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55-01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的交际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是一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识字、看书、听话、说话和写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然而阅读教学作为教学难点之一,也常常使许多教师感到非常头疼,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结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实际,把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归纳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
宣传标语对于提醒人们的作用很大,特别是在校园。标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好的标语能超于本身所起的提示作用,还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小学校园中,尤其是要重视通过校园的宣传标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语文阅读氛围,例如:“读书好,多读书,多好书”这一标语是直接引用小学中高年级课文中冰心所说的话,这样学生既有亲切感,在经过课堂的详细讲解之后,学生也就能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涵义。再如:“安静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无声的静思给你无穷的智慧”,这个直接说明了安静的阅读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也许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难理解其意思,但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其中的内涵。
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体会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只有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才能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体会。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育,以商量的口吻开始课堂: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钓鱼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呢?应该用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阅读这篇文章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和熟悉文章中的生字新词;有的同学说要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有的同学说要阅读文章,找出重点语句和段落,了解作者的意图。这样,让学生自主设定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互相完善,最终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全身心投入阅读中,更深刻地了解到自己平时阅读方法的弊端,对阅读方法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提升自我阅读效率。
五、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在释疑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始终坚持“批判性教学”,就是说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质疑,不局限于课文的思路,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揣摩,从而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这样不会让课堂乱得不可控制,相反,会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枫桥夜泊》时,对诗文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满天”提出质疑,他们的理由是:寒霜是秋夜水气遇冷凝结于地面的自然现象,绝不像飞雪那样飘洒空中,“霜满天”的说法欠妥当。学生在这方面的疑问不无道理。我们共同联系其时其地诗人的感情世界作深入的思考,觉得“霜满天”的描写,虽不符合实际,却完全切合诗人孤孑清廖的感受。
深夜,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觉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弥漫着满天霜花。这样,引导学生重课本而不唯课本,重结论而不唯结论,敢于“鸡蛋里挑骨头”,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拓展了学生思路,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也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人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就应该将学生放到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上来,以学生为本,明确教学环节和目标,每进行一步,都要让学生有所获。另外,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自由有活力的阅读环境更具有伸展性,其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来自教师的鼓励以及引导。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亮点,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论文作者:魏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文章论文; 过程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