是共同性的问题,而是求其内部职能的差异性及其层次在区域系统中的作用,使区域研究更加复杂化与深化。区域的研究的重点是对于差异性的研究,而区域差异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控制区域合理发展模式的形成,因此在差异性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还要归纳出不同区域内本质的同一共性,下文所要论述的“模式”研究法就是共性表达的一种方式。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而吸引了广大城市地理学者的重视,自然也成为整个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核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延续,人类社会最终将是以城市为结点、城市间联系为纽带形成一个网络性的系统、自然环境、农村地域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为人居中心的城市的扩大化生态结构空间。人文地理学研究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地域,而后归纳出其与城市的共生作用关系,显然比环境学、社会学等单纯性的城市片断要素研究显得更有实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而同样作为空间科学的人文地理学与建筑学在研究城市问题上亦大有相通互补之处,人文地理学与建筑学结合产生的新型城市规划学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文地理学的深刻分析,规划出的城市形体空间将缺乏对人类行为承载的活性;而没有精心营建的怡人的物质空间,人文现象的分布、发展、亦将发生畸变,总之人文活动与建筑空间尽可以“物”与“器”的关系喻之。

由于当今城市发展已由散点状形态迅猛地向相互连结的一体化形态发展(包括城市效区化、效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等方式),人文地理学对城市的研究将出现宏微观兼具的局面:宏观从探讨结点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及其演变,延展到区域城镇发展及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微观从研究城市群体成员社会生活要素与城市空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研究城市个体成员的行为,心理模式的空间反映、及其相互反馈。

3 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人文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难以摆脱“描述性”的色彩。诚然地理学由描述地表现象开始,而其真正的优势应在于对这些地表空间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与演绎,进而预测及发展演变的趋势,一门科学的效用最终表现在其对某种(些)规律的把握,并显示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性,人文地理学也不外乎此。遗憾的是人文地理学在此方面依然显得非常薄弱,因此不由得人们怀疑人文地理学的科学性及其实际存在价值。

科学的系统性告诉我们,科学不仅要描述事实,而且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要抽象出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不仅要上升到理论,而且必须经加工后形成一个有机的、具有内在关联的系统。可是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而言,尚缺乏的是象牛顿热力学定律、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等这样经典的定量理论及其内在关联的理论系统,以实现其强大的演绎、推导、预测功能。

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概括性不断增长,愈来愈多抽象观念不断形成,抽象的观念在逻辑学上的叫做“概念”,人们应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这就是抽象思维,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这种概念可以看作是一个个“范式”或“模式”;另一方向当今科学的发展已呈现出超前于生产实践的局面,假说、先驱性的模式等先见性的认识对整个科学的进步已表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先见性认识也可形成一个个预定的“模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模式”可以看作是对人文现象分布、演变、发展特征的高度凝炼,而其模式的建立又大大依赖于定量化和统计学的应用,这可以说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克里斯泰勒对于商业中心地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人文地理学早期通过量化研究建立起一个模式的典范,可惜的是后来再也没有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模式的出现,导致了人文地理学理论匮乏和理论体系支离破碎的局面。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现错综复杂、难以了解的现象,所以需要以特别的方法将这些现象表达出来,这种方法就是模式。可以说模式是从现象到结论之间的桥梁,即是从现象到实质的一种分析过程。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演变成一种定律或一种学说。简单地说,人文地理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比例模式(模拟真实情况)、决定性模式(以非此及彼的数学方法进行结果的判断)、变异性模式(以概率显示结果的可能性)、理论性或概念性模式(浓缩反映空间分布的特征)。在探究模式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文地理学中模式的局限性:由于人文地理学并非简单的数学量化关系所能推导、表达,也非若干个可数的要素所能全息模拟,因此模式只能说是一种尽量覆盖全面的抽象凝炼其应用地域范围也并非不受限制,其难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保养有精确程度、适用范围及适用时段之言。计量地理学之所以未能再象70年代那样名噪,并且再没有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实变性的推动作用,其致命的原因在于:科学的数学化,如果不依靠科学的方法论和它的传统方法,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文地理学如其他所有学科(包括传统概念上的纯自然科学)一样,不可能追求到永恒不变、放诸四海而准的模式,而只能是人类认识对真理的无限接近,但这些不断探求、接近的努力才是整个科学发展的真正动力。

EXPLANATION TO SOME BASIC PROBLEMS IN HUMAN GEOGRAPHY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Human Geography

Zhang Jingxiang

(Department of Urban & Resources,Nanjing University)

Key Words:Human geography; Subject merger; Region; City;Pattern

Abstract

This article clarifies some basic understanding for the c-urrent problem existing in human geography,applying the philo-sophical idea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ubject and merger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geography.It indicates t-hat the research focus on human geography is region,whose cen-ter is city,pointing out the macroresearch field of human geo-graphy over city.From the angle of methodology,it finally d-iscusses the value of pattern exploration to human geography in details;shows the proper calculation to human geograph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human geography.

标签:;  ;  ;  ;  ;  

解读人文地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兼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