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个性特征在化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价值论文,教师论文,个性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中,除了要关注教学策略、技术手段、课程教材等方面之外,研究化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特别是他们的个性品质在化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更应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本文将在简要分析个性概念和化学教学过程属性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在化学素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本文所使用的个性概念及个性特征的含义
不同的学科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视角维度出发,对个性这一概念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所使用的“个性”一词的含义是指“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 化学教师的个性就是指化学教师所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化学教师个性特征在本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行为投射出来,“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2], 能够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及整个素质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的个性特点。有人把这个个性特征总结为: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心强;耐心细致;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3]等。
二、化学教学过程的属性分析
化学教学过程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质上它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外因而存在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和教学成果的体现者——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其身心素质发展的真正内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世界的过程,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化学课程内容的间接性、化学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水平的结合性、化学学习途径和时效的便捷性等方面。事实上,化学教学系统作为素质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化学教师、学生和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借助化学教学内容这一主要中介,是通过人际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来实现认知信息、心理动作、情意态度的交流和沟通的。而且,正是通过这样的交往过程,实现着化学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并且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化学教学活动是人类多种交往形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体现在:这种交往过程展开的情境是由化学教师、学生、化学课程教材、化学实验仪器、特定的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情境。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指出,“行为、人的内部因素、环境影响三者彼此相互联结、相互决定。……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性格、气质上的特征激活不同的社会环境反应。不同的环境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了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导致气质与性格某种程度的改变”[4]。 说明了化学教学交往的社会情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内部因素之间是循环或交互作用的,化学教师通过其教学行为所投射出来的个性特征,可以作为一种刺激模式或环境影响,与学生的行为及其内部因素发生交互作用。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素质以及整个素质教育过程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化学教师个性特征在化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个性)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个性)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自1996年以来,笔者一直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化学教师个性特征在化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如下:
1.激发强化学习动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l Ausubel,1918~)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所产生的需要;外部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所产生的有价值的结果的需要。外部动机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附属内驱力(学生期望学习成绩好能够博得老师、同学的喜欢,从而获得人际间的真诚、和谐和受纳的欢愉氛围);一种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学生期望通过好成绩赢得集体对自己的尊重,提高自己的尊严和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内部与外部两类动机达到相互“融合”时,学习活动会取得最佳的成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特征,通过师生间的教学交往过程,最终可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两种外部学习动机——不断地激励、维持、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而且,在这样的人际氛围中,学生容易体验到化学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使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达到“融合”状态,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体。
2.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环境反应可以影响个人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导致气质与性格某种程度的改变”,这是个性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已经证实的结论。化学教师通过自己的个性特征力量,在化学教学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具有群体凝聚力的人际氛围,对于维持和促进学生思维的通畅、兴趣的持久、注意力的集中以及对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和良好的自我评价等内部过程都是极为有益的。在这样的氛围中,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使学生的各种个性品质发生变化,并内化为他们个性的稳定构成部分,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充分实现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3.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教学经验和实证研究均已证明,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能够影响化学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意识地做到与学生亲密、友好、合作,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而言,智能会发展得更快;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学业成绩会有较大的提高。下面是一项专题研究的结果,提供了几门学科成绩与师生之间亲密程度的相关系数值[5]:
学科语文外语物理化学平均值
相关系数0.163
0.567
0.659
0.5140.460
我们看到,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与师生关系亲密程度的相关系数值为0.514,表明两者之间有较高的相关。
4.提高化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威信是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敬重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化学教师们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并使化学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我国古代教育名著《礼记·学记》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否则,就会“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威信是通过教师的个性特征、业务能力、学识素养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尊敬而信服的态度,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充分地满足了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结果,其中教师的个性特征在威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89年,江苏省高教局主持的关于初中师资培养规格研究中的一项子课题“初中生对教师人格特质期望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师的公正、民主、负责、耐心、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移情理解等个性特征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心目中威信高的理想教师形象,是形成和提高教师的威信的重要条件。
5.有利于化学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是其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础,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观摩了许多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后,发现在他们的教学风格中蕴涵着许多个性化的东西,反映出他们自己的个性特征。我们还发现,许多优秀化学教师都善于“因性以练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个性优势,并从中寻找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突破口。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会给学生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从而对学生许多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难怪很多人在多年后回忆起自己中学时代的老师时,仍然对此记忆犹新。关于这一点,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充分说明了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风格中的重要意义。
6.影响化学教师的教态
教态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动作、仪表、衣着等,是教师教学风度直观可感的外在因素,是教师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知识技能、个性特征等素质的集中体现。它作为一种体态语言或非语言行为,可以辅助、甚至代替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同时,作为师生之间教学交往方式的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感染性,不仅可以调控教学,而且可以沟通师生感情,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及意志活动。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其教学行为方式展现在教态之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教态,丰富并强化其作为非语言教学行为方式的功能和效果,并且增强其示范性和感染性。
另外,化学教师的个性特征对教师集体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门学科和发挥各种不同职能的教师集体共同承担。无论是同年级教师集体(年级组),同班级教师集体,还是化学学科教师集体(化学教研组),惟有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圆满完成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因此,教师集体团结和集体建设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无论在任何一种教师集体中,无私奉献,谦虚谨慎,善于合作,善于尊重和体谅他人的个性品质,都是一种促进教师团结和集体建设(如化学教研组建设)的向心力和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