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让学习发生并在分享中抵达本质论文_陈国柱

“问题”让学习发生并在分享中抵达本质论文_陈国柱

广东省江门市实验小学 529000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概念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该内容的含义,理解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关键是要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探究的和合作的,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是“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那么,如何让学生能主动思考和探索呢?关键就是“问题”的引领。

关键词:概念课教学 以问题为引领 学习方式转变 主动思考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因此,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一般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读一读等活动来认识什么是百分数,然后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完成相应的练习。而且课堂上的问题存在“繁”、“杂”、“小”、“碎”的现象,常常出现一种看似“热闹”而不能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的课堂。这种强调了“百分数”的定义、名称,概念的呈现是直接展示与灌输,研究性不足,学生是被动的,机械记忆占了主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难让学生体会学习“百分数”的价值和意义。受之启发,我探讨以“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根据数学课程的本质和涵盖教学重难点为基础,以探究为主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由几个核心问题所构建而成,课堂教学呈板块式结构,层层深入,能更好地从不同角度深化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更好地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分数、小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式认识百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常用它对事物进行分析、统计、比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百分数,但是对百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所以一个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实际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深化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一、紧扣实际,问题引领

本课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必须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我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如衣服、报纸等百分数),在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然后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百分数的意义,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理解百分数的内涵及价值。

二、提问意识,学习发生

郑毓信教授曾提到:“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被看成教学工作所应追求的一个更高目标,即由被动地按照教师提问去进行思考逐步过渡到由他们自己去提出问题。”在以“问题”为引领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结合实际,以问导问,让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反馈找到百分数,然后在兴致勃勃地分享后提问:“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百分数了,你们还想学习百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然而然就去思考提问的“问题”,学习从这里“真正”发生了,使学生在思考中生成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如何读和写?”“百分数有什么用处?”“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异同?”这一个个生成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索、发现和分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让课堂变得灵动起来,不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更有效地进入了深度的学习。

三、创新模式,学生为本

传统的概念课教学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概念的本身,而不能理解百分数概念的真正意义。本课采用了以“问题”为引领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了以生为本的思想,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多元表征,直达本质

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是抽象的产物。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最大难点在于:第一,如何使学生主体思维真正达到一定的抽象水平;第二,如何让学生将严格的概念定义与其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做出必要的整合,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对这两个难点的处理,遵循了概念课教学的“心理表征”的原则,即让学生经历由“外”到“内”、由“一”到“多”的过程,而且将该原则很好地落实在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2]黄爱华 张文质 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20。

论文作者:陈国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问题”让学习发生并在分享中抵达本质论文_陈国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