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考试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适应性探讨——基于江苏省无锡地区部分学校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江苏省论文,无锡论文,适应性论文,教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考试制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其起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是适应素质教育新要求而进行的教改尝试,是政治课程改革的延续和深化。客观把握政治开卷考试实施后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政治开卷考试实施以来的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对开卷考试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作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分析,继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这无疑是考试模式变革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开卷考试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适应性的总体现状
2009年1月~10月笔者结合“初中思想政治开卷考试适应性情况”这一专题,围绕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满意度拟定了20个问题面向本地区初中在校学生作了调查,共发问卷587份,回收583份,在删除不完整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571份,回收率97.27%。此次调查,受访者为初中非毕业班学生的占48.7%,毕业班学生占51.3%。问卷的分布比较均匀,数据的代表性比较好,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为对比分析初中生与高中生对待政治开卷考试适应性的差异,本研究还选取近278名高中生(包括普高和职高)作对比研究样本,获得有效高中生样本272份,回收率达97.84%。现抽取相关的调查数据列表并作简要的分析。
【分析】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因素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信念以及学习态度等。学习目的同学习需要一起,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调查显示,开卷考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在回答学习政治的内驱力时,回答“学到真正的东西和本领”的以非毕业班的学生群体居多,而毕业班的学生则选择了“升学压力”。可见学生学习政治的动机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追求实用的知识价值观密切相关。
【分析】学习方法的优劣,往往影响学习效果。调查发现:开卷考试后,不少学生放松了政治学科的学习,具体表现在:1.流程设计不合理,不是一个完全自主学习的学习流程,学习效果不高;2.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的学习方式是以向他人请教,以直接学习他人经验为主,而采取间接的途径(如上网查资料、查阅书籍)则处于辅助地位。这些充分地说明中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调节和控制能力普遍不高,缺乏有效探究学习的能力;3.开卷考试下学生学习政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计划,但需要指出的是,非毕业班与毕业班学生在学习计划执行上差异较大。可见,中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学习需要一定时间的认识和深化。
【分析】调查表明,开卷考试下的政治学习压力减轻,外部学习氛围良好。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但是,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必须承认,仍有不少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开卷考试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新的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转变程度不平衡,教学理念、方式存在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新课本,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将引导学生探究简单地等同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过分追求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忽视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本次调查也显示,学生不喜欢自学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认为自己在政治学习上收获最大的依然是知识技能。主要的学习方式仍以听老师讲课为主,而较少选择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预习复习及社会调查的学习方式。
二、开卷考试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与学适应性的机制建构
面对开卷考试这样一场影响深远的系统变革,师生在适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正常的。对此进行理论探讨固然重要,然而,在更加务实的层面上,关键是在发现问题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及时解决,使宏观的考试模式变革与微观的师生改变相协调、相适应,从而推动其共同发展。为此,我们应从内外两个角度出发,为完善开卷考试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适应性提出合理化建议。
1.开卷考试下师生适应性机制的内部强化
完善师生适应性的内部强化机制的重点在于发挥师生个体与群体具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其更为顺畅地发挥自我调节功能,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开卷考试中去。
(1)解放思想是前提。教师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调节意识。要建立教师适应性的内部强化机制,首先要发挥教师的自我调节功能。教师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开卷考试,充分认识到当前开卷考试的意义和价值取向,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以比较理智和宽容的心态看待暂时出现的矛盾和困难。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主动采取措施,使自己的消极心理能够及时得到缓解。
(2)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要主动参与开卷考试研究。它既是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可行之路。由此,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主动反思,通过研究,探索适应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改革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创新。
(3)正视问题是路径。教师要正视学生适应性问题,协助学生克服适应困难。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没有意识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折射出我们的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值得反思。比如如何处理好知识点和活动课两者之间的链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统一等等。因此,当学生在适应性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协助他们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来解决问题。
2.开卷考试下师生适应性机制的外部推动
当然,开卷考试下师生是否能够最终适应并实现开卷考试的终极目的,仅有内部强化机制是不够的。尽管说师生的内驱力是师生适应性的第一要素,但外部推动机制还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鸡蛋永远也孵不出小鸡。那么,寻求外部推动机制的支持就成了必然。
(1)首先,应加大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开设。开卷考试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其亮点。它们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互动,促进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的积极性,成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因为综合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使得教师开始思考课程,一改过去只是单纯“教教材”的局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这种教学内容的灵活多样,也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张扬,提供了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机会,可谓一箭双雕。
(2)其次,应建立与开卷考试制度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创设有利于考试模式改革与教师改变的外部环境,制度保障十分重要。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考试模式改革的后续培训工作,履行政府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尽的职责;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为开卷考试的实施提供人力支援与智力支持;推动地区间有益经验的学习和交流活动,为开卷考试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平台。在学校层面,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研观念和模式,建立与开卷考试相适应的教研制度;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制度。
(3)再次,探索与开卷考试制度相协调的评价体系。上文提到,冠以素质教育名义下的开卷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这种现状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大多数地方还将中考当做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把中考成绩作为高中学校招生的最重要或唯一的依据,以“分数”作为体现教育公平的指标,这势必会加剧应试训练的程度,对学生的素质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部极力反对“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要求“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在当前情况下的一种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